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益同志离我们远去了,我们失去了一位好领导好老师,心中十分悲痛。1947年我从山东大众日报调入山东新华书店,在他领导下工作,以后又一起南下上海,新中国成立后又一起调到北京,在新华书店总店工作,及至上世纪末他主导筹建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一直得到他的帮助和教诲。这里回忆几件事,以表纪念。  相似文献   

2.
王益同志离我们远去了,我们失去了一位好领导好老师,心中十分悲痛。1947年我从山东大众日报调入山东新华书店,在他领导下工作,以后又一起南下上海,新中国成立后又一起调到北京,在新华书店总店工作,及至上世纪末他主导筹建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一直得到他的帮助和教诲。这里回忆几件事,以表纪念。  相似文献   

3.
杠桴生同志一生基本上是办报的.是个办报专家,曾任过陕甘宁边区大众读物社副社长,西北新闻社副社长.边区群众报(日报)副社长、群众日报副社长和社长,四川省政府副秘书长,川西行署秘书长等职。1952年被极左思潮挂将起来,延续了27年.文化革命又被诬为“三老会”成员,1981年在群众呼声下平反。杜杯生是一个忘我奋斗的老革命家,尤以新闻战线上成绩斐然。他为人耿直,敢作敢为,虚怀若谷,平易近人,吃苦耐劳,忘我工作,有政治家的胆识和风度.是人民的好儿子,是我们的好社长。在敌人眼皮下创办进步报纸杜停生是四)l岳池县人,19…  相似文献   

4.
那是一个悲痛的日子,当我向翁少峰同志的遗体鞠躬告别时,我在心中默念:“一位看着我长大的老首长走了……”翁少峰同志是原《河南大众》报的社长兼总编辑.从1951年到1956年,我作为一个参加工作不久的“记者娃”和“编辑娃”,曾受到这位老首长的亲切关怀和培育.  相似文献   

5.
蔡学俭 《出版科学》2016,24(3):125-126
关广富同志是中共湖北省委原书记,“广富同志”是下级对他的昵称,他也乐意大家这样称呼自己。在我眼中,他是一位好领导、好同志、好朋友。他任职期间,我是省直一个不大不小部门的头,他作为省委一把手,可以说是日理万机,但却十分关心我们这个部门和部门的职工,给予很大支持和帮助。我和他先后离职休养,好多次我都想去看望他、问候他、感谢他,却因懒惰和大意未能成行。昨天(2016年4月21日)早晨看到《湖北日报》头版刊登他因重病住院治疗无效于4月16日逝世的消息,内心为之一震。我失悔知道消息太晚,没有去医院探视这位可敬可亲的好领导,表达我的谢意和歉意。我以为他虽已高龄,但身体不错,不意这么早就先我而去,哀念之中又觉自责。我翻检当年的工作和生活日记,往事一件件在心头涌现,不能自已,情不自禁想留下一点笔迹作为对他的怀念。  相似文献   

6.
袁亮 《出版史料》2004,(3):83-84
我是1961年初调到中央宣传部出版处工作的。包之静同志是出版处处长,此后我就直接在他的领导下工作多年。和他一接触,就感到他没有领导的架子,说话平和,待人坦诚。相处时间长了,更发现他的优点很多。他知识广博,业务熟练,工作认真,作风民  相似文献   

7.
墙上的镜框里是穿着长衫,昂首前行的鲁迅先生的像片,书柜里满满地排列着良友版的各种图书,写字台上是有些散乱的书刊和摊开的信稿。小客厅显得十分雅致和宁静。我和他坐在临窗的小沙发上边喝茶边聊天,较多的是我聆听着他的谈话,娓娓地。和家璧同志已有过多次这样的小谈,只要有机会去上海,我都在这小客厅里受过他的亲切接待,有时也被留在那里,和他一起享用由他夫人烹制的佳肴……三十年代位于北四川路海宁路附近的良友图书公司和《良友画报》、《良友文学丛刊》等,于我都并不陌生;但开始和家璧同志交往,则已是七十年代后期的事了。可能出于对…  相似文献   

8.
范长江同志离开我们18年了。回忆他的生前,我曾在三个不同时期和他有过接触,并在一起生活过。第一次是1940年在重庆,我在长江同志直接领导下的国新社重庆办事处工作近一年。长江同志早在新闻界享有盛名,我对他怀有敬慕之情,能在他领导下工作,自然感到十分高兴。国新社是由长江同志和我国新闻文化界一些知名人士发起创办的。国新社在重  相似文献   

9.
去年今日(9月13日),我的老领导梅益同志与世长辞。噩耗传来,心情万分悲痛。9月25日上午,到八宝山参加梅益同志遗体告别仪式。眼望着那副安祥的遗容,往事历历,犹如电影画面一般在眼前闪过。  相似文献   

10.
何云同志,壮烈殉国已经十七年了。他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华日报华北版(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机关报)的社长兼总编辑。一九四二年五月,日本帝国主义兽军,对晋东南太行区进行“铁环合围”。在敌人疯狂扫荡中,何云同志率领全社同志坚持工作,不幸被敌寇包围,中弹牺牲于左权县的大羊角村附近。他的死。是我党新闻战线上的一大损失,在他领导下的许多同志都感到无比的悲痛和愤慨。当时,  相似文献   

11.
1961年初秋的一天,人民日报国际部分配来了一位文质彬彬,衣着朴实的大学生。他的名字叫姚春涛。他中等身材,眼睛炯炯有神。白皙透红的脸上常带着微微的笑容,一见到同志必点头打招呼,温文有礼的态度,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看见他整天笑眯眯的脸庞,谁能想到他的童年却是十分凄凉和令人心酸。他出生在上海川沙县,幼年丧父,小学毕业后,由于生活所迫,12岁就到上海一家杂货铺当学  相似文献   

12.
冷西同志是延安时期的老新闻工作者,是党的新闻事业的杰出领导人之一。他的笔墨记录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设这一段辉煌壮丽的历史;他的心火点燃过千百万人的激情.跟随中国共产党投身民族解放和国家建设的伟大事业。上个世纪80年代初,63岁的冷西同志重新回到新闻宣传战线.担任广播电视部部长.此后又担任中  相似文献   

13.
6月16日晚。正在家中收看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突然接到总局值班室小何打来的电话,说:当天下午4点多钟。冷西同志不幸逝世。听到噩耗。我只觉得脑袋里“嗡”的一下。几乎惊呆了。今年春节前夕。我和宝新同志到北京医院探望冷西同志。看上去,人虽然有些消瘦。可谈起话来,还是那么精神矍铄、条理清晰。他谈到当前广播影视改革。谈到学会工作。谈到要组织记者去西部采访。显示出对广播影视事业一片真情。不想那次畅谈。竞成永诀!我们失去了一位劳苦功高的新闻界老前辈!我失去了一位诲人不倦的严师!  相似文献   

14.
范长江同志离开我们18年了。回忆他的生前,我曾在三个不同时期和他有过接触,并在一起生活过。第一次是1940年在重庆,我在长江同志直接领导下的国新社重庆办事处工作近一年。长江同志早在新闻界享有盛名,我对他怀有敬慕之情,能在他领导下工作,自然感到十分高兴。国新社是由长江同志和我国新闻文化界一些知名人士发起创办的。国新社在重庆同新华日报的关系至为密切,是两个并肩作战的兄弟单位,共同为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到底,反对国民党妥协投降的行径而斗争。在重庆,长江同志还是中国青年记者协会的领导人。“青记”在“陪都”团结了相当一部分新闻工作者,引导他们走向进步,做了种种有利于团结,有利于抗战的新闻报道,或至少取客观、中立的地位。长江同志在重庆期间,还进行了极其广泛而频繁的社会政治活动,特别是在新闻、文化、学术各界里及其他上层社会人士中,做了大量的有益于抗战,有益于进步的工作。当时,虽然长  相似文献   

15.
1986年3月,赵西同志不幸病逝。从此,新闻战线上失去了一位老战士,我失去了一位良师益友。赵西同志是山西阳泉人,20年代毕业于山西财经学院。在国家危急存亡的日子里,他积极参加学生救亡运动,投身  相似文献   

16.
1961年初秋的一天,人民日报国际部分配来了一位文质彬彬、衣着朴实的大学生。他的名字叫姚春涛。他中等身材,眼睛炯炯有神。白哲透红的脸上常带着微微的笑容,一见到同志必点头打招呼,温文有礼的态度,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看见他整天笑眯眯的脸庞,谁能想到他的童年却是十分凄凉和令人心酸。他出生在上海川沙县,幼年丧父,小学毕业后,由于生活所迫,12岁就到上海一家杂货铺当学徒。小小年纪就遭受资本家的欺凌和剥削。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他的家乡。16岁的他,毅然参加了当地人民政府的土地改革工作  相似文献   

17.
1979年元旦,南京人民广播电台恢复播音。在这刚刚上马的日子里,一个又一个听众电话,一封又一封听众来信,赞扬南京台的节目“办到了听众的心坎上”,“南京台是南京百花园中的一朵新花”。听众的赞誉,给了我们极大的鼓励,也使我们难以忘怀市委副书记周伯藩同志给予我们的关心与支持。这里,我只记述在南京台恢复播音前后,使我感受最深的几件事。  相似文献   

18.
一个人去了,总会有人怀念他.去的人是各式各样的,怀念他们的人自然也十分不同.我怀念张雁同志.  相似文献   

19.
尹立纯副馆长的去世,使那么多的同志悲痛、深深怀念,更不必说我们朝夕共事的人了。在我们的泪影中不时浮现出他那许多动人的形象。馆里人手不足,他便穿起蓝大褂,一路生风地进出在书架之间,为教师和学生查找书刊,并时而憨憨一笑答谢读者。“高校图书馆工作条例”公布后,在主管院长领导  相似文献   

20.
去年5月的一天,我突然接到周荣同志的信,内容是对李文珊同志病重期间给予关爱和问候的人表示谢意。此时,我才知道敬爱的文珊同志前不久已经仙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