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第一次看到丹尼尔·科顿姆的《教育为何是无用的》,就被书名所蕴含的诡黠之处所吸引。初读者很容易陷入这一修辞学上的陷阱,无用在此被赋予了一语双关的涵义:相对于实用原则而言,在功利主义喧嚣尘上的今天,无用被描述成象牙塔生活所造成的必然结果;然而教育又必须在某种程度上保持其无用性,  相似文献   

2.
结合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本文从大学英语课程有用性调查角度来反思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意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掌握一门外语,不仅可以掌握与其他国家人们交往的工具,而且可以了解其他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传统和意识形态,从而得体、顺畅地与其他国家或民族进行科技、文化、政治、外交和军事等层面的交流。而外语教育是培养公民跨文化素养的最系统、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既然外语是不同文化之间沟通的桥梁,只有学好外语才能让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大学英语教学在传播中西文化,培养人文关怀和展现国际化视野三方面体现出它的重要性。同时,这三方面也是大学英语教学不断追求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有用与无用     
从钢琴老师家出来,春夜正好像件薄薄的黑绢衫子,亲密贴身。我一路问女儿课上学了些什么。我听完一堆"八分音符"后,叮嘱她:"要好好学钢琴呀。"她点头:"嗯,我长大了要当钢琴老师。我也要好好学英语,要不然我去了美国,大家听不懂我讲  相似文献   

4.
《语文世界(高中版)》2009,(7):F0003-F0003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行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庄子·养生主》)  相似文献   

5.
有的人一辈子都在做有用的事,事实却证明一辈子都毫无价值;有的人一辈子都想做点无用的事,留下的东西却让后人受用无穷。前者例子太多,不可尽数。后者的典型是"京城第一名家"王世襄,生于名门世家,却沉迷于各种"雕虫小技",如放鸽、养蛐、驾鹰、走狗、掼跤、烹饪,而且玩出了文化,玩出了趣味。荷兰王子专程向他颁发2003年"克劳斯亲王奖最高荣誉奖",理由是:如果没有他,一部分中国文化还会被埋没很长一段时间。中医里对人体"上火"症状的描述为:人体阴阳失衡,内火旺盛,常见症状为胃疼口臭、咯血咳嗽、烦躁不安、心烦意乱、心悸失眠等。中医又说:有火则生,无火则死,火乃必需,超过正常就属邪火。人人力争上游自然是好,否则也不会有这30余年的经济奇迹。而一旦有用之学主宰一切,成功学成为时代主旋律,就会使当今社会如一个典型的  相似文献   

6.
罗祖兵 《教育科学》2006,22(5):28-31
丹尼尔.科顿姆于2003年出版了一部名为《教育为何是无用的》的著作来专门阐释教育的无用性。然而,科顿姆并不简单地认为教育是无用的,而是认为,过于功利化的、过于体制化的、过于理想化的教育是无用的。相反,他认为无用性———摆脱了功利主义的有用性———是教育一切价值的来源。要实现科顿姆所言的教育无用性,必须使教育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无目的性和精神品性。  相似文献   

7.
有感于"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与历史上贤臣功成而被杀、急流勇退得身安的经验教训,庄子郑重指明有用而被用作工具之患,深刻地提出无用之大用的话题。然而,庄子也认识到,身处一个毫无正义可言的无道社会,即便保持无用状态或者处于有用与无用之间,也难免患累。庄子指出,人们只有超越有用与无用之争,从有用与无用的算计中超脱出来,"乘物以游心"、"虚己以游世",遵循自然大道而自由遨游于天地之间,人们才有可能真正摆脱患累的困扰。在急功近利、普遍过于讲究实用的今天,庄子关于超越有用与无用之争、"乘道德而浮游"的思想,仍然具有某种纠偏、矫正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我校高20级学生暑假后升入高三了,高三对他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每一位学生都想要好好利用这一年,用努力来证明自己的优秀,实现自己的梦想。我已经带了好几届高三了,我在教育实践中发现,学生在高三备考期间,如果能分出一点点时间给“无用”,给无关考试的事情,能收获一些意想不到的快乐。而这快乐,不但能帮他们释放压力,也能使他们获得专注学习的动力。哪些是看似“无用”的事情呢?第一,投入到高三体育运动会的准备上。  相似文献   

9.
卢兴治 《广西教育》2013,(26):4-4,21
教育一直是个大问题,当前人们对于我国教育现状的褒贬可以说是一直争论不休。什么样的教育是有用的,什么样的教育是没有用的,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林格的《教育是没有用的》一书给了笔者深刻的思考。林格在书中指出中国当代教育的最大困境在于"摁着牛头吃草",强硬和机械的训练使"牛"(指学生)很累,教育者也很累,教学的效果却极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  相似文献   

10.
《教育》2013,(19):17
张涨7月1日在《广州日报》撰文指出:南海石门中学的国外班主任Neil火了。当初这位牛津高材生被小广告吸引来华,又在隔壁班遇上真爱……如今已成"中国通"的他仍在纠结一事:"我16岁就完全放弃了数学……到现在都不明白,为什么学文科的人必须学数学?"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我国大学生德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入手,提出了在现阶段大学生德育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德育理念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分析从事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意义和原则的基础上阐明了在大学生德育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的总体构想和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12.
按照柏拉图的理念,教育在于灵魂的转向。教育要使人的灵魂,从我们的眼睛看到的感觉世界,进入一个用灵魂的眼睛才能看到的至善至美的理念世界。否则,沉迷于感觉世界的人,就像习惯于在洞穴中生活的囚徒一样,走到洞穴上面的世界,反而觉得是痛苦的,仍然想逃回到洞穴中去。教育家是走出洞穴的人,要把洞穴里的囚徒解救出来,使他们的灵魂看到善。当下,我们应该建立这样的教育理念:"人"与"民主","人"与"民主"就是这个时代的善。  相似文献   

13.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已深深地嵌入到经济体系的运作之中,这表征在高等教育领域,是大学的职业主义化.过分强调大学现实支付能力的结果,是学生得到了知识,却未受到教育;社会失去深度,国家经济长远发展留下隐患.从最功利主义也最理想主义的意义上来看,需要淡化大学的经济功能,促进高等教育机构的功能分化,明确大学定位.在此基础上,承认大学在某种程度上的无用性,大学回归求知共同体的本相,从而以潜在的、间接的方式最为深刻地促成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14.
转化法是英语构词法中的主要方法之一,具有方便、简洁、生动、准确等特点,在现代英语中使用普遍。本文从完全转化、部分转化和特殊转化三个角度对转化法进行分析,试图找出转化法内在的规律,以期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并运用这一构词法。  相似文献   

15.
教育转型是教育内涵的根本变革。在我国,教育转型的研究尚未多见,实践探索上呈现出呼声日高、理念渐显、目标不明、体系缺乏等状态。江苏在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转型中。可以通过研析教育观、明确转型标准、率先在小学教育突破等措施,真正实现教育内涵的根本转型。  相似文献   

16.
教育研究离不开教育生活。然而,传统教育研究却出现了与教育生活严重疏离的倾向,这与实证主义对传统教育研究的宰制密不可分。回归本真的生活,教育研究应以现象学研究范式为方法论,以教育叙述为研究途径,以关注个体生活体验为起点。  相似文献   

17.
张家 《大学教育科学》2007,5(5):109-112
对于"有没有用",有必要追问:何谓有用、对谁有用、何时有用、何处有用、是大用还是小用、是有用还是无用等问题.以这些来思考教育,就会发现,教育之"用",不仅是传授,更在于陶冶,其意义十分深远.讨论教育之用的出发点在于人,人的多种需要使教育有多方面之用,教育的地位由人的地位、而非政治经济的地位来支配.  相似文献   

18.
教育对话与对话教育存有相通之处,但二者之哲学异趣也决定了教育对话与对话教育的分殊。对话教育不是教育对话的子属范畴,对话教育不能代替教育对话。对二者认识上的模糊,必然影响教育目标的实现。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进一步研究教育对话论,具有极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