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为新时期锡伯族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赵春生对锡伯族文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他在发扬和继承本民族文学传统的同时,大胆借鉴现代主义创作艺术手法,淡化作品情节,人物形象亦幻亦真,使得作品具有抽象化,象征化等特征.尽管这些手法运用的还不是很纯熟,却形象表现出时代的变革给锡伯族人民带来的影响,揭示了新时期锡伯族人民生存的心理事实.  相似文献   

2.
电脑网络与21世纪的湖南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繁荣21世纪湖南文学,重现文坛湘军辉煌,发展网络文学是一个良好契机,面向电脑网络寻找湖南文学新的生长点,一是要构建高科技 文学生态理念,二是要树立网络化的文学通变观,三是要实施湖南文学的网络发展战略,如建立文学网站和作家网页,壮大网络文学创作队伍,加大政策扶持等。  相似文献   

3.
湖湘文化研究堪称近年地域文化研究的一个典范.在湖湘文化研究日益深入的今天,研究湖湘哲学与历史的学术著作不断涌现,近代湖湘文学研究则相对薄弱.孙海洋<湖南近代文学史>是湖南近代文学研究开创性的论著,刘再华<近代经学与文学>对湖南文学的论述亦颇多新见.但对于湖南近代诗歌进行系统深入研究则当以萧晓阳<湖湘诗派研究>为胜.  相似文献   

4.
论文针对文学只与少数人有关的片面观点,提出人民才是文学存在的主体,并对文学人民主体性的内涵和理论根据、文学人民主体性的复杂历史表现以及社会主义为文学人民主体性开辟了新的时代等内容进行了深入论述.  相似文献   

5.
熊亨瀚同志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湖南著名的革命活动家。他在学生时代就参加了辛亥革命。他担任过北京《真共和报》编辑,护国军第三路军总司令部秘书。五四运动以后,他从事教育事业。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是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执行委员兼青年部长,湖南通俗日报馆馆长。后来他由国民党左派进而加入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了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他是湖南省教育会、湖南反帝大同盟、湖南省雪耻会、湖南人民反英讨吴行  相似文献   

6.
何立明  毕耕 《现代语文》2004,(12):11-12
普希金(1799-1837)是19世纪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文学创作在俄国解放运动中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俄罗斯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被高尔基誉为"俄国文学的鼻祖"和"伟大的俄国人民诗人".  相似文献   

7.
何叔衡是湖南早期革命活动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他和毛泽东代表湖南共产主义小组出席了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他曾担任过上海互济会书记、工农检察人民委员部部长、内务人民委员部部长等职,1935年2月24日,在福建省长汀县壮烈牺牲。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的最初几年,湖南属于远离前线的大后方,在这里主要是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湖南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由于我党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推动,由于各党派和各阶层爱国人士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由于国民党顽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也遭受过挫折和损失.总的来说,湖南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从一九三七年七月到一九四○年八月,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曲折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郭沫若同志是中国新诗的奠基者。“五四”时期的伟大诗人,杰出的剧作家和历史学家。从他开始创作起,便不懈地以文学这一武器为革命斗争服务,有力地打击敌人、鼓午人民的斗志。他的早期诗歌和历史剧,以充沛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壮丽雄浑的风格,纵情地唱出了中国人民的愤怒、希望和理想,在我国现代文学中放射出夺目的光采。他不但以自已丰富的创作、而且也以多种活动促进了现代文学的发展;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和思想  相似文献   

10.
湖南文学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湘楚文化的孕育与濡养。湖南文学在承继湘楚文化本质精神中,深受到屈原楚辞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宋明理学倡导的经世致用主张的影响,由此导致了历代湖南文学家的匡世济民的自觉襟怀和以政治家的眼光来观察社会、指点江山的豪气壮志。现当代湖南文学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对祖国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对社会生活和传统文化的深入开凿,对文学体裁和创作技法的积极创新。  相似文献   

11.
文学教育强调文学的人文性,文学创作却总想否认文学的人文性,造成这种认识分歧的原因是:文学教育是权威性、非功利性的,文学创作是个性自由化的、功利性的。其实,它们之间不应对立。文学教育与文学创作都是以语言为手段,都要对社会负责,文学教育为文学创作培养作者,文学创作为文学教育提供教育资源。文学创作可以反思文学教育,但不能背叛文学教育。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世界文学史写作与世界文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学者从1927年撰述世界文学通史类著作至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成果,展现了深具特色的世界文学观:有"排中"的世界文学史,也有中国文学包含其中的世界文学史,后者更有利于呈现世界文学的整体面貌;在后一类世界文学史著述中,"中国文学"的位置有多种体现方式。中国的世界文学史类著述强调东西方文学的二元对立,以及东方文学对世界文学的贡献;在世界文学史动力理论的探讨上,中国学者提供了阶级论、人性论、世界主义三种有价值的模式;中国学者撰述的世界文学通史,其构成因素基本上只取那些在国别文学中"享有世界声誉的优秀作品",而国际间对此却有更丰富、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影响,从积极方面说,信息的数字化改变了文学的存在方式与活动方式;键盘敲击代替执笔书写改变了创作主体的思维模式;网络世界拓展了文学题材的表现范围;文本表达的丰富多样打破了文学类型之问的界限;网络的开放性有利于促进文学的创作与交流。从消极方面讲,浅俗化写作削平了文字的意义深度;具象化写作堵塞了文学的想象空间;传播空间的拓展一定程度上挤占了纸墨文学的出版发行市场。  相似文献   

14.
文艺伦理还是文学伦理——论文学伦理成立的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艺伦理和文学伦理的分歧源自学术界对文艺学与文学学或文学理论的不同理解,而文学伦理成立的基础在于文学本身所特有的性质。就学科研究的细致化和专业化而言,对文学这一艺术形式的研究,应当说“文学学“、“文学理论“的称谓更恰当。文学与伦理学都是与找寻人生意义有密切关系的活动,因此文学与伦理学结合的应用伦理学分支学科在应用伦理学的理论框架中被称为文学伦理学,它是以文学活动中的道德伦理问题为主要对象的伦理价值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依据文艺批评、接受美学和阅读学的原理,举例说明了阅读"文学好书"的一般人文价值和特殊心理疗愈效用;认为文学阅读推广,尤其是深入阅读"文学好书",是构建一个人"内心和谐"、一个家庭"文教氛围"乃至一个社会"终身学习习惯"和"文化素质教养"的重要精神文明举措,关系到一个时代的"和谐社会"建设乃至民众生活的"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16.
对"杂文学"、"纯文学"、"大文学"三个递进演化的文学观念作梳理和辨析,可引申出的结论是:古代传统的"杂文学"体制的缺陷在于混淆了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纯文学"的要害在于割裂文学与相关事象之间的联系,限制了文学史家的眼界,造成了残缺不全的文学史景观;"大文学"观则以"文学性"在前二者的两难境地之间寻求合理的折中与结合。历史上的"沉思翰藻"和"缘情绮靡"可供我们从传统中提炼出足以构成中国文学"文学性"的质素。其中"沉思翰藻"主要指表现技巧方面,不涉及作品审美内质;"缘情绮靡"将文学内在生命与外在形体结合起来,体现作品的审美性更为周全,它可获得新的时代内涵,用以会通古今文学,给大文学史的编写创设必要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翻译文学与文学翻译两者之间存在着某些共性,也存在着某些差异。该文从翻译过程、翻译初衷、翻译目的、翻译研究的作用以及发展、对于译者和译作的要求以及两者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等方面存在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行比较分析,对两个相近概念作了更明确的界定。  相似文献   

18.
从“政治三元论”出发,追溯历史发现文学的伤痛缘于政治人为的狭义化,“政治”概念的含混是文学与政治关系争论不清的根源。“政治文学”以政治生活作为作品“核心轴”,审美地反映人类的美好政治理念和情感,具有理想性、否定性的特征。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的阐释放弃了一个重要的想象维度——乌托邦,实际否定了文学与政治在理念层面结合的唯一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东方文学的整体是由作家文学和民间文学构成的。东方民间文学是东方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文学是所有民族文学的母体,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一部民间文学作品和一部作家文学作品之间的关系。而是一种民间文学传统或者口头传统与一个民族文学传统之间的关系。东方各国的民间文学共同构成了东方民间文学的实质内容,是东方民间文学作品描述和理论探讨的基础。目前东方民间文学的研究状况还基本处于“一国民间文学”的阶段。各国的研究状况很不平衡。研究东方民间文学要关注民间文学的口头传统。重复和程式化是其最主要的特征。东方民间文学的学科建设,既要吸收和继承东方文学研究领域里的一些可资借鉴的研究成果,还要吸收民间文学界的理论成果。并以东方各国一国民间文学研究为基础.逐步建构东方民间文学的理论结构和体系。  相似文献   

20.
文学史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依附于外在的历史框架,二是文学自身内在的发展结构."文学的哲学"即体现为一种重视文学内在发展结构的文学史观.这一文学史观认为文学史乃是文学本质实现的历史,因此强调对文学本质的形成和发展历史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文学的哲学强调的是逻辑的研究方法,探讨文学本质的实现的历史及文学内在的发展结构,并以此为基础建构文学史.文学的哲学包含了文学史观、文学史研究方法、文学史的建构等基本内涵,这一范畴的提出对当前的文学史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