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阳 《军事记者》2006,(11):16-17
只要翻开报纸,我们就会发现多数通讯的标题比消息的标题灵活、丰富、形象、生动。有的是一句歌词,如:《该出手时就出手》、《叫我如何不想他》;有的是一句名言,如:《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十年磨一剑》:有的是一句大白话,如:《就是要有这样一股劲》、《有话好好说》;有的是一句引语,如《“人到难处,要拉一把”》、《“解放军好”》;有的是一个问句,如:《为什么会把“令箭”当“鸡毛”?》、《“走麦城”的教训在哪里?》等等。这些标题看起来五花八门甚至有点随心所欲,事实上却形象生动、哲理丰富、意味无穷。细细品味你还会发现,凡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标题大都具有这样两个特征:一是“活”、二是“实”。相反,凡是引不起读者兴趣的标题,要么是漫无边际、不知所云,要么是直白得像一杯白开水,索然无味。一个好的通讯标题,是“活”与“实”的有机结合,二者缺一不可。活是相对的,是新闻标题的一种表现形式;实是具体的,是新闻本质的要求。毛泽东同志说过,标题要有内容,“活”而无物,标题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实”而不活,就引不起读者的兴趣。因此在制作通讯的标题时,在实的基础上应尽量把标题做活一点。有的同志说你又要“活”又要“实”,哪那么容易?正因为不易,这才是我们新闻工作者必须追求的境界。怎样才能把通讯的标题做得又“实”又“活”?认真研究分析一些优秀通讯的标题,我想大致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规律:一是抓住根本,贴近读者。这是把通讯的标题做活做实的基本要求。有关心理咨询的稿件很多,但让人看了眼睛一亮的是《给你一个好心情》这一标题。此稿刊出后,无论编辑记者还是广大读者无不为这篇文章的标题叫好。为什么?因为作者抓住了新闻事实的本质。正如作者所说,心理咨询的根本目的是给人一个好心情,心情好了一切都好。而以往的报道往往把焦点放在工作上,而没有将立足点放在人即官兵身上,落脚点不同,收到的效果就不同。作者正是抓住了新闻事实的根本,尽管炒的是别人吃过的剩饭,却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贴近了读者自然也就打动了读者。“千斤难买好心情,谁都希望有个好心情。”《给你了一个好心情》看似轻松直白,却宛如平常一首歌,一下子唱到了官兵的心坎上,既鲜活又贴近实际,这难道不是活与实的最好体现吗?  相似文献   

2.
武威  钱国宏 《新闻采编》2003,(2):34-34,14
有 人把标题比作是新闻评论的眼睛 ,把立意、主题、中心论点比作新闻评论的灵魂 ,这是颇有道理的。《诗经》云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对于一篇新闻评论来讲 ,精巧的标题就好似女人动人的笑容和迷人的眼神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 ,令读者一见倾心 ,拍掌称绝。新颖、精彩的新闻评论标题 ,总是令读者难以忘怀 ,记忆犹新 ;而平淡无华的标题却如同沙滩上的脚印 ,很快会被读者淡忘。因此 ,写新闻评论时一定要下功夫拟个好标题 ,以使全篇生辉。那么 ,如何才能使新闻评论的“眼睛”亮起来呢?笔者认为 ,除闯过立意、选题、语言三关…  相似文献   

3.
<正>一些优秀的评论文章,光是标题就能让人拍案叫绝。比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足球应当“从娃娃抓起”》《做好人,不能做老好人》等,寥寥几字,直抵人心。题好一半文,无论读者阅读什么文章,标题都是第一个重要信息,是画龙点睛之笔。很多从事过评论写作的朋友,都会觉得打标题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有时冥思苦想好久,都找不到合适又亮眼的标题。那些优秀的标题是如何酝酿出来的呢?  相似文献   

4.
我们的社会光明面是主要的。因此,赞美式的评论在报刊上广播里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如何制作好赞美式评论的标题,使读者听众不但喜闻乐见,而且得到心灵的启迪美的享受,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从目前的情况看,相当一部分赞美式评论的标题,都直接以“赞”开头或以“好”收尾。例如:《赞“东水西流”》、《赞质量责任保险》;《这种联营好》、《“先尝后买”好》、《向群众述职好》、《“与民同  相似文献   

5.
刊登在《吉林日报》2002年12月21日上的评论《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被评为评论二等奖。这是一篇可读性强的好评论。古人云:“言而无文,行之不远。”言论(评论)作为媒体的旗帜和方向,只有增强可读性,才能吸引受众,收到好的传播效果。 ——标题醒目,耐人寻味。这是一则联想式标题。联想式是从一种情景或事物,联想到另一种情景或事物,从具体的事实联想到抽象的精神、思想、倾向,是使标题深化、发人深思的一种好办法。这篇评论的标题,从实  相似文献   

6.
一、制作一个好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读者对文章的第一印象。标题最需要出彩,它是文章的第一个亮点。新闻评论标题更是忌平、忌俗。“从……谈起”、“由……想到的”这样的标题是够平易近人,但读后给人留不下什么。好的标题或者新奇,如《当面我的妈,背后他妈的》、《美苏开始跳探戈舞了吗?》;或者警醒.如《浪费也是犯罪》、《谨防“精神贿赂”》;或者意蕴绵长,如《在战争与和平的翘翘板上》。新闻评论标题要出采,不妨借鉴一下杂文标题制作。要大胆创新,不固旧观,注意运用谐音、夸张、仿同等修辞格。当然,标题重“巧”,…  相似文献   

7.
陈健兵 《新闻前哨》2000,(12):26-27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看报看题,看书看皮”。可见标题在报纸中的重要地位。在新闻实践中,为什么同一条新闻或同样内容的新闻,有的引起了读者的关注,有的却没有引起读者的注意,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标题制作不一样。县市报作为报纸家族中的一员,在众多媒体特别是各类报纸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如果标题能够出奇制胜,富有特色,就可以增加可读性,抓住读者。近年来《汉川报》对此作了有益的尝试,就是让标题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县市报标题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是基于如下几个方面决定的。其一,县市报的地域性。就目前而言,…  相似文献   

8.
编排版面,是报纸工作的综合反映,它包括新闻、标题、评论、图片等,也包括整个拼版工艺的全过程。因此,有的同志称版面是报纸的橱窗。胡耀邦同志一九五六年七月八日和《中国青年》报社同志谈话时就曾指出:“报纸又面临着一个新的改革”,“先从刷新门面做起”,“从改进版面和标题做起”。当前,报纸正在改革之际,改进版面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9.
现在,有的报纸在报道伤残人活动时,无意地使用了带有侮辱性的字眼,如“残废人”、“哑巴”、“聋子”、“瞎子”、“瘸子”等。今年2月27日,许多报纸报道我国将首次发行新西兰故事片《一个哑巴的故事》;有的报纸报道残疾人的好人好事时,用了《哑巴风格高》、《瞎子积极自谋生计》等标题。  相似文献   

10.
在新闻评论写作中,有些作者好用俗语,或者爱将俗语稍加改动作为标题。结果,就是这些似乎很土的标题,竟象磁铁一般将受众的眼球吸引住了,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俗语,《新华词典》的解释是:群众中广泛流行的通俗而定型的语句,多数是劳动人民从生活经验中创造出来的,简练而形象化。为什么俗语用在评论标题中有着独特的魅力?本文结合自己的采写实践,就此作些粗浅探讨。一、俗语简练而形象,能增强评论标题的生动性。俗语通俗、简洁而又十分形象,比如“眉头一皱,计上心头”。有的还常用比拟的手法,像歇后语之类,比如说明对此事不在行,往往是这样…  相似文献   

11.
制作出一条好的新闻评论的标题,有许多方面的要求,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新闻评论的标题要包涵着一定的美学意蕴。本文就自己写作新闻评论的实践,对新闻评论标题的美学蕴涵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新闻评论的标题要讲究含蓄美 所谓含蓄美,就是将丰富生动的内容,以藏而不露的方式体现出来。比如,标题《听说吃饭也得奖》、《悄然发生的变化》,就具有含蓄美。前者从某饭店为了鼓励公款吃喝,竟然公开宣布在他们那里一次消费500元以上者可以得到一块瑞士手表的奖励说起,严厉抨击了这种不正之风;后者从对剧变和渐变的分析入手,讲述了“防微杜渐”的道理,告诫人们一定要从小事做起,拒腐蚀,永不沾,保持住共产党人的光荣本色。这  相似文献   

12.
正新闻评论标题看上去"一句话"、"几个字",但是具有引人人胜、画龙点睛的作用,万万不可小看。它不仅是文章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文章能否先声夺人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新闻评论标题满足准确、鲜明、生动、新颖、简洁等要求。新闻评论的标题究竟如何制作?本文将粗浅地谈谈新闻评论标题制作方法。引语法即引用别人的话或做法作为标题观点的一种标题制作方法。这里引用的话或做法就是文章的主题,由此展开议论,这种做法因其新颖引人,给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启迪,常常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如《人民日报》曾刊登的《"一天都不能作假"》(作者王科)一文,说到西安市  相似文献   

13.
《湖北日报》3月7日头版刊登的《带“铁交椅”开溜,不行!》一稿,是一篇好报道。这篇报道仅用420多字,就把沙市市委、市政府打破企业“铁交椅”的决心和行动交待得清清楚楚。标题引人入胜。主题是“带‘铁交椅’开溜,不行!”副题为“沙市市委市政府将已平调的亏损厂长段子林调回原厂就地免职”。这个标题不仅把新闻事实简要地告诉读者,使人受到震撼;同时起到了评论的作用,编采者由新闻事实引发出来的鲜明观点跃然纸上;使人过目不忘。时效性强,信息量大。这条消息是以电讯形式发的“昨日新闻”。及时选发此稿,可见编采者之匠  相似文献   

14.
一切客观事物都在不断发展变化着。作为真实而生动地反映各种客观事物的新闻,也必然是富于变化的。因而作为它的浓缩品的标题,是不应该有雷同的。只有这样,我们的新闻标题,才能呈现出千姿百态的生动局面。 实际情况,常常不尽如人意。比如:1980年一家报纸针对有的人讲求门当户对,粗暴干涉儿女婚姻造成的恶果,写了一篇《劝君莫学祝员外》的文章。接着,“劝君莫……”之类的标题就在报上接睡而来。 自散文式通讯《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发表以后,“你在哪里”式的标题也接二连三地出现。做好事不留名,身受其惠的人借诸报端千方百计打听隐名者,于是常常就冠以“你在哪里”这样的标题。甚至有些相同的标题,还一再重复见报。  相似文献   

15.
王威 《新闻前哨》2000,(9):43-44
新闻摄影报道是有标题好,还是没有标题好?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然而,想写篇文章来谈谈自己的认识,那是同家人一次对话中萌发的。 我父亲在大学里从事新闻理论教学工作,但他对这新闻摄影报道也很有兴趣,特别是在我干上摄影记者这个工作以后,《湖北日报》他天天看,我发表在报纸上的图片报道成了他日常话题和评论对象,少不了要与我谈些想法与意见。一次他边翻阅《湖北日报》边问我:“你们报上的图片有的有标题,有的没有标题,你说那个好?”我肯定地回答:“当然有标题好!”“那为什么有些摄影报道没有标上标题呢?”我说:“这…  相似文献   

16.
读书看报,我有个习惯:先看标题,并把好标题抄在小本本上,细细玩味。最近,随便翻翻我的“标题本”,从《扬子晚报》上抄下的标题最多,这些标题都很有特色。有的标题新颖、独特,引人注目。如《吃回头草的好马》、《她配了一把通向监狱的钥匙》》、《夜半蛙唱起风波》。有的标题幽默诙谐,意味深长,能给人以难忘的印象。如  相似文献   

17.
打开报纸,收听广播,有些评论标题使人惊异,逗人发笑,叫人回味。《人民日报》1987年1月19日“今日谈”的标题为《“模范”与“先锋”打架》。打架,本来是小孩子的行为,是流氓无赖的恶习,是愚昧粗野的表现,与“模范”和“先锋”是无缘的。这里,“模范”和“先锋”竟然打起架来,真是咄咄怪事。原来,这篇评论的题材是某县既被赐予“围湖造田的模范”,又被称为“退田还湖的先锋”。真令人啼笑皆非! “模范”与“先锋”确实在哪里“打架”!之所以“打架”,是一些同志做工作,不善于独立思考,而是盲目服从,照抄照搬,昨天叫他“围湖造田”,他争当“模范”,今天叫他“退田还湖”,他  相似文献   

18.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江山日报自今年元旦创刊以来,出现了许多好标题,细细咀嚼,给人不少启发。 一、典雅华丽。1月2日,有342人参加江山市举行的“双推双考”报名。3日,《江山日报》报道了报名情况,用上了《满城俊彦联袂来》的标题;1月27日,报道江山水泥厂子弟中学校园文化,起了《如入芝兰之室》的标题。这样的标题典雅华丽,读  相似文献   

19.
经济新闻标题怎样才能“引人注目”?我认为重要的是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设问置疑,巧用悬念。运用设置疑问的方法制题,给人一种言犹未尽的感觉。如1990年11月24日《四川经济报》发表的《“川芎大战”会狼烟再起吗?》,1988年《经济文汇报》发表的《人死已半年,依旧掌财权》。这些带有疑问、悬念的标题,使人顿生玄妙感,促其去读正文。反意而用,“逆”理成章。就是运用打破人们习惯思维定势的方法制作标题。如1989年《黑龙江经  相似文献   

20.
我们执笔的新闻评论《“香花风波”说明了什么》,先后被评为河南省新闻奖一等奖和中国广播奖一等奖。从作者写作初衷来说,这篇评论的成功,除了“机遇”因素之外,主要是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敢抓“难点”,二是善取“类型”。新闻评论是新闻报道的旗帜,既要有所感而发,又要有所为而评,既要有新闻性,更要有指导性。只有抓住人所关心、众所牵心的普遍性问题,敢于就国计民生、大政方针方面选题立论,评论才能高屋建瓴,片言立要。但重大问题往往既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又是新闻报道的“难点”。从此立论,具有显著性,但也容易缺乏新闻性,流于老生常谈。所以,许多一题一论或一事一议的评论,喜欢避其“难”而取其“易”,小角度,小题材,敲边鼓,绕圈子,其结果往往得之“新巧”,失之“厚重”。《“香花风波”说明了什么》(以下简称《香》文)却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