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此情悠悠     
严秀娟 《师道》2005,(5):50-50
从走上教坛的那一刻起,我就告诉自己:长大了,不仅要学会照顾好自己,还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照顾好我的学生,要培育他们,教导他们。感觉自己就是他们的守护天使,要用一生的岁月去守候那些活泼可爱的孩子。  相似文献   

2.
作为流行音乐的主旋律——爱情,自然充塞了歌曲的每一个音符,可是当我们真正审视当代流行音乐中情歌的时候,我们却发现了现今流行的病态情歌。偶在精品屋驻足,伴着腻人的香水味儿,袭来了一段“肝肠寸断”的女声,歌是这么唱的:“深爱你/我抱着你吻着你都感到罪意/为何这场戏/非要有人心痛到决堤/你和我都很寂寞/你和我都有情人……。”我不知道歌词要传达一种什么样的爱情,她(他)究竟痛在哪里。要告诉人们的是歇斯底里的爱情,还是悱恻缠绵的爱情?我把这种充塞着矫情、刺激官能、麻醉意识的廉价的多愁善感和发泄情感喧嚣的歌曲,称之为病态的情歌。不如换一种清新的天籁之音:等郎等  相似文献   

3.
怀乡思土是中国散文的一个绵绵无绝期的"情结",但这种情结在中国的当代散文中日益被庸俗化,虛假化,甚而发展为一种浅薄造作的"孩子气"、"儿童化"的恶劣倾向.当代散文中的怀土情结是中国人的浓厚怀土情绪的感情性物化和再现.鲜明地体现着中国"乐感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怀念恩师     
我在村小上学的时候,学校很小,只有几间简陋的破瓦房,没有围墙,也没有操场,每个年级只有十几个学生,所以根据实际情况,一年级和三年级、二年级和四年级分别组成一个复式班.五六年级必须到四五里以外的辅导完小就读.记得当时学校的老师徊少,难得来一位年轻有活力的,就是有也往往呆上一学年就再也不见人影了.校长说:"学校实在太艰苦,留不住人呀!"  相似文献   

5.
悠悠恩师情     
花开了,因为生命召唤它要绚烂的绽放;天睛了,因为时间洗涮了云晶莹的泪水;我长大了,懂事了,因为她点燃了我心中曾被忽略的那盏灯。 “唉,我这辈子怕是没什么希望。没什么成就了,注定会一生碌碌无为。”小学的时候,我总是这样想。  相似文献   

6.
怀念恩师     
谭荣 《湖北教育》2007,(7):42-42
1983年,我很幸运地考取了一所师范院校。83级数学教育专业只有43名学生,少了高考的压力,大家个个像从鸟笼放飞的雏鸟,高唱着60分万岁,自由自在地飞翔。  相似文献   

7.
怀念恩师     
王玉 《河北教育》2007,(4):45-45
2006年12月18日,时间永远定格在这天,那是一个令我终身铭记的日子。 坐在开往老家的客车上,我泪流满面,窗外透进车内的冷风,像刀子一样在一下一下地割着我流血的心。小学五年级那悲惨的一幕再次浮现在我的眼前——  相似文献   

8.
怀念恩师     
<正>当我迈入高中校园时,有一位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让我经历了高中时期最美好的时光,他就是我的恩师杨启仕先生。我对杨启仕老师的记忆,应该始于我刚刚进入高中时的那个秋季。当天正值新生入学报到日,天空下着毛毛细雨,道路泥泞难行,前来报到的新生却络绎不绝,我当然也是其中一员。当时,杨启任老师负责新生报名,从他那花白的头发可以看出来,  相似文献   

9.
怀念恩师     
文竹君 《江西教育》2004,(17):16-16
初春时节,我正在出版社看样稿,忽然听见有熟悉的声音叫我的名字,回头一看,竟然是施校长!杭州中国美术学院附中毕业后,我考入华中师大美术系读书,不见施校长已有八九年了。他竟然还能认出一个普通的学生来,让我倍感亲切和温暖。  相似文献   

10.
怀念恩师     
我在村小上学的时候,学校很小,只有几间简陋的破瓦房,没有围墙,也没有操场,每个年级只有十几个学生,所以根据实际情况,一年级和三年级、二年级和四年级分别组成一个复式班,五六年级必须到四五里以外的辅导完小就读。记得当时学校的老师很少.难得来一位年轻有活力的,就是有也往往呆上一学年就再也不见人影了。  相似文献   

11.
怀念恩师     
我出生在湖南湘潭县,与白石老人同一个镇,儿时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画家。我自幼就喜欢画画,经常受到老师表扬,因为家里穷,我就用画在同学中换些要用的纸,母亲说:"将来你就好好学习白石老人的画吧"。我母亲虽无文化,但十分了解白石老人的人品和画画的名气,母亲的话给了我很大的鼓励,我从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都爱好画画,大学期间还临摹过白石老人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相似文献   

13.
吴自强先生,字健行,号勉斋,晚年自称童翁。1901年12月26日出生在江西省临川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2岁方入私塾,但天资聪颖、深得塾师喜爱。后入小学半工半读。17岁时以第一名的成绩从小学毕业,旋即考入省立第三师范。校长张一清先生是近代有名的教育家,见吴先生家贫苦读,多予鼓励,并免其学膳各费。毕业后,留校任农村师范科主任兼教员。1926年1月,张校长得知江西旅日官堂即将恢复,遂动员吴先生赴东京补习日语及应考  相似文献   

14.
前几天刚刚给恩师宋任穷同志寄发了新年贺卡,今天,就从电视里传来了他逝世的消息。  相似文献   

15.
那一天很特别,我很早便起了床,接下来一直心绪不宁。天,阴沉着脸,无声无息地飘落着细雪,像一行行无声的泪。 后来,从朋友口中得到的消息使我惊呆了,我们的启蒙老师王老师在那天走了!哦,这就是天垂泪的原因了。 王老师真的走了?! 应该是真的走了。永远离开了  相似文献   

16.
我已是年过七十岁的人了。在这人生的短旅中,曾作为学子之师的我,也不时想到自己的老师,但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与记忆力的衰退,不少老师的形影,已在脑中开始淡化、模糊甚至消失;但有的老师还清楚,而梁姐(梁文若)却永远是鲜明的。多少年来,我一直思念着她。是她那炽热的真心来培育下一代,使我们这些少年,得到了有益的教育与关怀。  相似文献   

17.
陈烟桥先生是教我学画的第一位老师。在我十三四岁时学画的重要时期,他对我产生了大的影响。那时,陶行知先生召集了很多进步青年到育才学校(位于重庆乡下一个庙里)来教育这些孩子们,我们是陶行知先生招到这个学校来的流浪儿。陈烟桥先生是我的启蒙老师,我们在那个小庙里生活得很苦。为什么很苦?因为这个学校是陶行知先生创办的,没有得到国民政府的支持,学校运转经费完全依靠陶行知先生的募捐。  相似文献   

18.
一失足成千古恨 2001年6月,16岁少女韦全棉结束中考后,决定到外边去闯荡大世界。她只身到了广州,在找工作的过程中认识了家乡的小伙子李明飞。他长得帅气又热情,很快就赢得了韦全棉的好感。这年的8月15日,韦全棉接到父亲从家乡打来的电话:让她去南宁市一所中专读书。李明飞决定当一次护花使者,在漫长的旅途中,李明飞对韦全棉呵护备至。到了韦全棉的家乡那恩镇,两个人的情感已升温到难解难分的程度。李明飞乘机说:“你何必去读那个自费的中专呢?现在本科毕业生都很难找到工作,你还不如趁早打工多挣些钱……”  相似文献   

19.
漂亮,何罪之有? 今年,30岁的韩喜梅是宜春市某公司的业务员,长得很漂亮。女人漂亮本来是好事,但对她来说却是灾难。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