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小学减负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规定学生的在校时间,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严禁利用节假日给学生补  相似文献   

2.
2000年3月2日.县教育局大会议室里座无虚席.教育局长主持召开了“减负”动员大会,身兼“减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的副县长宣读了减负令:“……严禁有偿补课.不得对学生统考和按成绩排名……”各乡镇学区主任纷纷递交了责任状。 3月3日,各乡镇学区召开了中小学校长紧急会议,传达了上级指示精。  相似文献   

3.
正课业负担重一直是社会反映最强烈的教育热点之一。今年本市制定了义务教育学校减负规定,并于新学期全面实施。据悉,新学期本市将采取标本兼治的办法,强力推行"减负"工作,确保取得实效。治标就是要严格控制学生的在校时间、作业量和考试频次,严禁节假日补课,建立公告制度,强化监督检查,严惩违规行为。治本  相似文献   

4.
独辟蹊径的"减负"新思路 "减负",无非两个办法,一个,掐时间,比如放学清场、按时下课、控制作业量、禁止补课等;一个,宽心理,譬如,广泛开展各种兴趣小组活动以及心理辅导,严禁考试排名,严禁举办快慢班,等等.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人们群众对中学生减负的呼吁越来越高,我国政府也在几年前就下发了书文,针对中小学减负提出了几项具体地硬性规定。这其中就有严禁在国家节假日对学生进行集体补课,在假期学生的作业也不能超出负荷等规定。但是如何才能让"减负"真正的回归到课堂中来呢,而不仅仅是因为国家的规定而机械的执行。在本文中将对小学课堂的"增效减负"做出具体的探讨并总结出有效地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6.
2013年9月1日,北京市某小学5年级1班的孩子们迎来了新学期,也迎来了教育部颁布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面对“减负新规”中提出的“小学不留书面作业”“严禁违规补课”“规范考试,考试内容严禁超标”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正视学生不堪学业重负的教育部又出台了小学生"减负"十条征求意见稿,内容包括阳光入学、均衡编班、"零起点"教学、不留作业、规范考试、等级评价、一科一辅、严禁违规补课、保持体育锻炼、强化督查等。此稿一出,便迎来社会的高度关注。小学生减负的阻力究竟在哪里?专家们认为考试制度才是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源头,要求改革从  相似文献   

8.
近日,教育部公开征求意见的"减负"十条规定引起社会很大关注:招生不依据任何证书和考级证明、严禁以各种名目分重点班、"零起点"教学、不得加快教学进度……一系列措施让社会各界充满期待。但在家长、老师和学校各方看来,减负已经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8月25日《新京报》)对于此次"史上最严减负新规",舆论的普遍评价是善意无可厚非,只是认为操作实有困难,效果难免"一阵风"。毕竟,在整个"应试教育"的体制根基尚未改变的语境下,单靠减负令单兵突进,难免陷入积重难返的尴尬,治标不治本。真正实现学生减负,必须有配  相似文献   

9.
2008年秋季新课改在河南省全面铺开,这次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10年春季,河南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学校减负方面的文件:严禁中小学利用节假日补课,严禁开设早晚自习课,让学生在规范的时间内更好地掌握更多的科学和文化知识。而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这个任务,  相似文献   

10.
王义军 《考试周刊》2010,(34):58-59
2009年6月12日,江苏省委办公厅、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其中的"五严禁令"严格规范了学校的教学行为,强烈要求教学"减负增效",让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要真正做到"减负增效",就必须从学生的训练入手,不是精讲精练这么简单,而是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语文阅读教学更应如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杨建兵 《考试周刊》2014,(31):34-34
正2013年6月12日,江苏省委办公厅、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其中的"五严禁令"严格规范了学校的教学行为,"逼"着教学"减负增效",让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我觉得要真正做到"减负增效",就必须从学生的训练入手,不是精讲精练这么简单,而是要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语文阅读教学更应如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2.
一、减负不等于减责  过去,由于各种考试的压力,特别是中考和高考的压力,教师都想尽一切办法把学生拴在学校里,绑在学习上。先不管这些做法是否合理,但应该说教师是负责任的。现在从教育部到各省市教委都纷纷出台各种措施,诸如清理整顿学生用书,严禁假期组织学生上新课和举办各种补习班、提高班,给个别期末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补课不准收费,严格控制作业量,一二年级不留家庭作业等,这是否说学校教师的责任减轻了呢 ?很多中小学生反应,由于减负,没有作业了,作业的时间却不知做什么。因此,必须澄清认识。减负是要减轻学生过重的…  相似文献   

13.
《辅导员》2014,(6):17-18
主持人语:推行素质教育以来,“减负令”下达多次,但有愈演愈烈之势。2013年8月,教育部下发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要求各地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阳光入学、均衡编班、“零起点”教学,以切实缩小校际差距,不留作业、规范考试、等级评价以降低学生背上的压力,更提出一科一辅、严禁违规补课、每天锻炼1小时并强化督查,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研究》2009,(11):44-44
日前,四川省教育厅出台文件对办学行为进行全面的规范,其中关于减负、补课、奥赛和招生等条款受到老师和家长的热烈欢迎。四川省规定,小学、初中、高中学生每天在校集中学习时间分剐不超过6小时、7小时、8小时,每天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不得组织走读生上晚自习。学校不得以任何名目占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严禁教师私自在校外兼课、兼职。提倡教师利用课外时间免费为学生补缺补差。义务教育学校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学校不得举行任何形式与入学挂钩的选拔性考试和测试,不得以学生竞赛、考试成绩及特长评级作为录取依据。学校不得提前招生,严禁将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三学生提前送到高一级学校就读。四川还特别强调,各种学科竞赛以及奥赛成绩不得与中小学校招生挂钩。未经同意,不得组织中小学生参加任何学科竞赛、考级活动。义务教育学校一律实行均衡编班,严禁以实验班、特长班等任何名目设立重点班、快慢班,严禁以学生获奖、竞赛和考试成绩作为编班依据。严禁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立重点校。  相似文献   

15.
秋季开学前夕,教育部公布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内容包括:严格实行免试就近入学,严禁分重点和非重点班,教学不得拔高要求和加快进度,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一至三年级不举行任何统考,全面取消百分制、采取分级评价,教辅材料"一科一辅",严禁违规补课,每天锻炼一小时,教育部门每学期公布督导报告等。"减负十条"无疑堪称一份沉甸甸的开学大礼,相信孩子们听到"不留书面  相似文献   

16.
刘谷波 《新疆教育》2012,(16):175-176
当今,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要关爱学生,彻实减负,严禁一切惩罚行为,学校里独生子女的学生越来越多,倍受家庭的溺爱、社会的宠爱,中小学也普遍盛行着赏识教育、鼓励教育,而我们的学生自身成长和发展(尤其是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上)却令人忧虑。我们应当思变,在众多的教育方式方法中应各采其长,综合运用,谨防陷入教育的误区,误人子弟。  相似文献   

17.
陈希 《辅导员》2014,(9):17
正主持人语:推行素质教育以来,"减负令"下达多次,但有愈演愈烈之势。2013年8月,教育部下发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要求各地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阳光入学、均衡编班、"零起点"教学,以切实缩小校际差距,不留作业、规范考试、等级评价以降低学生背上的压力,更提出一科一辅、严禁违规补课、每天锻炼1小时并强化督查,以期真正做到不让孩子成为过早凋零的花朵,让学生成为自由成长的向阳花。这被称为"史上最严减  相似文献   

18.
信息窗     
天津市教委发文减初中生负担继不久前针对小学生减负发出十二条禁令之后,日前天津市教委又印发了《关于减轻初中生过重课业负担专项督察的通知》,以切实减轻初中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通知》要求,严格控制学生每天在校活动总量及作业总量。初中学生每天在校活动时间不超过8小时,下午5:30以前必须离校。除毕业年级可以对少数学习确有困难的学生组织补课外,其他年级严禁举办各种名目的文化课补习班、提高班;学校不得设立午自习、晚自习,不得随意占用双休日、节假日上课或补课;每天的家庭作业不得超过1.5小时,严禁给学生布置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相似文献   

19.
史丽娜 《教育》2011,(28):5
前不久,重庆市教委将老大难的减负工作作为城市学校的重点工作。市教委下达了按照"减负十条规定",学校要做到"三个只能""四个严禁",比如"三个只能"中规定,一至六年级只能组织期末考试(考查),七至九年级只能组织期中、期末考试(考查),小学毕业考试只能由学校自主命题、自行举行。  相似文献   

20.
假期伊始,在教育局三令五申严禁补课的情况下.沈阳某校初三家长仍联名上书要求补课。为学生“减负”不但没得到家长的感谢,反而引起不满,“补课”这个老话题又遭遇新难题。家长的“增负”心态由何而来?教育部门是否应将补课“合法化”纳入日程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