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分析了创业人才研究的三项意义:①为风险投资公司的项目选择提供依据;②为创业人才培养提供依据;③对发展高科技产业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熊飞  邱菀华 《科学学研究》2006,24(Z1):132-137
本文总结了美国创业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介绍了美国创业学的教育课程,学术期刊,以及社会系统对创业学发展的支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发展创业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得出借鉴美国创业学发展经验中国应尽快建立创业学学科的结论,并进一步展望了创业学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的知识产权研究已经积累了丰厚的研究成果,为知识产权学在中国的初创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知识产权学已经建立、正在建立和有待建立的分支学科,可以划分为基础知识产权学、法律知识产权学、专项知识产权学、分域知识产权学、边缘知识产权学5个学科系组,由此构成学科体系的发展格局。为了促进知识产权学一系列新兴分支学科的衍生发展,研究者在今后一个时期应该不断强化学科整合-分化意识、学科交汇-融合意识、学科元问题研究意识。  相似文献   

4.
拓展创业学研究领域的几个线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奇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11):170-171,181
提出目前我国创业学学科存在的几个问题,如相关概念不统一、创业的主体和客体比较单一、创业研究的视野比较狭窄等,在此基础上提出拓展创业学研究范畴的几条线索和思路,包括进一步明晰和规范相关概念、扩大创业主体的范围、加强多要素组合创业模式的研究、开展各类创业起点、创业模式和创业过程的跟踪研究等。  相似文献   

5.
作为创业研究的新热点,社会创业理论研究进展到何种程度?具有哪些独特属性?未来又有哪些研究机会?为此,以SSCI(1988—2013)来源文献为样本,对社会创业研究进展进行述评。结果发现,社会创业研究已经进入了理论构建的初级阶段,相关研究对创业者特质理论、创业机会理论、制度逻辑理论、企业成长理论以及资源基础理论提出了新的观点,也发起了新的挑战。总体来看,进一步开展理论驱动的概念与实证研究,不断推动社会创业研究向理论建构阶段的纵深发展,已经成为未来研究的关注重点。  相似文献   

6.
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觉醒和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投资眼光的培养及投资知识的应用。投资学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新模式通过普及教育、创业园区考察、沙盘实训推演、拟选行业分析、深入企业实践、后期思考总结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实践活动、成绩评定等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创业拼凑已成为研究企业克服资源约束以获得生存和成长的理论分析范式。但创业拼凑领域的实证研究证据还很零碎,缺乏系统性梳理,尚没有对构念的测量、前因、中介、边界,以及结果进行全面的归纳和总结。在回顾和述评创业拼凑理论及构念测量方式的基础上,全面梳理了现有创业拼凑实证研究文献的相关发现,并指出了当前研究所存在的不足,最后对创业拼凑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中国创业学术研究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刨业学术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对近10年来中国创业学术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分析了中国创业学术研究的现状和发展态势,对中国学者关于创业学研究理论架构等问题提出的各种观点进行了综合论述,阐明了中国创业学理论研究的多元论特征,提出了应加强实证检验和科学评价研究等观点.  相似文献   

9.
学术创业:国外研究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国外最新研究文献的回顾和整理,分析了学术创业的产生背景及主要内容,并从大学(组织)和学者(个体)两个层面对学术创业研究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提出了下一步学术创业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0.
战略与创业微观基础研究是战略与创业理论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根本性路径。基于首届战略与创业微观基础学术会议的主题报告,以及会议之后所进行的一项德尔菲研究,本文深入探讨战略与创业微观基础的定义、研究范围以及未来研究发展方向。本文归纳出未来战略与创业微观基础研究应该集中于深入刻画并剖析战略与创业的行为主体、深入探讨战略与创业的微观机制与内在逻辑,积极开展不同领域的跨学科研究,强化面向时代发展新需求的情境化研究。  相似文献   

11.
“双创”是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对于如何评价“双创”对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当前“双创”对经济发展的驱动效果如何等问题还缺乏理论关注与实证研究。研究结合“双创”发展特征,在修订波特的钻石模型基础上,构建了“双创”驱动经济发展要素模型并形成评价指标体系,基于324家企业的调查结果,分析了“双创”驱动经济发展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总体来看“双创”驱动经济发展效果明显,但仍有部分要素需要进一步关注与改善。  相似文献   

12.
创业研究学术论文发表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先回顾了创业研究的起源和发展现状,而后对现有的发表于创业知名期刊上的392篇创业学术文献进行了论文发表数量、创业主题分类、创业研究内容、资料/数据收集方法和研究技术方面的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了详尽讨论,最后展望了将来创业研究的方向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公司创业的要素、形式、策略及研究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戚振江  赵映振 《科学学研究》2003,21(Z1):197-201
从熊彼特提出创业概念开始,由于其先进的知识体系,创业研究得到了理论研究领域和实践管理者的普遍关注。公司创业是企业维持和提升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本文在总结以往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公司创业要素、形式、战略制定、组织设计和绩效,并提出了公司创业未来研究趋势,研究结果对未来公司创业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The academic field of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has grown from groups of isolated scholars doing research on small businesses to an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of departments, institutes, and foundations promoting research on new and high-growth firms. Growth has produced increasingly systematic and interconnected knowledge and growing numbers of knowledge producers and knowledge users share core concepts, principles, and research methods, and a handful of highly cited scholars have emerged as thought leaders within research subfields. The field is increasingly formalized and anchored in a small set of intellectual bases, although there are also some signs of differentiation and fragmentation. Using an institutional theory perspective and drawing upon my experience in the field, I explore six forces creating the institutional infrastructure. First, social networking mechanisms have created a social structure facilitating connections between researchers. Second, publication opportunities have increased dramatically. Third, training and mentoring has moved to a collective rather than individual apprenticeship model. Fourth, major foundations and many other smaller funding sources have changed the scale and scope of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Fifth, new mechanisms have emerged that recognize and reward individual scholarship, reinforcing the identity of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as a field and attracting new scholars into it. Sixth, globalizing forces have affected all of these trends. I conclude with some thoughts about the consequences of these developments with regard to the giving of practical and timely advice to entrepreneurs, the effects of American hegemony on choices of research topics and methods, and the possible loss of theoretical eclecticism.  相似文献   

15.
借鉴欧盟促进不同边缘群体创业的多维举措,推进中国"双创"活动开展。调研欧盟面向妇女、老年人、移民群体的创业激励举措,研究发现欧盟及其成员国通过法律保障、促进信息交换、设立专门孵化器、破除资金壁垒等方式,有效促进了边缘群体企业家的产生。吸取欧盟的先进经验,结合实际提出建议如下:中国应设立专门面向边缘群体的创业孵化器或前孵化器;建立专门面向边缘群体的公益性创业教育平台;加强面向边缘群体的创业经验分享和创业精神培养;为老年人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并促进代际创业交流。  相似文献   

16.
李杏 《科研管理》2011,32(1):97-104
    摘要:本文通过使用中国1996-2006年,29个省的面板数据考察企业家精神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我们将企业家精神分为风险企业家精神和创新企业家精神,然后将其引入传统的经济增长回归模型,并用SYS-GMM计量方法测算它对经济增长的效应。考虑到企业家精神在经济增长方程的内生性,我们还将人均播种面积作为工具变量用以识别企业家精神对经济增长的因果效应。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人口和制度变量后,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增长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当前正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时代,自2013年末至今国务院政府的工作之重便是“积极稳妥推进人才管理配套改革,建立激励大众创新创业的机制”。由此,研究首先依据国务院的各类会议、活动及相关“大众创新创业”的改革发文,展开内容分析,整理出中央对地方制定和优化“大众创新创业人才政策”总的体系性导向。其次,选取天津、武汉、苏州及深圳四座城市现行的创新创业人才政策作为地方政策的样本,从政策发布时间、适用对象、内容环节及行政体裁等角度展开现状描述分析。最后,依照上述研究对地方政府在创新创业人才政策上的改革提出建议,以希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8.
Innovative new ventures are at the hear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particularly when these startups are created by employee, academic, and user innovators. We synthesize across literature streams examining each phenomena to document distinctions between firms originating from different “knowledge contexts.” We then integrate the knowledge context into Teece's (1986) theoretical framework identifying factors that impact a firm's ability to profit from innovation. Doing so allows us to develop stylized facts and predictive propositions pertaining to differences in the innovative contributions, roles played in shaping industrial dynamics and evolution, and performance outcomes for startups stemming from the three entrepreneurial origins. These propositions provide unique insights into the causes of patterns of industry evolution, contribute to theory in the areas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industry evolution, and yield important policy and managerial i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