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录像解析数据为依据,对2005年十运会上李小鹏、陆斌跳马前手翻直体前空翻转体900°动作完成情况的主要技术环节,包括上板踏跳、第一腾空、扶马推手、第二腾空等技术进行运动学特征诊析,为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此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青少年的生理特点,通过对比青少年游泳运动员采用蹲踞式和抓台式2种游泳出发技术时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以期为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运动训练与比赛提供参考。方法:使用Kistler测力台和高速摄像机记录从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从准备姿势到入水的整个过程,通过对2种游泳出发技术参数的统计对比分析,总结这2种游泳出发技术的特点。结果:从游泳出发技术上来看,男性采用蹲踞式的加速蹬伸时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腾空时间、腾空距离、平均水平腾空速度、出发总时间大于抓台式,而入水角度较小;女性采用蹲踞式的加速蹬伸时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腾空距离、平均水平腾空速度大于抓台式,而腾空时间、入水角度、出发总时间较小。从性别角度看,男性采用蹲踞式的加速蹬伸时间、平均水平腾空速度、入水角度小于女性,而地面反作用力峰值、腾空时间、腾空距离、出发总时间较大;男性采用抓台式的加速蹬伸时间、平均水平腾空速度、入水角度小于女性,而地面反作用力峰值、腾空时间、腾空距离、出发总时间较大。结论:从游泳出发技术上来看,蹲踞式在滞台阶段加速蹬伸时间较长,但地面反作用力较大,且获得了更大的平均水平腾空速度,弥补了其滞台时间较长的缺点;在腾空阶段,在腾空时间无显著差异的情况下,蹲踞式具有明显较大的腾空距离,则蹲踞式在该阶段更具优势。从性别上来看,男性的加速蹬伸时间较小,且地面反作用力较大,但平均水平腾空速度较小,减小了男性在滞台阶段的优势;在腾空阶段,男性的腾空时间明显大于女性,但其腾空距离也较大。  相似文献   

3.
蔡煜浩 《精武》2012,(22):34-35
本论文讲述了有关腾空在跳远技术中的运用,通过对腾空技术的分析介绍,体现了腾空技术在跳远完整过程上重点影响,以及如何强化腾空技术,以提高跳远成绩。本人根据执教的各类田径项目亲身实践经验,对跳远的腾空技术进行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竞走技术原述与违背竞走定义技术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竞走运动员的技术必须在理解和适应竞走定义过程中完善自己的技术.竞走裁判员主要依据竞走定义对比赛中运动员实施屈腿和腾空的判定,但腾空和屈腿的产生是有缘由的.对常见造成屈腿和腾空的成因进行分析,以利技术的改进和评判.  相似文献   

5.
以国际田联规定的竞走定义为依据, 采用高速摄影及影片解析的方法对高红苗在1994 年全国竞走锦标赛和1995 年世界杯竞走赛的竞走技术进行诊断。技术诊断结果如下: (1) 高在10km 赛程中能够保持稳定的步长, 且步长与步频合理; (2) 高的单步技术中腾空时间处于模糊腾空时限。躯干前俯角较大, 身体重心上下起伏较大, 存在被判罚腾空技术犯规的可能性; (3) 高的单步技术中前脚着时脚掌与地面的仰角合理, 支撑腿至垂直部位的膝角正确。  相似文献   

6.
跳马技术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开始的教学方法,所有跳马动作的质量都取决于是否能正确的掌握基本技术: 一、助跑上板技术要做得正确。二、正确的起跳能保证腾空的轻松稳健。三、正确的予先后摆和推手为第二腾空创造了条件。四、推手保证了第二腾空,并为完成第  相似文献   

7.
对参加2013年全国田径锦标赛暨全运会预选赛女子三级跳远决赛的5名健将级运动员三跳中起跳时间与腾空时间进行运动学分析,并与国外优秀三级跳远运动员的相关参数进行比较研究,找出我国三级跳远运动员起跳与腾空技术上存在的不足,以期为改进我国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起跳与腾空技术、进一步提高运动成绩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以计算机输出的大量运动学参数与图表为依据,从运动生物力学角度分别对第8届、第9届全运会10名女子竞走运动员一个单步的身体重心运动轨迹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身体重心起伏程度与腾空时间、支撑腿踝角的关系。分析结果为,10名运动员均采用“足踵触地,踝关节背屈”滚动式的着地技术,以及后蹬腿“脚尖离地”技术,身体重心在支撑腿离地瞬时达到最大高度,在垂直支撑瞬时最低;身体重心腾空阶段的运动轨迹呈现平抛曲线而非斜上抛曲线;腾空阶段的身体重心高度差(而非身体重心总的高度差)是决定腾空时间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刘德新 《精武》2014,(4):23-24
腿法是散打进攻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正蹬,侧踹,鞭腿等常用技术之外,还有扫摆腿、后蹬、腾空侧踹等一些复杂的转身及腾空。依据目前较为流行的散打腿法训练法进行辨析、总结,以方便后人能尽快制定出完善的散打腿法训练大纲。  相似文献   

10.
太极拳套路中“腾空二起脚转体180度”动作扣分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第八届全运会武术套路预赛、决赛和1998 年全国武术锦标赛中105 名男、女武术太极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了太极拳套路中“腾空二起脚转体180 度”动作扣分的原因:1) 技术不规范;2) 弹跳、爆发力不足,腾空高度不够,右腿上摆不到位;3) 落地后移位。  相似文献   

11.
应用摄像电脑分析技术等研究手段,依据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划分腾空摆莲540度接雀地龙的技术动作环节,确定针对性训练监测指标,及时诊断技术动作,实施助力辅助练习和模拟比赛负荷强度训练。结果显示,运动员大幅增加了腾空转体度数并建立了理想的技术动作模式。  相似文献   

12.
现代竞技武术套路技术体系及其价值取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空间理论为依据,分析了现代竞技武术套路技术体系的两大组成内容,即平面技术和立体技术。前者包含物质层面技术和意识层面技术,后者包含衔接腾空技术和技巧难度技术。指出武术套路平面技术的价值取向:“精、气、神”,技击性和艺术性;立体技术的价值取向:“高、难、美、新”;平面技术与立体技术应为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正>一、教材简介蹲踞式跳远是中学体育教材中的一个教学内容,也是中小学校级田经运动会上运动员普遍采用的一个技术动作,它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趣味性,是颇受中学生喜爱的田径项目。蹲踞式跳远技术由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四个技术部分组成,其中腾空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跳远成绩的好坏,然而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14.
赵云娟  龚铭新  黄勇 《体育科研》2009,30(4):86-87,99
采用图像解析的方法对郭佳浩“倒手翻接屈体后空翻两周半”技术动作进行运动学分析研究,研究表明,郭佳浩助跑速度快;上板踏跳快速有力.垂直速度增加较高;撑马时间短促有力;第二腾空横轴和纵轴转体角速度快,空中姿态保持较好,落地较稳;第二腾空时间长,腾空高度高;不足之处在于他触马瞬间到离马瞬间过程中垂直速度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15.
幼儿跑步能力差异性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找到幼儿由走向跑的学习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步态特征,为指导幼儿形成正确的跑步姿势和运动康复提供依据,以初步具有跑步能力的2岁左右的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影像分析技术,对幼儿的跑步姿态进行平面定点测量。研究发现:幼儿步态特征同成人存在明显区别,支撑阶段所占的比例远大于腾空阶段;从走向跑的学习存在一个过渡阶段,该阶段跑步时没有双脚同时离地的腾空阶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7名江苏籍一线体操运动员与陆斌相关数据的对比分析,得出优秀运动员跳马前手翻类动作技术参数,以期为运动训练和技术改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ARIEL影片解析系统,解析江苏省体操队2009年3月队内测试和陆斌2007年参加"好运北京"体操国际邀请赛决赛中跳马前手翻直体前空翻转体540°动作技术的速度指标、时间指标、空间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踏跳阶段陆斌的垂直速度均大于7名运动员,7名运动员第一腾空时间明显长于陆斌,髋关节、膝关节角度过大,陆斌扶马推马缓冲时间稍短,7名运动员推马时水平速度比陆斌大0.42 m/s,垂直速度却小0.87 m/s,陆斌第2腾空时间为1.10 s,比其他运动员时间长0.11 s,整个转体过程中髋角的变化量7名运动员较大于陆斌.结论运动员需增加助跑速度,以获得较大速度上板;踏板时,减小膝关节角度,提供蹬伸所需条件;缩短第一腾空时间,积极主动撑马,为做较大背弓需保持适宜髋膝角度;推手短促有力,注意延长第2腾空的时间及这阶段身体形态和用力方式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正> 支撑跳跃是体操教材的重要内容,其动作过程可以分为七个阶段:助跑——上板——踏跳——第一腾空——推手——第二腾空——落地。在教学实践中,无论是分腿腾越还是屈腿腾越,第二腾空的挺身动作大多数学生都做不出来。笔者经多年教学实践发现,造成大多数学生第二腾空无挺身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推手后两腿制动不好,多数学生对何时和如何制动腿技术模糊不清,也体会不到。而第二腾空的挺身动作是依赖推手后制动腿并后摆所形成的,这是一个完整的技术环节。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对原第二腾空挺身动作的诱导性练习——挺身跳,做了改革。原挺身跳练习的方法是,由直立开始,向上跳起,同时两臂上摆,两腿后摆,挺身至落地,落地时届膝缓冲(见图1)。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毕文静跳马前手翻接团身前空翻动作中踏跳、第一腾空、推手、第二腾空的运动学参数的分析与国际优秀成年跳马运动员相比,指出女子儿童在完成跳马前手翻接团身前空翻时助跑速度慢,踏跳、第一腾空、推手时间长,第二腾空时间短,落地下蹲深,团身能力强,翻转速度快等运动学特点,为教学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指导学生学习跳远时,应该把重点放在助跑和起跳上。但也有人认为,跳远技术首先是腾空阶段的技术(剪式或挺身式)。从表面上来看,腾空阶段的技术比助跑和起跳重要。形成这种看法的原因有两种:其一,有关体育文献在跳远教学上主要介绍腾空阶段技术(剪式和挺身式)。而且在提高这些技术的方法上谈得颇为详细,忽视了对  相似文献   

20.
武术套路旋风脚900°接马步可行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旋风脚720°增加为900°旋转的可能性,创新武术腾空动作,丰富武术腾空动作理论,为旋风脚900°接马步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导。运用三 维DLT测量法,对6名优秀武术运动员旋风脚720°接马步进行试验研究证实,具有较大增加角速度的能力,也具有进一步提高腾空高度的能力,因 此,完成旋风脚900°接马步具有较大可能性。左摆动腿在完成旋风脚900°接马步中将发挥重要作用,试验研究证实,左摆动腿角速度还有较大提升 空间,左摆动腿本身质量大、旋转半径长、转动惯量大,左摆动腿角速度增大能够直接带来腾空前动量矩储备水平的大幅增加。因此,提高对左摆动 腿的重视程度,通过专项训练大幅提高左摆动腿Vz 和Vy 分速,同时做到左腿与左臂合理配合提高同步性,确保在踏跳有支撑阶段左腿左臂角速度 方向和旋转方向一致,科学增加角速度储存动量矩提高腾空后旋转能力,同时提高腾空高度,为顺利完成900°旋转做贡献。在研究过程得出的增加 左摆动腿Vz 和Vy 分速、增加踏跳有支撑阶段肢体同步性、第3步上左脚时左膝关节的迅速左前旋、上左脚时左转腰上摆双臂、有效控制上右脚踏跳 步幅、踏跳时扣右脚,以及踏跳时增大甩腰速度和幅度的有效技术,能够直接提高旋风脚720°接马步动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