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非作家J.M.库切因获得2003年诺贝尔文学而一举成名.其作品也揭开了人类多种文明间相互冲突的疮疤.本文通过分析库切小说<耻>中代表人物--白人和黑人的举止言行,说明在殖民者失去种族歧视权、失去统治权的社会里,白人对生活的失望和迷茫.殖民主义者在给被殖民主义者造成损害的同时,也害了自己,致使其后代来为其过去的罪恶而赎罪.而黑人被殖民者本身所表现的行为是受白人殖民统治者种族压迫多年的本能的反映.最后得出结论:种族隔离时代的巨大伤痛,无论是白人还是黑人都不会淡忘,更不会忘却,给南非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历史疮疤.  相似文献   

2.
王苗苗 《考试周刊》2010,(40):31-32
南非作家J.M.库切因获得2003年诺贝尔文学而一举成名。其作品也揭开了人类多种文明间相互冲突的疮疤。本文通过分析库切小说《耻》中代表人物——白人和黑人的举止言行,说明在殖民者失去种族歧视权、失去统治权的社会里,白人对生活的失望和迷茫。殖民主义者在给被殖民主义者造成损害的同时.也害了自己.致使其后代来为其过去的罪恶而赎罪。而黑人被殖民者本身所表现的行为是受白人殖民统治者种族压迫多年的本能的反映.最后得出结论:种族隔离时代的巨大伤痛.无论是白人还是黑人都不会淡忘.更不会忘却,给南非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历史疮疤。  相似文献   

3.
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是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他也是布克奖的两度获得者。他获奖的力作是出版于1999年的《耻》。小说描绘了在种族隔离结束的新南非发生在白人和黑人之间的一系列可耻的事情。曾经的白人统治者失去了他们的优越地位,不得不接受来自黑人的报复行为。而曾经的被统治者黑人则通过模仿前殖民者的各种行为而逐步成为了新南非真正的主人。笔者运用后殖民主义大家霍米.芭芭的理论模仿来解读这部小说的主题。通过模仿,曾经的被殖民者学会了生存,曾经的殖民者也学会放下身份与曾经的被殖民者和谐生存。  相似文献   

4.
洛根是北美印第安人的一位首领,他以慷慨好客著称.当年的殖民者踏上印第安人的土地时,在洛根家里受到了热情款待.洛根在白人需要的时候,把肉和衣服无偿地送给他们.即使在白人与印第安人发生冲突、战斗的时候,洛根首领也仍以"白人的朋友"自居.  相似文献   

5.
1788年英国殖民者在澳大利亚建立罪犯流放地,从此打破土著在澳大利亚的宁静。为了夺取土地与资源,白人殖民者对土著进行剥夺、屠杀。殖民者带往澳大利亚的疾病与瘟疫(主要是天花和性病)也不断侵袭土著部落。这些导致澳大利亚土著人口锐减、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的破坏。白人殖民对澳大利亚土著种族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6.
于丝浓  李鲁平 《海外英语》2013,(4X):250-251
《黑暗的心》主要讲述了船长马洛在非洲期间所认识的一个叫库尔兹的白人殖民者的故事。选用小说《黑暗的心》中主人公马洛和白人殖民者库尔兹未婚妻的一段对话作为语料,采用文体学研究方法,对这首诗中出现的形容词以及副词的频率分布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总结其精妙之处,并试图对其在表现人物性格形象方面的作用做出一定探索。  相似文献   

7.
南非的种族隔离历史不仅给被殖民者带来了创伤,也给殖民者留下了难以泯灭的创伤。文章通过分析库切小说《耻》中主要人物的创伤性经历,比较他们所表现的创伤性症状,来解读处在南非后种族隔离时期的黑人和白人其身份如何发生置换,以及面临生存困境的白人有无创伤复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王佳 《文教资料》2007,(36):40-41
小说《耻》描述的是南非白人殖民者在即将离开之际同黑人之间的文化冲突与矛盾。本文在简单论述这一观点后,主要关注小说中女性的处境,从而说明即使在当代社会,种族冲突从内核而言只是男人间的战争,女性作为第二性事实上还是处于被压迫、被牺牲的境地。  相似文献   

9.
小说以非洲农庄中黑人男仆杀死白人主妇的案件为发端,讲述了女主人公玛丽的悲剧人生,真实地展现了种族隔离制度下的南非现状,揭示了女性个体体验、反种族歧视以及反殖民主义等多个主题。莱辛既展现了殖民者后裔在异国他乡成长、恋爱、奋斗和失落的独特人生体验,又以白人殖民者身份对殖民主义和种族歧视进行了深刻的自我解剖。  相似文献   

10.
自从17世纪中期荷兰殖民者到达开普后,东印度公司的雇员,即布尔人就处于不断的土地扩张中.究其因为,我们不能按照殖民主义的一般逻辑来解释,因为布尔人已经成为本土化了的殖民者,在其向南非内地"迁徙"的过程中,他们与原住民都受到南非自然条件的制约而主要从事牧业经济,但在生产关系亦即土地占有和传承方式方面却存在着较大差异,由此导致在两个半世纪之内,科伊桑人和班图黑人87%的土地被白人占有,他们自身则沦为白人的奴仆.  相似文献   

11.
处于多元文化和多民族混合的"第三空间"下,阿尔迈耶固守本质性的白人身份,拒绝融入马来社会,但实际上其为白人社会所抛弃,沦为文化无根者,最终文化定位失败,人生以自杀收尾。相反,土著人阿尔迈耶太太诉诸"模拟"和"文化重新编码"策略,且其反抗活动几乎同时在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进行,达到灵活抵抗白人文化的目的。其对白人文化和土著文化的杂糅和灵活利用,最终使她文化定位成功并得以生存。二者不同的文化定位策略,导致了不同的个人命运和文化归宿。基于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分析二者文化身份定位问题,为后殖民语境中的殖民者和被殖民者,主流群体和边缘化群体如何正确地反思其在"第三空间"中的文化身份定位提供思考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黑人是南非的主要居民,早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他们已在这里生活了许多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殖民者占领了整个南非地区.1910年5月,作为英国自治领的南非联邦成立,当时的联邦宪法规定只有白人享有政治权力.这样,南非的黑人在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土地上,不仅失去了家园,而且还失去了政治权力.“非国大”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成立的.  相似文献   

13.
陈凡 《现代语文》2007,(3):72-74
本文通过分析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库切的代表作《耻》的叙事结构,揭示小说主人公卢里这一白人殖民者后裔在南非遭遇的种种冲突的本质是殖民主义与反殖民主义二元对立的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的外在表现,进而得出这部小说是对殖民主义“篡越”行为的批判,对文明之间和平共处的信念。  相似文献   

14.
安德莉亚·利维是牙买加裔的英国女作家,其作品多围绕种族独立及文化认同探讨牙买加人的生存困境。在其历史短篇小说《长歌》中,她采用后殖民主义的方式再现了英国白人殖民者对牙买加种植园奴隶的话语压迫及人生奴役。以《长歌》为例,从后殖民话语生态批评理论视角切入,再现殖民背景下英国白人殖民者的话语权力,黑人奴隶的话语反抗以及黑人对自由的话语诉求。  相似文献   

15.
运用后殖民理论的视角来研读杰克.伦敦短篇小说中的印第安女性露丝、帕苏克和恩卡,可以发现,她们符合男权社会和白人殖民者的双重要求,长期处于失语和边缘化的状态。霸权文化的渗透和顺从的生活并没有使她们逃脱悲剧的命运。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文学批评界就康拉德对殖民主义到底持何种态度众说纷纭。本文试图从殖民者角度出发,结合黑格尔、拉康关于"自我"的哲学理论,分析康拉德作品中白人殖民者形象。在他的小说中康拉德通过描述西方殖民者在殖民地的所作所为,指出殖民主义进程不仅给殖民地人民造成灾难性的毁灭,而且反过来让西方殖民者在权力和欲望下不能自拔。他们逐渐暴露出人性最黑暗的一面,一步步走向死亡的深渊。西方社会的白色神话由此遭到了彻底的颠覆。  相似文献   

17.
印第安人作为美洲原住民,在殖民者大量涌入后的数百年间遭受了毁灭性的灾难。白人的屠戮加上生活环境的恶化,使其人口锐减。在白人占主导地位的美国,印第安人受到各种各样的歧视和不平等待遇,而这不仅仅体现在现实生活中,在文学作品中也表现得相当明显。  相似文献   

18.
格兰西是当代美国著名的本土裔女作家,其创作的《舞伴》展现了白人殖民霸权行为以及印第安人对此的文化反抗策略。本文借助后殖民理论,分析该作品中白人殖民者对印第安人的土地占领和文化摧毁,以及印第安人的反抗策略。  相似文献   

19.
澳大利亚原住民作家吉姆·斯科特的作品《那只亡者舞蹈》荣获了2011年澳大利亚最高文学奖,它讲述了接受白人语言和文化的澳大利亚原住民少年鲍比,在与早期欧洲殖民者密切接触后的心路历程,揭示了白人殖民者的世界观与原住民"梦幻"世界观之间,在互动糅合过程中,所展现的差异及由此产生的截然不同的生态观。同时,《那只亡者舞蹈》突破西方逻辑思维模式,运用大量原住民特有的口头神话传说,用极富创造性的语言再现了大自然的非凡魅力以及原住民与大自然的天然联系,但也为大众阅读异域文学作品带来更大的挑战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暮光之城》系列小说中印第安狼人形象进行解读可以发现,不论是对男孩雅各布以及印第安众狼人的描述,还是印第安狼人与白人吸血鬼之间的法则,都显示出白人作为闯入者和殖民者对作为原住民和领地保护者的印第安人的优势,这体现了作者的后殖民主义无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