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独生子女由于生活环境和地位的特殊,其心理状态和行为必然有其独特性,那么,独生子女的心理行为有哪些特点呢?具体分析有如下一些特点: 1.娇气和任性。由于家里只有一个孩子,家长也有精力去疼爱孩子,怕孩子不高兴,怕孩子受委屈。结果,对孩子百依百顺,什么事都由着孩子的性子去做,时间一久,孩子就变得娇气和任性了。 2.独尊心态。由于独生子女受众人的疼爱和服务,易产生唯我独尊的心理状态。 3.自私行为。多数独生子女缺少和同龄人共同生活的经历,也就缺少友爱谦让的精神,其多数有自私自利的行为。 4.忌妒心理。独尊和自私的心理状态的延伸,就是独生子女的忌妒心理的表现。 5.依赖心强。由于独生子女受到过度的呵护,必然产生很强的依赖心理. 6.逆反心理。娇宠惯了的孩子难以接受家长说“不”,很容易形成有意违背家长意愿的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对计划生育认识的加深,加之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的家庭也日益增多,这些独生子女容易成为"太阳系的中心",成为家长们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宠儿,这种行为明显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利于孩子日后走上社会.  相似文献   

3.
周青 《教师》2014,(3):57-57
正现在的学生,由于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里通常是六个大人娇宠一个孩子,真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这些00后的独生子女,多数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加之很多家长认为"再苦不能苦孩子",孩子们往往"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他们就如"温室里的花朵",由于老师和家长的无微不至的呵护,基本没有经历什么太大的挫折。大长以后,他们一旦遭受挫折,往往会惊恐万状,茫然不知所措,甚至造成心理失常。因此,当孩子们遇到不如意的事件,如成绩下滑、遭受误解、交  相似文献   

4.
对下一代的教育,历来是人们重视的问题之一。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心理品质上没有呈现群体间的显著性差异,却表现出一些相对倾向性的特点。目前,我国家族教育中,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教育普遍存在着“四过”(即过分宠爱、过度保护、过多照顾、过高期望)和“四怕”(即一怕孩子学坏,二怕孩子不成才,三怕孩子不孝顺,四怕孩子发生意外)现象。这样必然造成某些独生子女行为上是“自我中心”,生活上缺乏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认识客观世界时缺乏主动性和独立性,在人际关系上缺乏与同龄人相处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十、莫给孩子“吃偏饭”希望老师或有关方面多给自己的孩子一些关照,即多吃一点“偏饭”,这是许多家长的潜在心理,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作为父母特别是独生子女的父母,对孩子总有太多太多的担心,怕他竞争不过别人受委屈,怕他弱小受到别人欺负,怕他生活能力低麻烦多等等。于是,有些家长千方百计讨好老师,有的甚至竭尽全力为学校做贡献,只求让自己的孩子“吃偏饭”。家长与教师的紧密配合是改进教育的必要条件。但是,给孩子“吃偏饭”却有百害而无一利。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根据我市幼儿园和小学的统计,独生子女的比例迅速增加。独生子由于处在家庭中只有一个孩子的特殊环境,在身心发展上与非独生子女具有不同的特点。如何认识独生子女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进行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独生子女的家庭由于只有一个孩子,家庭人均经济收入比非独生子女家庭高,因而孩子的物质生活条件一般会好一些,家长也相对会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关心和培养孩  相似文献   

7.
关于独生子女问题的报道和文章已屡见不鲜,家长和教师也常把孩子行为、个性上的偏差归咎于独生子女制度。独生子女普遍表现出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导致了青少年学生中诸多矛盾的产生。对于正处于人生重要转变期的青少年学生,他们迫切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关注和正确引导,以帮助他们走出自我中心的怪圈。  相似文献   

8.
今年3月,我们就学龄前独生子女在家中与同辈群体交往的情况,对集镇156户、乡村110户独生子女家庭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龄前独生子女喜欢与同龄伙伴交往,而作为儿童个体社会化承担者的家长的态度、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孩子的交往。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交往的态度、行为大致可分为四类:1.隔离型。主要表现为家长未认识到孩子交往的价值,不帮助、不赞成甚至阻挠孩子的交往,使孩子在家中缺少甚至没有同龄伙伴。2.控制型。由于双亲对孩子的过分关注,担心孩子在交往中吃亏、闯祸或发生意外,对孩子的交往对象  相似文献   

9.
8057aqiao@eyou.com问:我的孩子6岁2个月大,自从看电视节目被吓到后就一直怕这怕那,比如天黑后不敢一个人去卫生间,也不敢独自呆在屋里。我们告诉他节目中的内容不是真的,不需要害怕,可他还是把“怕”字挂在嘴边。请问,对于这种情况如何引导才好?
  答:6岁左右的孩子,其心理成熟程度还没有达到能把现实和虚幻的东西分开的程度,所以在受到惊吓后容易出现焦虑情绪,表现为怕黑、怕独处、怕某些动物等。此时,家长应该对孩子进行安抚,熟悉的声音和肢体的接触可以给孩子带来安全感。有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一些,这种恐惧会持续一段时间,对此家长不要着急,如果家长因此而产生焦虑情绪,只会起到加重孩子恐惧的作用。家长可以尝试让孩子参与一些有兴趣的活动,使他的恐惧逐渐消除,必要时也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0.
朱雪琴 《教师》2014,(28):19-20
正每个孩子都是完整独立的个体,其心理成长都有一定轨迹。由于现在许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许多父母在万般宠爱的同时,也往往对他们寄予了厚望。特别是在学业成绩方面,期望过高,因而给孩子的心理带来极大的压力。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也应从家庭起步。对于家长而言,身教往往重于言教,家长的一言一行,会映射到孩子的身上,甚至会成为孩子身上的烙印。因而,家长的言谈举止、教育孩子的方式,一不留神,就会给孩子造成许多负面的影响,甚至对孩子造成隐形的伤害。  相似文献   

11.
现在,学校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聪明、活泼、反应能力快。但不少家长和教师反映,他们上到初中后,普遍缺乏劳动锻炼,缺少吃苦精神,在家不愿做家务,在校怕学习、怕劳动,有些还产生了贪图享乐,鄙视劳动者的心理.甚至有个别学生逃学,成为社会上的“啃老族”。由此可见,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劳动兴趣已成为教育工作中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聪明,反应敏捷,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优点比较突出,但也有些孩子任性、独立精神差、交际能力差、承受挫折的能力差,极易发生过错行为。教师和家长如果不能正确地处理这些孩子所犯的过错行为,就会严重挫伤孩子的积极性,甚至还会给孩子在心理上造成终生难以弥合的伤痕。同时还会由此引发、激化教师与学生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矛盾,导致教育教学的失败。那么怎样做才能避免减少这些矛盾的产生呢?我觉得如果用换位思考的方式,调换位置,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变换角度去思考问题,理解对方,大家就能取得…  相似文献   

13.
据中国心理学会对国内6个省市3000多名中学生心理调查显示,有31%的孩子因父母与其沟通交流少,导致人际沟通不良,关系敏感。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的杜亚松博士认为,青少年情绪低落、沟通困难与个人性格有关,更与心理有关。上海心理咨询中心张海音教授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很少有朝夕相处的玩伴,家长也常常忙于自己的事情,很少主动去想孩子的心理沟通需要,因此与孩子交往起来缺少共同语言。张教授建议,家长不要把孩子关在家中,应该让孩子多与伙伴交流,从中学会爱家庭、爱社会,使孩子拥有一个和谐的人际氛围。同时,学校和社…  相似文献   

14.
现在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 心理健康,当孩子出现一些心理或 行为问题时,许多家长想到了带孩 子去看心理医生,做心理咨询与心 理治疗。但有些家长对于什么是心 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孩子出现哪些 问题时需要去做心理咨询或心理治 疗,带孩子去做心理咨询与心理治 疗时又应该注意什么等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国家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独生子女教育就成了令人关注的问题。独生子女在家是众"星"围绕的"小太阳",受过艰辛和磨难的当代家长对子女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拿在手上怕吹了",成天围绕着"小太阳"转,转得头昏眼花也乐在其中。他们这种做法是"护花"还是"伤花"行为呢?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切不可做出事与愿违的事情来。因此,学会爱护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教育他们应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越来越多的家长们都已经开始认识到,家庭教育是少儿成长的首要环境和重要环境,家长们都觉得自己在全力以赴。与此同时,孩子们讨厌家长、讨厌学习与心理疲劳现象却日益增多。这就是独生子女家长过急的心理和采取过激的家庭教育方式的必然结果。一、对待孩子学习上的过急与过激行为1、包办代替。在学习上的包办代替,是智力正常学生造成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替孩子检查作业,替孩子答(难)题,甚至替孩子擦作业,替孩子整理书包等,或在孩子做作业时陪在一边。家长心理:纯粹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为主要目的,能拿出漂亮…  相似文献   

17.
在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应正确面对独生子女的特异性,认识到这种特异性不在于孩子是否独生,而在于家庭生活和教育环境。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一味严格和一味宠爱对独生子女的教育都是不利的。不要剥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生活的元素,而是要把五颜六色的生活体验还给孩子。面对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仅仅去寻求对策不是明智之举,重要的是,家长要在家庭教育中直面自己和孩子的生命。  相似文献   

18.
对于独生子女,家长尤其注重孩子的安全问题,这本无错,但是有时候难免就会保护过度。比如说孩子都大班了,不少家长还常常将家里的剪刀藏起来,怕孩子动剪刀伤着手;孩子想主动练习使用筷子,家长却坚决阻止,生怕筷子戳了孩子的眼睛;更有甚者,在孩子过生日想用塑料叉子吃生日蛋糕时,家长都会将叉子夺下来,换成绝对安全的勺子等等。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少年儿童群体中,独生子女占了相当大的比例。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位置和家庭教育中存在的某些缺陷,独生子女个体普遍存在着某些异常心理。认真剖析这些异常心理特征,研究其成因,对于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科学的心理观认为: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除先天因素外,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起着重大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家庭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日渐明显。在当前中小学生中,不…  相似文献   

20.
自私心理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有这种心理的孩子不关心别人,只顾及自己的利益,不管什么东西到自己手中,别人就要不出来,久而久之就变得孤僻和自私。独生子女在家长的过分保护下,最容易有这种现象。怎样帮助孩子克服自私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