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在英语语言中,有很多有关颜色的短语,可以说,掌握这些有关颜色的英语短语是真正理解英语内涵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就以英语中颜色词为研究对象来把握其中所蕴含的独特文化内涵,希望以此来更加深入了解和应用英语这种语言。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代表中国的颜色红色入手,分别从词性的褒义,贬义和中性含义出发分析了红色在英语和汉语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对比研究探讨了这种语言特征形成背后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3.
学界对刘勰在《文心雕龙·通变》篇所举汉赋“五家如一”的例子是褒义还是贬义,存在截然不同的看法。通过梳理发现,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褒义派占主流,之后持贬义的学者逐渐增多,对褒义派形成了挑战。相比较而言,褒义派更合理。这可以从前后文义的贯通、“极”和“终入笼内”等语词、“赞”言的“参古定法”、文学史的演进上等角度获得证明。  相似文献   

4.
蒋牧良的中篇小说《旱》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湖南的大旱,描写了在苦旱煎熬下的农民金阿哥的家破人亡和走投无路,表现了农民的苦难和抗争,揭露了地主阶级的残忍,真实地展示了30年代湖南乡村历史画卷的一个侧面。浓郁的乡土风俗文化色彩,是这篇小说的最大特色。小说对农民自身的精神弱点的剖析也较为深刻。小说中几处大段的心理描写极为成功。  相似文献   

5.
发表在《福建学》2002年第4期的《纳米布》,是杨少衡新近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作塑造的霍建明是一个偏僻小镇镇长,此人身上充满痞子气、俗气,工作中盲目草率、无原则。《纳米布》塑造的人物,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揭露了当令官场上的一些歪风邪气,表现了作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6.
本文重点讨论了《年月日》创作问题,认为《年月日》摹仿有余,创新不足,并不像所获奖项说明的那样是一篇“成功的佳作”,正好相反,它却是一篇失败之作!  相似文献   

7.
隐喻是英语成语最常见的修辞手段之一,文章针对非英语民族的语言学习者在理解英语成语隐喻上存在的问题,从隐喻基础、隐喻分类和隐喻用法等方面分析了英语成语中动物词汇的隐喻意义,比较了中西方文化在动物隐喻含义方面的异同,以揭示英语成语中动物词汇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万路的中篇小说《旁门左道》以惩恶扬善、扶正祛邪、雅俗共赏、喜闻乐见为主旨,语言诙谐幽默,构思奇巧怪异,形象鲜明独特,情节既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既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又有浓郁的喜剧气息,呈现出鲜明的艺术个性和写作风格,具有独特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方式,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文化中,客观世界的“狗”都是相同的,但是“狗”在不同文化中,具有不同的文化意义,从而造成了“狗”词语的不同文化修辞价值。从各种语言文化的视角讨论“狗”词语的文化修辞价值,并探究其缘由,从而进一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在不同的语言中,很多动物词语都是典型的文化词语,含"狗"的词语、成语典故就是典型的动物文化词语。其在汉民族文化中,多含有贬义的色彩。这是针对现代汉语而言的。自古至今,含"狗"的成语典故从褒到贬有一个发展过程,每个时期都有其特定的社会文化成因。  相似文献   

11.
在不同的语言中,很多动物词语都是典型的文化词语,含"狗"的词语、成语典故就是典型的动物文化词语。其在汉民族文化中,多含有贬义的色彩。这是针对现代汉语而言的。自古至今,含"狗"的成语典故从褒到贬有一个发展过程,每个时期都有其特定的社会文化成因。  相似文献   

12.
林聪 《文教资料》2010,(34):24-26
本文选取汉语中带“虎”字的成语.详述了这些成语的认知方式,并且从这些成语的感情色彩入手.分析了人们对虎发生褒贬两种极端感情的认知根源。  相似文献   

13.
“文革”时期,传统的褒义词语产生了相当明显的分化,并向正、负两个方向发展。前者是指正常的使用,也包括某些词语使用范围的扩大和使用频率的提高;后者正好相反,主要表现为使用范围的缩小和频率的降低,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词语由褒趋贬。上述分化现象有比较深刻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4.
毕飞宇的小说《玉秧》站在人生哲学的高度,通过理性精神失落生存环境的具象化描述,揭示了处于这样的环境,作为生命个体在为生存而挣扎时,因为理性天平的失衡而演绎的世俗人生悲剧。在玉秧生命、灵魂、人性的扭曲和异化中.寄寓了作家对人类生存“真问题”的哲学思考和生命存在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5.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极致的诗,把人的欢悦和得意写到极致. 东紫的<春茶>(<人民文学>2009年第7期)也是.这次是出轨女人的情感春风骀荡的极致.  相似文献   

16.
《大年夜》是作家鬼子的新作。《人民文学》2004年第9期发表后。《小说选刊》、《中篇小说月报》、《小说精选》和《小说月报》等选刊杂志。纷纷转载,《2004年中国中篇小说经典》等年选本。也纷纷收入;小说写得森严峭刻,看似说“鬼”。实则问“心”,追问人们心中之鬼。拷问人的灵魂。很多专家学者很看重鬼子的这部新作。并称之为作家的一次超越。而鬼子本人在给朋友的信中。也这样说:“《大年夜》这小说对我来说。有一定的重要性。不管人物,故事,心灵,都是一次超越。尤其是有关灵魂的苦难。永远是至高无上的一个文学命题。想登高峰。这是谁都绕不过去的。”2004年9月22日。广西师大黄伟林教授组织了师大中文系的部分研究生。就《大年夜》与鬼子作了一次对话。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作家鬼子一些最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18.
《春天里的秋天》是以真实故事为原型创作的,小说通过一幕爱情悲剧,控诉了封建专制的罪恶,否定了爱情至上的理想主义,它在巴金作品中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有诗一样的语言和结构,以及跌宕起伏的情节线索。  相似文献   

19.
铁凝的中篇小说《对面》具备典型的外显性结构和内蕴式结构,其内蕴式结构主要以男主人公“我”的故事和套在“我”故事中的对面女子的故事为两个支点,解构了爱情与人性的神话。每个人都有追求真的--“对面”境界的渴望,却总是被假的--欲望之河所隔阻。可以说,《对面》描述了现代人的追求与失落。此外,《对面》较为牵强的结局也体现了铁凝创作中“生命无法承受现实之重”的审美局限。  相似文献   

20.
出版于1944年的《憩园》通过其主人公杨梦痴的过程的描写,揭露了封建礼教对正常人性的扭曲和摧残,同时昭示了财富不能“长宜子孙”这个真理。在叙事结构上,作一反业已形成的实现模式,而代之的典型的发现模式。在叙事线索上采用了双线并行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