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郭潇  李勋  董小园 《考试周刊》2011,(52):150-150
作者运用文献法和调查研究法,在对衡水市中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被动参与和不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学生比重较大;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锻炼时间短,总体上锻炼强度低;课余体育锻炼地点选择主要在校外;中学生体育消费水平低;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性别差异较大。要改变这种现状,学校体育改革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能力;充分认识到体育氛围对中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积极创造条件,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氛围;增加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投入。  相似文献   

2.
通过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我院学生参与锻炼项目的选择、体育锻炼的动机、体育锻炼的频率、影响学生锻炼的因素等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的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体育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高校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体育行为水平较低,选择体育锻炼项目大都集中在一些非激烈性项目和考试科目上,很少参与其他的锻炼项目;体育弱势群体参加身体锻炼的强度主要集中在中,小强度之间,一般身体锻炼的时间多在45min以下;体育弱势群体体育消费的类型主要为“实物型”消费,对于“参与型”消费意识较低。影响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体育行为的因素有:学生自身身体条件的缺陷,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与态度,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的局限,学校缺乏有效的体育锻炼组织等。  相似文献   

4.
为了了解江西省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及课余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江西师范大学在校一、二、三年级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认为80%以上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动机是健康积极的。不同系科、年级、性别在选择锻炼项目,参与者锻炼时间和次数都有差异,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发、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兰州市高校体育社团活动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体育社团成员结构不合理;项目设置与选择体现时代特征;活动的频度与时间不科学。鉴于此.建议从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结合优势资源开发特色体育社团、构建新型的管理结构体系等方面入手.旨在促进高校体育社团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安徽省普通高校女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在提高女生课余体育锻炼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措施上进行了探讨.普通高校女生受身心发育特征的影响,其运动惰性渐增,笔者认为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增设适合女生运动项目和组建相应的体育社团,营造女生参与课余体育的氛围等是促进女生积极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重要途径;加强领导科学管理、落实优惠制度是关键.  相似文献   

7.
为考察福建省大学生"在阳光体育运动"启动后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福建省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福建省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比较积极,但体育人口达不到我国有关法规的要求;(2)强身健体、娱乐消遣、情绪宣泄、社会交往是我省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3)球类运动、跑步和散步是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选择;(4)自由结合的锻炼形式是我省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活动形式;(5)体育设施不足、课外体育内容单一、体育活动组织不完善是制约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介绍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一些有效措施,如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学生自我锻炼意识,进行运动技术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组织课外体育活动,为实现大学生终身体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调查讨论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和自我锻炼意识的现状,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大连市5所高校的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参与现状和选择项目,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学生体育观念日益更新,大学体育活动课正迎来多元化、社会化的方向发展,这与培养终身学习、终身体育锻炼和社会体育一体化意识相衔接。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大学生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进行调研.结果发现:新冠疫情让学生对体育有了新的认识,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是增强自身体质,提升免疫力;每周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在1-2次人数居多,锻炼时间在多处于30 min内,运动强度选择适中;但疫情也使学生的产生了负面情绪;在锻炼方式的选择上受到明显限制.根据调查情况提出高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加强健康及体育教育;高校体育教师要不断教授学生科学的锻炼方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文献资料收集、问卷调查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公安院校的学生课外锻炼现状和问题进行研究。公安院校为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从“硬件”上提供助力,在运动场地和器材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在职教师提供更多进修深造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有关体育活动的社团;公安院校为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从“软件”上提供指引,强化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外体育锻炼,落实公安院校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鼓励学生在课外参与专业特色体育锻炼,以更好地适应公安工作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发挥体育社团功能,利用体育俱乐部优势,举办文化艺术节,拓展运动休闲内容等课外体育活动形式来吸引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为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按照国家群众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满足城乡体育均衡发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案例访谈、数理分析等方法,以鸡西市为例,对城乡居民参与锻炼的人数差异、经常锻炼的人数、锻炼项目、锻炼区域和体育锻炼的消费水平的差异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农村锻炼人数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比城镇更显著;城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要远远高于农村;城镇居民体育锻炼项目更具休闲性,而农村居民更具实用性;城镇居民锻炼区域倾向于公众场所,而农村居民倾向于私人地域;城镇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消费水平高于农村居民。研究提出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强体育法规制度建设;挖掘地区优势,寻求不同的发展路径和模式;重视农村老年体育开展的城乡体育均衡化对策。  相似文献   

14.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230名普通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研究采用的结构方程模型与研究假设和构想概念拟合度较好;锻炼条件、锻炼氛围和锻炼承诺三变量对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坚持行为有较好地预测和解释。其中,影响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坚持机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内因——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意图(锻炼承诺)。锻炼氛围对锻炼坚持行为的直接作用路径在有无锻炼承诺群体中均具有显著性意义,即能使个体从无锻炼承诺向有锻炼承诺转变,促进有锻炼承诺的群体更长久地坚持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家庭体育开展的情况,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三种方法,辅以数理统计法,实地调查法,对南康市家庭体育观念意识,家庭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家庭体育锻炼的场所和形式,家庭体育消费,影响家庭体育的因素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和解决对策。在调查中发现:(1)南康市居民家庭参与体育程度偏低;(2)家庭体育活动类型单一,体育意识不强;(3)家庭进行体育锻炼的场地不足,锻炼形式松散,组织化程度不高;(4)体育消费水平低。要促进南康市家庭体育的进一步发展必须改善健身条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体育认识,加强体育锻炼指导,建立相应的法规,提高体育消费观念,促进消费。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赤峰学院大学生休闲体育现状进行调查,主要从大学生余暇时间的分配、体闲体育项目的选择、参与体闲体育的动机和形式、锻炼内容、锻炼频率、锻炼场所,以及校园的氛围,学校体育锻炼的场所、体育教师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了解大学生参与体闲体育活动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  相似文献   

17.
梅州市中专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芬 《嘉应学院学报》2007,25(3):119-122
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梅州市12所中专院校的561名学生进行了课外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结果表明:中专学生体育锻炼目的明确、动机正确,态度积极肯定,大多数中专学生参加课外锻炼,参加项目广泛。但是,学生体育锻炼的主动性不高,频率不够、时间短、运动强度不合理;运动场馆不足(运动器材缺乏)和体育群体活动少是影响中专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探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验证锻炼动机的中介效应和性别的调节效应。研究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体育锻炼动机量表(MPAM-R)、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1049名大学生(男579人,女470人)进行问卷调查。研究显示:体育锻炼、锻炼动机与一般自我效能感间两两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体育锻炼对锻炼动机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回归效应显著,并分别解释变异的1.3%和6.2%;锻炼动机在体育锻炼基础上对一般自我效能感回归效应显著,在体育锻炼解释一般自我效能感时具备部分中介效应,其效应占总效应值的14.1%;不同性别大学生在体育锻炼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关系上存在差异。研究显示体育锻炼可以提升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锻炼动机在其中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性别在其中起到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9.
该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对400名广西东南部的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有91.3%的学生不同程度地参与课外体育锻炼,但不同性别的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参与率、周参与次数、每次锻炼时间均存在差异;学生喜欢选择校内的免费场地进行锻炼,锻炼方式以自由组织活动为主,羽毛球、篮球等球类运动是他们最喜欢的项目,强身健体是大学生的第一锻炼动机.  相似文献   

20.
笔者通过调查研究的方法对比分析了高职新生与大二学生体育锻炼动机和行为的差异,了解高职新生体育锻炼动机及行为特点,为做好学生课外体育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高职新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水平较低,锻炼行为较少,锻炼项目较单一;自身惰性强、缺乏时间、没有锻炼习惯是影响高职新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性别与年级的交互作用对体育锻炼动机的影响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