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理工院校也应当高度重视国学教育,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相互交融、传统文化与现代知识的相互激荡、道德修养与科学技能的相互促进,是优秀创新科技人才成功培养的必要条件。理工院校尤其是一些新兴理工院校当前的国学教育存在着比较突出的学科局限、观念偏向和师资不足等现实问题,需要探索适合自身学科特点和培养目标的国学教育方式和方法,其中,国学教育与思政教育适当结合的尝试及其经验值得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西方发达国家理工院校顺应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时代发展潮流,普遍重视和不断加强人文教育,注重打好人文教育的基础,对中国理工院校培养文科人才的培养具有很大的经验与启示,即:理工类院校要确立文理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树立二者平衡发展的办学观念;理工院校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能够充分容纳人文社会科学的精神价值观与学科特点,扬长避短;在坚持本校原有的、富有特色的理工类专业的学科发展策略时,还应加强哲学、文学、历史、外国语等人文学科的设置。  相似文献   

3.
民族文化、人文社科类专业与思想政治教育三者具有先天性相互滋养的特质,这种特质赋予了彼此在内容、形式、方式、方法上相互交融、创新性的传承和发展;民族发展、理工农医类专业与思想政治教育则在实践中体会相互的融合和提升,即理工农医类专业是在学生良好科学品质的养成中、在学科服务民族(民族地区)发展的功能化的实现中赋予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刚性”内涵,是生成并提升学生思想品质认知内生力量的具有“质感”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4.
理工类高校中展开国学教育教学有其必要性和价值,它对于提升学生的道德品格,提高理工科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理工类高校基于自身的学科特点和学术传统,在一定程度还存在不太重视国学教育的问题,学生认为国学或人文教育没有用,国学教育教学也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成熟的经验。针对这些问题,作为理工类高校的国学教师,我们应采取合理措施,如针对理工学生的实际设定清晰准确的教学目标,以国学教育推动理工学生的人文关怀取向,采用适合理工学生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设计或编写有针对性的国学教材等,以提升国学教学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理工科院校大学生国学认知的实证调查,研究理工科院校大学生的国学基本情况认知现状,他们学习国学的原因和目标,以及考查性别变量和专业变量对他们国学认知和学习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高等教育阶段,专业设置的窄口径、国学内容式微导致理工科院校大学生对国学范畴认知出现偏差;理工科类、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崇尚科技,认为科学、艺术无国界,对国学学习态度消极;“公地悲剧”使理工科院校大学生在学习国学的原因和目标等方面呈现出一定的自相矛盾性。因此,理工科院校需要重视国学教育,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进行国学渗透,将国学教育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以提高国学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高等理工院校法学教育模式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近年来我国高等理工院校开办法学专业教育的实践出发,对改革开放以来理工院校开办法学专业的成就、经验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在考察理工院校开办法学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建构理工院校法学教育模式应遵循的原则、理工院校法学教育模式的特点、21世纪理工院校法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等系列问题,提出了理工院校法学教育模式基本框架的构想和举措。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电子科学与技术是一门高度综合而又相对独立、涉及多学科与多技术领域的前沿学科,国内理工院校大多数都设有该学科的不同专业。目前,国内各高校电子科学与技术  相似文献   

8.
以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为基本维度分析理工院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互补、融合,突出理工院校双创教育的工具理性取向与思政教育引导下双创教育价值理性目标的实现,实现以双创承载思政,以思政补充双创,建构思政工作与双创教育路径,推进理工院校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9.
国学教育是一种传承教育,也是一种人文素质教育。由于多方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的国学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通过对高职院校国学教育的现状分析,指出高职院校开展国学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从重知识的传授到重能力的培养再到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这一发展过程,体现了高等教育认识上的深化。在现实中,构建“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并举”的教育理念,在高等教育中有着现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目前,理工院校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合在认知上存在问题,本文认为在占课堂教学主体地位的专业教育中,贯穿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教育,使科学人文化是最佳选择。通过转变专业教师认识,全面提高专业教师的人文素养,在课堂教学每个环节渗透人文教育,是理工科院校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重要途径,而专业课教师是大学生人文教育的重要方面军.  相似文献   

11.
加强国学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是当前高等学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教书育人的举措。探讨国学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有利于推动国学教育进入现行高等教育体制;有利于弥补国学教育知识体系的现代阐释的不足;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不仅认识到国学教育具有工具性,而且认识到要把国学知识内化为个人的思想意识、文化创新和行为准则;有...  相似文献   

12.
近20年来,读经、国学教育、传统文化教育逐渐成为热门的词语,这几个词语也常常被不少人混用。实际上,这几个词语具有不同的内容所指。其中,台湾学者王财贵继承了清代以前就存在的读经一词,发展出读经教育理论。但是由于读经教育不被我国政府认可,所以各级政府提倡的一直是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比读经教育要宽泛。而国学一词自近代以来形成,但是国学与国学教育不同,研究国学之人很多,但国学教育一直缺乏研究。实际上,上述几个词语所代表的都是一种古典教育的思潮。  相似文献   

13.
在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国学课程群必须树立科学合理的通识教育理念.以全面国学课程目标为指向,精选国学课程内容,运用多维立体的组织形式,采取多元化的途径营造国学教育环境,引导学生获得国学知识,培养学生成为有民族气节的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4.
国学热兴起,《弟子规》是最被国学教育者看好的古代蒙学教材,然而提倡国学不能只看到短期功利,却忽视长远目标,而应该把生命视为一个整体,考虑其长期发展。纲纪奠基于伦常,德行肇始于端方,童蒙养正之功为后来成器之胎藏。这正是在学前阶段以《弟子规》启蒙的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前国学看似很热,但只是表象,国学在各个层面的传播,也存在诸多差异。国学在高校中的生存环境最好,专业国学教育、泛国学教育、各种类型的国学培训等,虽然各有成效,但问题甚多,高校国学教育前景堪忧。我们拟通过如下途径来推动高校国学的发展:祛除国学头上的神秘光环;淡化功利、回归大学学术;强化原典学习拒绝演绎。  相似文献   

16.
国学教育是以传承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培养民族精神的一种教育,凡是对构建中国当代文化价值体系具有积极意义的传统思想学术内容都应当纳入国学教育之中。语文教育是一种文化教育,大学语文与国学教育密切相关,在国学教育中,大学语文独具学科优势。大学语文教育教学是否应该担当和如何担当国学教育之重任已经成为当前学界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在乡村小学开展国学教育是弘扬民族精神和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调查发现乡村小学国学教育存在开展学校较少、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开展形式单一、教材和教师缺乏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财商培养已经成为人们无法回避的问题。文章从中国大学生理财教育滞后的现状引申出大学理财教育的重要性,着重分析了如何有效利用国学通识课程融入理财知识教育,在提升学生道德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财商素养,帮助他们树立德财兼备的财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9.
成都大学高度重视国学教育,结合成都市经济发展及学校的具体实际,对全校本科生开设"国学经典导论"公共必修课。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校对国学课的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教材编写、教学内容、教育形式、教学手段、实践环节等,进行了广泛的调研、精心的研讨和充分的论证,并形成了具体的方案。开设一年多来,学生对课程、教学、教材反映良好,学校国学教学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