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传媒科技》2007,(6):16-18
<正>新华社作为东道主通讯社要对北京奥运会进行全方位的文字和图片报道,为中国各媒体机构提供新闻。新华社新建奥运前方移动报道系统,改建后方相关技术系统,实现前后方网络智能一体化,与IOC有关信息系统密切整合。新建、改建项目均要使用CNML(中国中文新闻信息技术国家标准),该标准将通过新华社供稿体系向用户端推广普及。新华社独自承担的奥运供稿服务主要由新华社全球卫星数据广播网、多媒体数据库外库和互联网供稿站点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王建 《青年记者》2016,(31):39-40
媒体的融合发展深刻改变了奥运会报道的内容和方式.四年前,在伦敦,中国记者根据各自媒体属性提供相应种类的稿件即可;今年,到了里约,在原有工作外,几乎每个中国记者都承担了为客户端、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供稿的任务,稿件形式涵盖了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  相似文献   

3.
钱江晚报国际报道自推出以来,得到了新华社国际部要闻专搞室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特别是从1997年钱江晚报扩版并推出《国际新闻特刊》后,双方就国际特稿供稿建立了以点题约稿为核心的全新的互动式供稿机制。这一供稿机制被新华社国际部认为在全国地方报纸国际报道中具有开创性,现被新华社总结推广并被国内多家媒体运用。钱江晚报与新华社国际部之间率先建立的这一新型国际特稿供稿机制经过了5年的实践磨合,运转日益流畅,有效地满足了晚报追求国际报道个性化的要求。这一供稿机制有以下一些主要特点: 点题约稿,凸显国际报道个性以往,国际报道的供稿都是由新华社主动向用户供稿,地方报纸是被动收稿,各用户的国际报道  相似文献   

4.
新创     
《青年记者》2009,(13):2-3
新华社开通英语电视新闻线路 新华社英语电视新闻线路7月1日开始试运行。这是新华社继英文文字和图片报道之后面向英语受众推出的新的供稿服务。每日首播内容为90分钟,并在今年12月31日正式开通。  相似文献   

5.
汶川地震,举世震惊,举国哀悼.大地震发生后,国内外数百家媒体记者勇敢地奔赴灾区一线采访,他们发出大量的文字、照片、音频、视频信息,让国人和世界了解灾难真相.灾难发生后,河南电台信息广播新闻部即打破常规,在<信息365>、<信息晚七点>、<信息早七点>等栏目中随时传递来自抗震救灾一线的报道.作为一家省级电台的系列频率,我们没有派出记者到灾区采访,但中央各大媒体的供稿和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足够我们选用.作为编辑,面对互联网、新华社供稿专线、中央电台等各大媒体传递出来的海量信息,用什么稿件,不用什么稿件,怎么用,都是值得推敲和思考的.在抗灾报道之初,我们就确定:以人为本,是这次抗震救灾报道中我们选择稿件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6.
2002年12月1日,新华社开设的服务新闻专线开始试运行并向全国媒体供稿。这是新华社为适应用户需要调整发稿线路总体战略的一部分,其宗旨是充分调动全社采编人员的积极性,在确保综合线路发稿质量的前提下,增加服务性新闻稿件,加强深度报道、系列报道、专题报道等,全方位扩大新华社新闻的影响力。也是新华社党组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顺应当前媒体市场发展趋势,按照通讯社规律办事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新华网北京7月1日电新华社英语电视新闻线路7月1日开始试运行。这是新华社继英文文字和图片报道之后面向英语受众推出的新的供稿服务。新华社将依靠遍布全国的各地方分社和分布在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记者力量,采集制作多种形式的电视新闻内容,及时传送给海内外电视台、以及网站、手机电视和户内户外屏幕系统。  相似文献   

8.
8月中旬以来,按照中宣部统一部署,新华社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广泛动员、扎实推进,在全社采编人员中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截止目前,新华社党组成员以及新华社各采编部门、各分社领导班子成员和编辑记者在全国各地县、乡、镇、村建立基层联系点600余个,已有500多人次参加了蹲点采访,在各供稿线路设立"走基层听民声"等专栏共播发文字、图片、视频稿件2500条(张),网络、报刊等社办媒体终端设立专版、专题刊载大量稿件,推出了一批报道精品,特别是有效提高了编辑记者的思想水平和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9.
《军事记者》2010,(1):5-7
2010年,我们将围绕树立中国军队和中国军人良好形象这一目标,通过“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着力推进新华社军事传播的战略转型,增强军事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全面提高新华社军事报道的国内引导力和国际影响力。在继续做好重大活动报道、重大典型报道、重大军事行动报道和重要内参调研报道的基础上,全力做好军事新闻的对外传播:一是利用新华社多种文字的发稿线路和与外报外刊建立的合作机制,扩大军事报诺的对外供稿:  相似文献   

10.
新华社在2015年全国“两会”报道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报道要求,紧扣大会主题和议程,正确把握导向基调,忠实履行了国家通讯社的职责使命,充分体现了新华社报道的思想性、战斗力、影响力,为“两会”召开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据不完全统计,新华社共播发关于“两会”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网络、新媒体等各种形式报道1 5000余条;文字稿单篇最高被635家媒体采用,图片稿单幅最高被192家采用.对外报道被美联社、法新社、路透社等海外媒体大量转发.  相似文献   

11.
2009年3月1日,新华社视频新闻专线正式开通,这条专线的开通使新华社供稿业务从以文字、图片为主的“两翼齐飞”发展到文字、图片、音视频“三位一体”,这是新华社向现代通讯社多媒体业态全面转型迈出的重要一步。为适应战略转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做全媒体记者实在不是有意而为之,因为"全媒体记者"这个头衔适用于新华社绝大多数驻外记者.就我熟悉的非洲而言,每个地区分社通常只有一至两名记者,负责驻在国和兼管国日常新闻报道工作,这包括对内中文报道、使用驻在国官方语言或其他语种的报道、音频、视频报道、摄影报道、体育报道、网络报道和经济信息采集等内容;此外记者还要承担各种源源不断的其他媒体的约稿、直播连线任务等.而除了新闻报道工作外,新华社驻外记者还要扩大社会交往建立必要的当地人脉,管理文字、视频、摄影及营销雇员,同时维持分社正常运转,兼任厨师、司机、技术员等,真正是一个人的日子在海外过起来……  相似文献   

13.
参加IPTC北京年会的路透社资深技术经理、高级技术专家Dave Compton先生4月3日在新华社的技术研讨会上,首先介绍了世界最大的新闻集团汤姆森路透集团目前的新闻业务,成立于150年前的路透社目前在遍布131个国家以及196个子地区拥有2400名记者,路透社采用文字、图片、视频和图表等多种媒体形式供稿,  相似文献   

14.
2002年以来,沿着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新华社大力进行音像技术建设,完成了视音频编辑系统、便携视频采集系统、音频采编系统的系统建设,实现了新华社视音频系统从模拟到数字的飞跃。数字化视音频采集传输,使得记者在任何一个新闻现场,只要有网络就可以把图像传回总社,音像记者对于突发事件、重大的报道也可以像文字、图片记者一样在第一时间把素材传回总社,“新华社多媒体记者”从概念变成现实。以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为核心的音像新闻编辑系统,实现了收录、上载、编辑、配音、上传等新闻制作流程的数字化和音像节目/素材的数字化存储管理。全…  相似文献   

15.
南非世界杯报道是一次全球媒体的大比拼.世界三大通讯社都派出了近200人的庞大报道队伍,整个南非世界杯持证文字、摄影、电视记者数量超过3万,无证记者也超过一万.国内媒体方面,尽管除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外,持证记者仅70余个,但几大门户网站都派出了数十人大型报道团,其规模甚至超过新华社.  相似文献   

16.
新华社作为东道主通讯社要对北京奥运会进行全方位的文字和图片报道,为中国各媒体机构提供新闻. 新华社新建奥运前方移动报道系统,改建后方相关技术系统,实现前后方网络智能一体化,与IOC有关信息系统密切整合.  相似文献   

17.
1月24日下午,新华社与中国网通集团公司在京签订供稿营销服务协议.根据协议,新华社的文字、图片新闻,经济信息,短信、彩信、WAP,以及音视频新闻等多媒体新闻信息产品,将通过网通的宽带网络及时传播给海内外用户.  相似文献   

18.
陈明 《声屏世界》2013,(6):18-19
近些年来,广电媒体不断在完善自身报道方式的同时,遇到了一个尴尬的现实——舆论引导能力的弱化。弱化的原因很多,有学者认为这是因为主流媒体的边缘化引起。笔者承认这是其中一个原因,但笔者认为在新媒体时代,广电等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的弱化,其根本原因在于传统媒体舆论场和网络舆论场的冲突和悖离。国内最早提出"两个舆论场"的是新华社前总编南振中,他于1998年提出了"两个舆论场"的说法。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媒科技》2008,(6):I0029-I0032
2007年10月8日,新华社正式开通了2008奥运报道专线。中文专线全称为“2008奥运报道专线”(简称“奥运专线”),英文专线全称为“Beijing Olympic Games News Service”(简称“BONS”),能够覆盖平面媒体、广电媒体和网站、手机等新媒体。  相似文献   

20.
《新闻实践》2002,(11):9-12
迎接十六大报道启动一个多月来,新华社采写播发了《建设小康谱新篇》、《事非经过不知难》、《挺立潮头担重任》等多篇迎接十六大的特稿,并通过“与时俱进看神州”、“今朝党旗更鲜艳”、“从数字看巨变”、“神州捷报”等栏目和十六大特供稿播发各类稿件500多篇(幅),其中不少稿件受到媒体用户和读者的欢迎与好评。一些媒体的编辑在来电来函中说,迎接十六大的新闻报道政治性、政策性很强,新华社的报道主题重大、立意高远、把握得当,而且文风清新、形式活泼,令人耳目一新。这些赞誉是广大媒体用户和读者对国家通讯社的信任与肯定,更是一种鼓励与鞭策。我们把用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