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词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往今来,多少英雄不讳谈“失败”,因为他们知道,面对夕阳大可以高耿一曲“失败”,明日太阳照样升起……一、悲壮的旋律“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渐离的悲筑,宋意的高声,易水畔悲壮的一幕。荆轲败了,但他败得悲壮,败得豪迈,败得令胜者唏吁,败得令后人赞叹。失败是一段深沉、悲壮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2005年初审通过选修语文)《中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历史与英雄”中有这样一段话:“无数的民族英雄、家族英雄、草莽英雄,通过中国KA-@$L赞,都在小说中尽显其沧海横流的本色。”此处用“沧海横流”修饰英雄是不对的。无独有偶,《天龙八部》中对义薄云天的真情好汉萧峰的评价:“他行侠仗义如沧海横流般尽显英雄本色。他一生经历坎坷悲壮,其胸襟气吞山河,是一个心系苍生并忠于国家和民族的悲剧英雄。”此处这个成语这样用显然不妥,那么,何谓“沧海横流”?  相似文献   

3.
<正> 一就《水浒》的主体精神而言,与其说是农民革命的英雄史诗,无宁说是农民革命的悲壮挽歌。笔者提出这么个命题,旨在对通常的“英雄史诗”说作部分矫正;显然,这种矫正工作要在同意《水浒》写了“农民革命”这一前提下进行。按理讲,维护这么个前提,本不在话下。然而现在却不那么轻松了。因为学界先有“市民文学”说、“革守斗争”  相似文献   

4.
荆轲刺秦王是一个悲壮动人、传诵千古的历史故事。荆轲行刺失败,燕国便随之灭亡了。对于荆轲这个历史人物,后人看法各有不同,宋朱熹曾说:“荆轲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但又有人反对说:“荆轲并不是匹夫之勇,实乃是位足智多谋,机智勇敢的英雄豪杰。”  相似文献   

5.
【教材分析】《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作者以时间为序,扣住“英雄垂暮”“披挂象鞍”“重回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感人的片断,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记叙了嘎羧生命历程当中最后的辉煌与庄严,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嘎羧的高尚情怀。  相似文献   

6.
瓦吉姆与“恶魔”和“多余人”一样,具有强烈的叛逆性。他身上洋溢着尖锐的暴动的情绪和阴沉的复仇的激动。而且,在他身上,还存在着鲜明而尖锐的爱恨交织、善恶交叉的性格矛盾。他的复仇失败了,但他果敢的斗争精神留给我们的却是英雄般的悲壮。  相似文献   

7.
稼轩“豪放”词风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稼轩词风提出了主体风格与个体风格的观点,认为豪放是苏辛词风之同,然苏词犹诗人之词,主清旷超逸之美,辛词乃英雄之词,主刚劲崇伟之美;融合豪婉、自铸新风——沉郁悲壮,则是稼轩在艺术风格上的独创;辛词悲壮词风的表现形态极为繁富,呈现众多的“变格”。  相似文献   

8.
曹津源 《学语文》2004,(3):12-12
《伟大的悲剧》记叙的是英国斯科特率领的南极探险队后于挪威探险英雄一个月到达极点 ,归途中历尽艰难最终全部遇难的悲壮故事。教材的编者在阅读提示中要求 :“阅读后想想 :胜利和失败 ,在这里该怎样定义?”这的确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斯科特一行从某种角度看的确是失败者———第二个到达极点 ,“败”于阿蒙森 ;没有将挪威探险队留下的信带给挪威国王 ;全体队员在归途中悲壮覆没。但如果从另一角度审视 ,斯科特探险队撼人魂魄的经历既是伟大的悲剧 ,悲壮的失败 ,更是心灵的攀升 ,高尚的成功 ,是显示辩证成败观的经典之作。这具体表现在 …  相似文献   

9.
公元前202年12月,刘邦、韩信会师垓下,项羽大败。兵败之际,项羽触景生情,留下了这首慷慨悲壮的《垓下歌》。这首诗,唱出了一代英雄的冲天豪气,唱出了英雄强弩之末的悲壮与苍凉。两千年来,不知让多少人同声一叹!  相似文献   

10.
<正>“桃花红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历史舞台上曾有无数豪杰,心怀对家园的热爱,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一片碧血丹心铸就历史的恢宏,书写出爱国主义史册里壮丽的诗篇。忆往昔,面对内忧外患,爱国将领吉鸿昌挥笔写就的“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是那般慷慨悲壮;  相似文献   

11.
诸葛亮一生信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信念,对他的一生史学批评者认为做了一件“不可为而为之”之事,最终积劳成疾,悲壮辞世于渭滨(五丈原),他给历代文人志士留下了无尽的伤感悲叹,“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一表真名世。”《出师表》表露诸葛亮的忠肝义胆,抒写他的深情厚意,其情震撼天地,贯通今古。  相似文献   

12.
诉衷情     
[赏析]陆游的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但请缨无路,屡遭贬黜,晚年退居山阴,有志难申。“壮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历史的秋意,时代的风雨,英雄的本色,艰难的现实,共同酿成了这一首悲壮沉郁的《诉衷情》。  相似文献   

13.
如果要在美国评出“100部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影视作品”的话.毫无疑问,《太平洋战争》肯定榜上有名。继《兄弟连》之后,斯皮尔伯格和汤姆·汉克斯再度联袂,斥巨资打造的这部二战史诗剧,通过三名普通士兵的视角,逼真地再现了60多年前的太平洋战场。战争惨烈,英雄悲壮,可歌可泣。  相似文献   

14.
懦夫还是英雄——巴金《家》中觉新人物形象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子现象是中国宗法制度“嫡长子继承制”的产物,受宗法文化的长期浸润,长子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双重性人格,卑柔软弱的行为模式和自我牺牲精神等特质。巴金长篇小说《家》中的高觉新便是这一现象的典型形象,他一方面被封建伦理道德所浸染,另一方面又受新时代新思想文化的影响,使他们在新与旧的夹缝中挣扎,在矛盾与痛苦中生活。由于受“五四”反封建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觉新就成了我们心目中的“懦夫”,成了封建礼教的“帮凶”。然而,我们在反对觉新的同时有谁能体会到他内心的痛苦?我认为,觉新不但不是一个“懦夫”,而且是一个“英雄”——一个“敢于牺牲的悲壮的英雄”。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志向教育浅说张玉芬小学生喜欢憧憬未来,爱想长大以后干什么,做什么样的人。电视屏慕前,一看到英雄人物的悲壮画面,他们眼噙热泪,激动万分。不少人暗下决心,要做个英雄;收音机旁,当听到陈景润攻克“哥德巴赫猜想”难关的动人事迹,他们向往着成为一名数学家...  相似文献   

16.
"英雄"崇拜和"英雄主义"是中国古代文学千百年来永恒的主题之一。作为"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记》,记述了创业帝王、武官猛将、文臣参谋、侠义刺客、仁义游侠等五类英雄,各类英雄记述又表现出了不同的叙事特征。这些英雄叙事给人以悲壮美、雄壮美、崇高美等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7.
儒家倡导“齐家,治国,平天下”,但“国”这个层次却不易入,于是历代许多爱国志士就会产生报国无门的悲愤。辛弃疾的《水龙吟》(渡江天马南来)虽是为祝寿而作,但因寿翁韩元吉也志在恢复,所以辛弃疾与之英雄相惜,痛感虽为“经纶手”却均遭闲置;同时把韩元吉比作历代名相,期望与之重整乾坤,再度建功立业。在这首词中,有急切报国的热情,也有报国无门的悲愤,构成了悲壮苍凉的风格。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6,(51):45-46
<正>一、教材解读《诉衷情》是长春版教材第十一册第六板块的一首包含悲壮沉郁之感的词,作者是宋朝词人陆游。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闲居山阴所作。积贫积弱、日渐窘迫的南宋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但这又是一个英雄"过剩"的时代。陆游的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无奈请缨无路,屡遭贬黜,晚年退居山阴,有志难伸。"壮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历史的秋意,时代的风雨,英雄的本色,艰难的现实,共同酿成这一首悲壮沉郁的《诉  相似文献   

19.
《船长》文笔精妙、人文性极强。设计和实施教学时,我努力从文本出发,利用教材本身特点,以语言文字为根,整合各种教学因素,整合三维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一、情境体验,从心灵震撼中感受情真《船长》这一类饱含深情的文章的教学,能否引领学生入情入境,与文中角色产生强烈共鸣,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教学设计时,我就确定了以情感贯穿全课教学的思路,努力让每个学生“登上““诺曼底”号,感受与其他乘客共患难的情境体验。课前为奠定课堂悲壮的基调,让学生听“英雄交响曲”,从中感受英雄与命运搏击的气概。上课伊始…  相似文献   

20.
成长     
树苗盼望成长为参天大树,雏鹰向往成长为翱翔的雄鹰,我也渴望成长为英雄男儿,建功立业。成长是漫长的,成长是艰难的,成长又是幸福的。我从小就盼望快快长大,长大后我就可以像诸葛亮那样,轻摇羽扇,“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我可以作一名为祖国自由而战的勇士,体验一下“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悲壮;我可以肩挑着重担,替父母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