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几年来,从毒奶粉到瘦肉精、从地沟油到染色馒头,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出现,少数生产经营者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目无法纪、不讲诚信、无视道德。为此,温家宝总理大声疾呼:企业家身上要流有"道德血液"!当代中学生既是深受其害的消费者,将来又会成长为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纳税人。提高当代中学生的法纪观念、道德意识,关系到我国未来社会主义市场  相似文献   

2.
如何培养学生的诚信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先顺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诚信作为一条可普遍化的道德原则,正倍受重视和关注。诚信教育是否落实到位,直接影响到中学生身心健康,人格修养,所以中学教育要努力培养中学生的诚信人格。但是,当前中学生诸多不诚信行为,确实令人堪忧。如为追求较高分数,考试作弊;犯了错误不承认,在调查过程中说谎狡辩;成绩册上的低分改高分;放学后不回家,欺骗家长说被留校等等。这些现象,一方面说明当代中学生中有些同学缺乏诚信意识,另一方面也说明诚信遇到了缺失危机。面对危机,广大教育工作要采取过硬措施应对。积极营造诚信氛围,强化诚信意识。…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诚信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和改进中学生诚信道德教育,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齐抓共管、协调一致,才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培养出更多更好的"诚信型"人才。中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中学生的诚信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诚信水平,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关系到民族的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  相似文献   

4.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在文明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基本道德素质,是每一位当代中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基石。几年来,我校以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为校园文化背景,主要以"诚信考场"和"楼道图书架"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渗透诚信意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发现一绝大多数中学生认为自己所在学校与学生群体的诚信状况良好,但六成中学生对社会的诚信状况感到不满意。发现二绝大多数中学生对诚信的价值和重要性表示高度认同,但同时也有一半中学生认为“做老实人吃亏”。发现三仅有四分之一的中学生对诚信内涵有完整、准确的认识,初中生、高中生对诚信内涵的理解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王能学 《考试周刊》2013,(22):180-181
诚信是最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和准则。而现今社会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中学生诚信受到冲击。面对中学生诚信方面出现的问题,我们要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分析外界因素对中学生诚信的影响,从中学生自身分析其诚信的内在因素。根据内因与外因的相互作用,采取措施,纠正其说谎的不良行为,强化中学生的诚实行为。  相似文献   

7.
<正>培育当代中学生"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形势下建设中学生良好道德素养的首要任务,是引领广大中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旗帜。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不断加深,许多社会深层次矛盾逐步凸显,我国社会进入了解决"发展的问题"和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同步推进的阶段。伴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的联系更加紧密,如何让中学生在纷繁复杂的局面中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树立远大理想,构筑并实现自己的"中国梦",成为中学政治课教育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高中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是学生形成诚信观的大好时期也是进行诚信教育的重要时期。接受诚信教育,对于中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当代社会中,高中生的诚信情况如何?诚信教育又将如何进行?影响诚信的因素到底有哪些?本文选取了杭州余杭区与滨江区的部分高中开展了高中生的诚信教育情况问卷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古语云:人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何为诚信诚信,就是忠诚老实,实事求是,言行一致,不撒谎,守信用,严格遵守和履行诺言。自古以来,诚信就是华夏儿女"道德修养之本"。商鞅立木取信,获得百姓信任,从而推行了新法;季布为人处世,"一诺千金";宋庆龄信守承诺,冒着大雨去为小朋友讲故事……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中学生诚信意识严重缺失,令人忧虑。据《中国青年报》的一次调查统计表明,在校学生中未说过假话的平均只占62%,其中,幼儿园小朋友占84%,小学生占51.3%,而中学生仅占20.1%,而且,少数中学生还有考试作弊、言行不一、欺骗他人等行为。  相似文献   

10.
一、诚信的概述 在中国传统诚信观中,诚信是具有基础性地位的重要道德范畴之一,是任何人都必须遵守的基本规范.诚信,就是诚实、诚恳和信用、信任.诚与信从道德意义上理解,意义相同.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此作了解释,指出诚就是信,信也就是诚.由此可知,诚与信可以互训,两者都包含着人与人相处时应当诚实无欺、信守诺言的内涵.在中国优秀传统道德中,"诚"、"信"作为做人做事最基本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为历代思想家所重视.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在享受着工业文明带来的种种物质安逸的同时,却义倍感精神世界的空乏,其中尤以道德品质中的诚信缺失问题最为严重.这种不良现象也侵蚀着中学校园,当代中学生的诚信意识也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与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成为其忠实用户。虽然新媒体在丰富中学生生活、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方面有着积极影响,但同时对中学生的诚信观形成产生了消极影响。本文旨在分析新媒体对中学生诚信观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层面构建新媒体环境下的中学生诚信观,以深化新媒体在诚信教育中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大学生诚信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意义,剖析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成因。从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培养诚信品质是构建和谐社会对大学生提出的时代要求。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创新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彭益萍 《教师》2010,(25):55-56
一、中学生诚信滑坡的原因分析 经过调查.笔者认为中学生诚信滑坡是由内外两方面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当代大学生应当把诚信看成与生命一样重要,视诚信为自身道德品质的生命,注重自身诚信意识的培养。本文就高职学生诚信教育在"净化校园环境,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建设诚实守信的校园文化"、"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树立学生诚信的职业道德品质"、"建立有效的诚信激励约束机制"等四个方面开展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初中生之友》2010,(27):56-62
<正>为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当代中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写作能力,在成功举办五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的基础上,"2010-2011年度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在这个秋天又拉开帷  相似文献   

16.
《初中生之友》2010,(26):56-62
<正>为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当代中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写作能力,在成功举办五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的基础上,"2010-2011年度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在这个秋天又拉开帷  相似文献   

17.
《初中生之友》2010,(25):56-62
<正>为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当代中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写作能力,在成功举办五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的基础上,"2010-2011年度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在这个秋天又拉开帷  相似文献   

18.
运用诚信心理问卷,对1008名中学生在诚信倾向、诚实认知、诚信监控、诚信体验、信用认知等五个方面的诚信心理进行测查.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的诚信心理发展特点是:在年级、性别、学校所处位置、学习成绩等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民族变量上,中学生的诚信心理不存在显著差异.并且男生的诚信倾向和诚信体验两个维度好于女生,而诚信监控不如女生好;高二年级的诚信水平最高,与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三五个年级存在显著差异;农村学生的诚信倾向明显好于城镇学生,但诚实认知和诚信体验不如城镇学生好;优秀学生的诚信监控优于非优秀学生,而信用认知不如非优秀学生好.  相似文献   

19.
<正>当代中学生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中,他们正在经历着种种巨变,在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的催化下,他们的思想状况、心理特征、价值取向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不断深入,学校的德育工作越来越被更多的人关注。在学校,学生德育行为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就其不良行为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以自我为中心。在生活中以"我"为中心的现象比比皆是,学生的诚信观念和责任感普遍不强,甚至有的人认为讲诚信就是"老实",讲责任就是"固执"等。二是道德行为的庸俗化倾向。如打架、骂人等行为  相似文献   

20.
在多元化社会环境背景之下,当代中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对角色理解不充分。本文重在分析当代中学生的角色伦理内涵。当代中学生的角色伦理是对当代中学生全面发展的伦理期待。基于当代中学生角色现状的伦理分析,研究和探索当代中学生角色伦理构建,是当代中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的理论引导,有利于提升当代中学生的道德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