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183;语文》八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第21课《与朱元思书》是一篇以书信形式描绘富春江山水的美文。它以清丽的文字,明快的节奏,错落的韵致,隽永的意境成为山水小品文中的佳作,历久不衰。作为教材来学习,就是要让学生读懂它,品味文章佳处,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对文言文的语言感受能力,积累文言语汇,这正是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达到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描写山水的名作,青山绿水无不形于笔底,使人似置身于奇山异水间。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写水之“异”,首先描写富春江水的清碧和深邃,显示水的静态,接着笔锋微转,开始描写水中的游鱼和细石,画出水底鱼动和石静的生动情景。先写水静,是因为惟有水  相似文献   

3.
李晓峰 《快乐阅读》2011,(25):87-88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古往今来一直被人传诵。其原因是形式短小而别具一格,词清句丽,构思精巧,章法独特,韵律和谐,节奏明快,缓慢读之,琅琅上口。全篇绝大多数是四字句,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偶句为主,讲究对仗,较好的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人生追求,是写景的佳作,是抒情的诗文,是人生愿望的独白。  相似文献   

4.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情词兼美的山水小品,它以简练隽永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使人读后确有悠然神往之感,故而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吟诵此文,只觉得景美,情美,词美。但传统教学巾我们常把文言文的教学重点定位在“字字落实、句句翻译”上,将教学目标仅仅停留在“懂”的层面上,于是文言文教学便成了字句翻译课、古汉语知识课。  相似文献   

5.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否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往往取决于教师能否进行深度导引。所谓“深度”导引.就是教师在对文本和学生的充分了解下对课堂的一种机智应变。这种应变是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之后产生的,它贵在有诚恳机智的学情探索和心心相印的平等意识。  相似文献   

6.
教学设想:本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1课,本单元是文言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教学时应从多角度、多层次阅读入手,欣赏文笔精华,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激发学习情趣。  相似文献   

7.
《与朱元思书》是作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也是一篇写景小品。全分为三层意思。第一层,具体描绘了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这一层用笔最多,是全写景的重点。第二层,触景生情,抒写感慨:“鸢飞戾天,望峰息心;经纶世务,窥谷忘反。”寥寥几句,含蓄地传达出作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相似文献   

8.
一、文言文教学的问题一直以来,是以工具性为主,还是以人文性为重,成为语文新课改争论的焦点,文言文教学尤甚。当工具论一统天下时,很多语文教师将文言文课上成语言课,上课采用串讲直译的方法,以讲解实词、虚词、特殊句式为主,力求字字落实,句句清楚,对文章的人文内容,则是蜻蜓点水般,轻描淡写地加以概括归纳,课堂内容枯燥无味,学生兴趣不高。而当人文论大行其道的时候,很多教师又披着课  相似文献   

9.
石岩 《阅读与鉴赏》2006,(12):55-55
上海语文高一新教材中收录了《与朱元思书》一文,在教学此文时.笔者对课文中的两处注解产生怀疑,现提出,并与大家商榷。课文中对“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这一句的注解是:“树.耐寒常绿的树。”我认为,“寒树”理解为秋天的树较适宜,高山连绵,山上长着茂密的树木。旧体诗词里,寒和秋。几乎是同义语。  相似文献   

10.
一、释课题,明了书信功用师: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短小精美的文言文《与朱元思书》.“书”是什么意思?生:信.师:对.汉语中有一些固定的词语,如“鸿雁传书”“柳毅传书”“飞鸽传书”中的“书”,都作“信”来理解.我们学过的一些诗句如“乡书何处达”“家书抵万金”中的“书”也作“信”解.题目《与朱元思书》就是——生: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  相似文献   

11.
笔者执教八年级课文《与朱元思书》时,心中总有疑惑:课文最后四句“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是否属于败笔?如果删去最后四句,文章是否会更好?  相似文献   

12.
霍燕生 《现代语文》2009,(8):116-117
南朝梁代著名骈文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仅用一百四十四字便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绮丽风光,描绘了祖困南方秀丽江山的奇异景象,使人读后确有悠然神往之感。吟诵此文,只觉得景美,情美,辞美,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令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13.
【设计理念】《与朱元思书》是一篇情辞并美的精悍之作,全文像一幅萧疏淡远的水墨画,文辞峻洁而又富于情思。教学中,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相似文献   

14.
【课文品读】 《与朱元思书》微型资料库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以书信短札的形式,描写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文章骈散相问,清新隽永,历历如绘,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  相似文献   

15.
杨才 《甘肃教育》2011,(16):58-58
在联片教研活动中,听了我校朱斌林教师上的公开课,犹如身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让人漫步其中、流连忘返、回味无穷,"游"感颇多,现将这节课作如下评说。一、从完成的教学任务及效果看1.《与朱元思书》是人教版的一篇写景小品,朱老师上的是第二课时,主要任务是理解主旨、透视文章深层内容、领略山水之美、  相似文献   

16.
[案例描述]《与朱元思书》是一篇山水小品文,作者以简练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在教学此文时,课堂气氛是活跃而轻松的。通过形式各异的课文朗读把握读音和节奏,到学生自主借助注释、工具书疏通全文,再  相似文献   

17.
杜飞颖 《新疆教育》2012,(2):134-134
每次捧读南朝梁代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总似在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是品一杯千古佳酿,令人赏心悦目,心清气爽,余味无穷。它仅用一百四十四字便生动逼真地描绘出了富春江沿途的绮丽风光,被视为骈文中的写景精品。吟诵此文,只觉景美、情美、辞美、章美、意美、神美……令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18.
曹飞 《快乐阅读》2011,(25):140-141
梁陈之际的吴均以写景小品文在当时文坛上独树一帜。《梁书》本传说他:"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效之,谓之吴均体。"《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代表作。"书"即书信,这篇短文是他写给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信。这封书信几乎通篇都是写景,写了富春江上秋天美丽的景色,也许作者写这封信的目的就是要把观赏到的领略富春江上的独特景色告诉朋友。  相似文献   

19.
《与朱元思书》一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述说行旅见闻的信函。在置身于作者笔下所展示的奇山异水的同时,让我们共同来领略一下文章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0.
<与朱元思书>一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述说行旅见闻的书信,是一篇优美的山水小品文,它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奇异的山水,使人读后确有悠然神往之感.吟诵此文给人美不胜收之感,令人叹为观止.在对作者笔下所展示的奇山异水产生无限遐想的同时,让我们共同来领略一下文章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