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文题 水有水的灵动,山有山的沉稳。 水的灵动能显其智慧,山的沉稳能显其敦厚。 然而灵动的海水却不改始终如一的一色蔚蓝,沉 稳的大山却一年四季变幻出不同的景色。 请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话题包含两个方面,可以就一个方面写 作,也可以兼写两个方面。 2、字数800字左右 3、立意自定。 4、题材自选。 5、题目自拟。(2004年高考语文江苏卷作文) 二、分析 该语文卷的作文题的命题体现了文化大省的特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2004年首次单独命题就出手不凡,继承中有创新,反映了命题者对高雅的审美价值的追求。作文命题体现三大特点:①发挥空间大。“山的沉稳,水的灵动”中包含了多组对立统一的矛盾,山和水、灵动和沉稳、水的灵动和海的一色、山的沉稳和四季变化,透过材料的表象,可提炼出许多道理,谈人生,谈社会,谈自然,谈文艺,等等,可以抓住灵动与沉稳、变化  相似文献   

3.
陈兴禄 《语文知识》2001,(12):30-31
话题作文是一种开放性的命题,它的题意往往比较明确,审题的障碍比较小。但是写作上同样需要有一个审题过程。话题的题意和要求理解错误,就会导致作文的失误。话题作文由于有其明显的命题特点,考生明确这些特点,认真摸清话题题意,把握写作要求,这对  相似文献   

4.
【能力定位】初中阶段的作文以命题作文为主 ,命题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审清题意 ,是写好命题作文的关键。一般地说 ,审清题意必须符合三个要求 :“准” ,就是准确理解命题意图 ,把握文题的限制条件 ;“深” ,就是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在文题充许的范围内多角度拓展和丰富题意。【要点阐释】审清题意的能力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揣摩命题意图的能力每道优秀的命题都包含着命题者的意图。揣摩命题意图 ,就是分析命题者“为什么命这个文题” ,探究命题的依据和出发点。善于揣摩命题意图 ,写作时才能深谙“行情” ,投命题者“所好”。命题的…  相似文献   

5.
在2006年的高考作文中,全国卷(共三套)、湖北卷、山东卷采用了新的作文命题形式,即只给出材料、提示语、写作要求,不给话题或者命题,由考生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学生作文的高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题意(材料、提示语、写作要求)的把握,我们称这种命题形式为"题意作文"。不难看出,这种命题形式融合了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优点,可以更好地考查学生作文的综合水平。作为一种新的、正在发展的作文命题形式,务必引起师生高度重视。——编者  相似文献   

6.
高考作文命题方式大致可分为三种:全命题式、半命题(话题作文归入半命题式)、不命题(由作得自己命题,如材料作文),尽管它们有交叉的关系,但在审题立意的方法上本是一致的。06年全国卷Ⅰ一改几年前的话题作文为材料作文命题方式,作文题表现得更加开放和多元。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就是根据不同作文题型,准确把握命题意图,明确作文主题,选定作文体裁,确定写作范围,选定写作角度等,使写作切合题意,否则偏离题意的作文,即使文字功底再好,也不会得到高分。  相似文献   

7.
绍兴的山仍然伏卧着,但那样的沉稳的潜伏中分明隐着不屈的灵动。鲁迅的身影依然是高大的,但那样的高大沉稳中分明透着掩饰不住的亲切与灵动。真正的男子有铁骨,还有灵动飞扬的心。今年江苏的高考作文话题:“水的灵动山的沉稳”,如果写“个性与共性”,显然就比较牵强。但是,如果写“个性与多面性”,则是话题的自然引申,是切合题意的。该考生写的是后者,审题正确。有着灵秀山水的绍兴古镇走出了“坚硬”、“沉  相似文献   

8.
自2006年以来,新材料作文正逐渐受到各地高考作文命题者的亲睐。新材料作文的写作要求中提到"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它不再强调在中心角度立意,主张只要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对在中心角度立意与在非中心角度立意一视同仁,都视为符合题意,这样便降低了审题的难度,给了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可是,在现实的写作  相似文献   

9.
2004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试题:水有水的性格——灵动,山有山的性格——沉稳。水的灵秀给人以聪慧,山的沉稳给人以敦厚。然而,灵动的海水常年保持一种蔚蓝,沉稳的大山却一年四季变幻出不同的景色。读了上面材料,请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作文,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这个话题包含两个方面,你可以写其中一个方面,也可以兼写两个方面。一今年江苏卷作文题,在命题形式上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设置的话题“水的灵动,山的沉稳”,跟前面材料“一般见识”,与之处于同一层面,从而使考生的思维不能顺利地完成从具体到概括、从形象到抽象的重大飞…  相似文献   

10.
"扣题"是中考话题作文的第一要务。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些同学或者对题目的含义理解不准,或者对题目的感情色彩把握不当,或者将题目中的局部当作整体,只扣其中一部分,这些做法都是偏题离题。写作中如何做到审准题目,切合题意呢?一、扣住话题拟新题1.适当扩展法。话题作文需要学生自己拟题,如果将独词式话题,在它的前面或后面添词增补,扩展成短语并以此作为写作题目,就能将题目限定在命题者设定的范围内。如以"体验"为话题,可拟《爱的初体  相似文献   

11.
话题作文的提示语往往较长。在这较长的提示语中,有的语句是非常重要的,有的语句往往只是引出话题或交代背景,其内容通常由背景语、启发语、话题语、强调语四部分组成。要审准话题作文的题意,首先要分析提示语的组成,解读提示语的重点,揣摩命题者的意图,然后才能写出切合题意的文章。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  相似文献   

12.
<正>审题与立意,是作文的"入口处",正确地理解题意与确定中心则是写好作文的"入场券"。写作教学实践和中考的信息反馈告诉我们,相当数量的学生正是由于领不到"入场券",不能循着正路进入写作过程,进而导致了写作的失败。由此可见,审题与立意是写作教学的重要环节。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话题作文,在进行写作这部分的环节之前,都必须先审题。所谓"审题"也就是要正确揣摩命题者的意图。从已知的题目或者材料中,推敲出其中的含义和要求。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立意,把握文章的写作立场和重点  相似文献   

13.
题意作文也叫新材料作文,是近几年来高考作文兴起的一种新型的命题样式,它和话题作文有着很大的联系,但又并不等同于话题作文。一个完整的题意作文题,往往由材料、提示语、写作要求等方面组成,由于没有了话题作文的"话题",立意的面就更宽广了。题意作文虽然没有了话题的限制,审题的自主性增强了,但在作文评卷时,  相似文献   

14.
李仁甫 《青年教师》2005,(11):19-20
一看到2005年的“风头、猪肚、豹尾”,我立即想到2004年的“水的灵动,山的沉稳”。前后话题虽不同,但皆为几个具体的意象;“注意”中对话题如何展开的提示,虽然用词有差异,但要求大致相同——面面俱到与选择话题之一部分都可以。也许,这是命题人有意为之吧。套用一句话.这叫“山的沉稳”。当然,“山的沉稳”中也加了一丝“水的灵动”:今年对“风头”“猪肚”“豹尾”几个具体的意象作了明明白白的解释,把解读喻体的风险一降为零。所以,  相似文献   

15.
高考复习往往会做很多试题,各种类型的试题有其自身的特点,高考复习时该如何对待这些试题,它有哪些信息值得我们探讨?如果教师和考生能够读懂命题者的所要考查的信息,并且能够准确地将这些信息归类整理,再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也能够理解命题者的意图,将会极大地提高高考复习效率.下面就以本人命拟的几道试题为案例,谈谈如何体会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和背景.  相似文献   

16.
话题作文只提供话题,学生可依据话题要求,自拟文题.进行自由写作。话题作文尽管可以自主命题,但一不小心也会出现偏题或跑题。因此,话题作文的写作应尽可能做到“胸中有话题,笔端显题意”。这样才能准确体现所给话题的意向,真正落实话题作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高考作文的模式主要有三种: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值得关注的是,2005年高考上海卷、福建卷和湖北卷的作文题。试题中没有直接出现明确的话题,但是命题者提供的不再是一段单纯的材料,而是耐人寻味、引人深思的“引言”材料,考生只要读懂“引言”材料,就不  相似文献   

18.
五分钟后,我的心出奇地静下来了。紧张,是没有用的,那玩意不能让我写出一篇作文来。我得仔细地构思一下,以山的沉稳的心态。嗯!一个绝妙的念头(至少我认为是绝妙的)在我脑海中一纵即逝,我突然明白了什么叫“水的灵动”。这篇佳作的第一个特点是构思的机智——就地取材。面对“话题”,该考生没有搜肠刮肚地去联想,去想像,而是马上意识到自己此时此地所做的事就需要“沉稳”和“灵动”,写自己现在的作文心理活动过程是切合题意的。这“一个绝妙的念头”就  相似文献   

19.
山水之思     
水有水的性格——灵动,山有山的性情——沉稳。水的灵动给人以聪慧,山的沉稳给人以敦厚。然而,灵动的海水却常年保持着一色的蔚蓝,沉稳的大山却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请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注意]①话题包括两个方面,可以只写一个方面,也可以兼写两个方面。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得抄袭。  相似文献   

20.
【真题在线】请以"时间在流逝"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命题解读】201 1年高考语文安徽卷的作文是命题作文,这是继2007年、2008年之后高考作文命题的又一次回归,它体现了高考语文命题"稳中求变"的基本原则。审题是我们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明确题意。行文之前必须认真分析、斟酌题目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我们即可明确命题者的出题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