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瑄(1389—1464),字德温,号敬轩,谥号文清,明河津平原村(今平原村属山西万荣县)人。明永乐辛丑(成祖永乐十九年,1421)进士,曾任广东道检察御史,山东提学签事,大理寺左少卿,大理寺卿,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入阁预机务。天顺元年(1457),六十九岁时告老还乡,在河汾设教,至天顺八年(1464)卒。殁后赠礼部尚书。著有《读书录》、《读书续录》,二书于明万历时由候鹤龄分类合编为《读书全录类编》(以  相似文献   

2.
先祖文清公讳瑄,字德温,号敬轩,生於一三八八年八月十日(明洪武二一年),一四六四年(明天顺八年),六月十五日卒,时年七十有六,赠礼部尚书,谥文清,隆庆六年,从祀先圣朝庭。吾邑古晋龙门,今万荣县平原村有薛文清公祠、故居、陵园,名闻遐迩者五百余年,即所谓之“千载笃生薛夫子,平原古地以人尊”。  相似文献   

3.
薛瑄“性天通”的思想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理学家、河东学派的领袖薛瑄临终留待,有两句名言:“七十六年无一事,此心始觉性天通”。这表达了他所达到的精神境界。“性天通”的思想渊源于孟子。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尽心上》)孟子以为性在于心而原于天,故尽心则知性,知性则知天。性即人性,天即天道,两者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4.
薛瑄(1389—1464)是明代前期著名理学家。他和王阳明(守仁)分别代表的学派,构成明代理学思潮两大重要流派。《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下简称《总目提要》)这样写道:“大抵朱、陆分门以后,至明而朱之传流为河东,陆之传流为姚江,其余或出或入,总往来于二派之间。”(卷五十八)又说:“明河东一派,沿朱之波,姚江一派,嘘陆之燄,其余千变万化,总出入二者之间,脉络相传,一一可案。”(卷九十四)这大抵是符合实际的。明代号称“以理学开国”,明代前期,意识形态领域朱学占据统治地位,薛瑄便是朱学思想最著  相似文献   

5.
关于东阳王元荣任瓜州刺史的时间和卒年有下列之说 :宿白先生《东阳王与建平公》一文 :“据此可以推出元荣任瓜州刺史当在孝昌元年 ( 52 5)九月十六日之前” ,“又大体明确了元荣任瓜州剌史的最后时间 ,即在邓彦已任瓜州刺史的大统八年 ( 542 )十一月十五日以前”。《敦煌石窟艺术·莫高窟第 2 85窟》云 :“西魏特从中原派来鲜卑宗室东阳王元荣于孝昌元年( 52 5年 )出任瓜州刺史 ,一直延续到大统八年 ( 542年 )元荣去世 ,长达八年之久。”《敦煌石窟全集·3·本生因缘故事画卷》云 :“北魏孝昌元年 (公元 52 5年 ) ,宗室元荣任瓜州 (敦煌 )…  相似文献   

6.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籍贯问题,《史记·高祖本纪第八》(以下称《高祖本纪》)和《汉书·高帝纪·上》(以下称《高帝纪》)载“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以下简称“沛丰邑人”),但至今诸家注说仍存在明显差异。或云今江苏沛县人,或云今江苏丰县人,或云丰生沛养,众说纷纭。目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刘邦为江苏沛县人。范文澜著《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二编)中说:“沛(江苏沛县)人刘邦是个中农。”《辞海》(1980年版)亦对“汉高  相似文献   

7.
1984年秋,在运城成立了“薛瑄研究小组。参加的除了运城师专的领导和教师外,还有山西省哲学学会、山西大学、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的同志,地区博物馆等单位的同志。两年来,小组同志一方面校点薛瑄全集和编注《薛瑄诗选》,一方面编集了一些论文,交给我们,陆续在《学报》刊出,如周庆义《傅山与薛瑄》、孙玄常《薛瑄诗选序》,王树山《薛瑄笔下的河东风貌》、李元庆《薛瑄决非仅仅恪守宋人矩矱》,郝星久《薛瑄世家族系考》等篇。本期又刊出了《校点薛瑄全集序》和魏宗禹、周庆义、孟肇咏的三篇论文。由于篇幅有限,别的只好在以后陆续刊出。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刊出的论文不免有错误或可议之处,希望得到专家和读者们的批评和指正。  相似文献   

8.
过去人们依据裴廷裕《东观奏记》的记载;认定李商隐卒于大中十二年。此说有误。本文根据有关资料考定李商隐的卒年应为咸通二年,享年五十岁,从而解决了《锦瑟》“五十弦”的含义问题。  相似文献   

9.
《南史·谢弘微传》有一则文字云 :“元嘉十年卒 ,年四十二。文帝叹惜甚至 ,谓谢景仁曰 :‘谢弘微、王昙首年四十 ,名位未尽其才 ,此朕之责也。’”短短4 1字 ,读来却令笔者产生两点疑问。其一 ,王昙首与谢弘微一样 ,都是宋文帝倚信的大臣。但据《南史·王昙首传》云 :“元嘉七年卒 ,时年三十七。”则昙首享年仅 37岁 ,与上引文“年四十”不相符。其二 ,谢景仁为弘微从叔 ,但《宋书·谢景仁传》、《南史·谢裕 (按景仁的本名 )传》并云 :“(义熙 )十二年卒。”据此 ,谢景仁卒于义熙十二年 ( 4 16) ,比谢弘微卒于元嘉十年 ( 4 33)还早 17…  相似文献   

10.
王通是隋代儒家学者,《隋书》未为王通立传,《新唐书·王绩传》说:“兄通,隋末大儒也。”《旧唐书·王勃传》也提到王通,说其祖王通“依《孔子家语》、扬雄《法言》例,为客主对答之说,号曰《中说》。”足见王通是唐初王绩、王勃家族中的一位著名学者。王通卒后,其弟王凝及其子王福畤编次王通的遗说,成为《中说》一书,亦称《文中子中说》。《中说》实际上是王通的言行录,书中内容模仿《论语》。在《论语》中称孔子为“子”,在《中说》中亦称王通为’子”。叙述王通的行迹,亦模拟孔子,如孔子最好的弟子颜渊早死,王通也有一个最好的学生早死,这就令人感到可笑了。但是孔子活了七十多岁,王通却享年不永,这就不能与孔子相比了。  相似文献   

11.
答读者问     
问:今年的小学语文第五册课本和《教參》、均说唐诗人岑参是江陵人?樵摹洞呛!?文学分册)和《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主编)……均“南阳人”。而武大编《唐诗选注》和武汉教育学院编的《中国古代学作品选》又把二说并存,到底岑參是哪儿人呢? (周德旗) 答:据《四库未收书目提要》卷四·集部·岑嘉州集八卷:“参·南阳人·为文本曾孙”。查《  相似文献   

12.
关于汲黯的卒年,《史记·汲黯传》说:“后数年,会更五铢钱,民多盗铸钱,楚地尤甚。上以为淮阳,楚地之郊,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后张汤果败,上闻黯与息言,抵息罪。令黯以诸侯相秩居淮阳,七岁而卒。”裴驷《集解》引徐广注云:“元鼎五年(前112)。”姜亮夫《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及修订本《辞源》、《辞海》均从此说。  相似文献   

13.
李华 ,字 遐叔 ,赵 郡 赞皇 人,唐代 著名 散 文家 ,古 文运动 的 先驱 者之 一 ,有 《李 遐叔 文集 》传 世。 关 于其 生平 事迹 和 文学 成就 ,《旧唐 书 卷 190下《文 苑 下· 李华 传 新 》 》《唐 书 》卷 203《文 艺下 · 李华 传 》独孤 及 《 陵 集 》卷 13《检校 尚 书吏 部员 外 郎赵 郡 李公 中集 序》 皆 有叙 述。 但关 于其 生 卒年 月,《旧 唐书 本 传和 独 孤及 序皆 未 涉及 ,《新 唐 》书 》本 传也 只 言其 “大 历 初卒 ”,故 仅据 上 述三 种典 籍 实无从 得 知李 华的 生 卒时 间 。查 《辞 …  相似文献   

14.
司马迁,作为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人物,他的行年,如他的生年和卒年,他所享的年寿,他所从事的重要活动的具体时间,现在都还没有统一的公认的说法。《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既未明言司马迁的生年(当然不可能言其卒年),《汉书·司马迁传》中亦未对此作明确交代...  相似文献   

15.
明代理学家蔡清,字介夫,号虚斋,卒谥文庄,福建晋江人。其著《四书蒙引》,名列泉州四大名书之首(“蒙存浅达”)。清雍正年间,蔡清“从祀孔子庙庭,享受国家祭祀”。“文革”后,旅菲济阳柯蔡总会慨然捐资,影印柯蔡先贤遗著,蔡清文集《文庄公集》得以重刊。1986年夏,时为泉州历史研究会会长陈泗东先生为之作序,序中说“蔡清(一四五三至一五○三年)。”若此,蔡清享年为五十有一(旧以虚岁计龄)。余阅《文庄公集》卷八张恒《儒林錄》说蔡清于“正德戊辰腊月二十三日卒,年五十有六。”正德戊辰则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据此逆推,他当生于1453年(景泰…  相似文献   

16.
《<薛瑄诗选>序》已刊载于本刊1985年2期。半年以来,我们已写成《薛瑄诗选》注初稿数十万字。现在选出五古五首(孙玄常注),七古二首(李安纲注),七绝五首、五绝三首(王蓬注),共十五首,载于本刊。希望得到专家和读者的指教。古诗卷(一)  相似文献   

17.
背诵,是祖国几千年来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它在古代起过恢复、继承文化和巩固学生知识的作用;在今天对于学生如何牢固地掌握语文工具,也还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一)我国古代历来重视背诵远溯先秦,当时印刷术未发明,书皆竹简,携带不便.春秋战国时代,学术鼎盛,诸子蜂起,百家争鸣.要想引经据典,战胜论敌,如不通过背诵,学富五车,是不能达到目的的.因此,当时各派教师,都非常重视背诵,以培养论战人才.《礼记·文王世子》说:“春诵夏(纟泫)”.《礼记·内则》说:“学乐,诵诗,舞勺”.《庄子·大宗师》说:“副墨之子,闻诸洛诵之孙”.《诗·大雅》说:“诵言如醉”.《论语·子路》说:“子曰:诵诗三百”.“诵”就是读书时的“朗诵”和“背诵”.所有这些,都说明当时是非常重视背诵的.由于当时重视背诵,所以出现过许多惊人的事例.伏生传经,全凭口授(《汉书·伏生传》)即是其中的一个.假如伏生先不将经书的内容背诵精熟,怎么可能单凭口授传给学生  相似文献   

18.
万古幽人在涧阿,百年孤愤竟如何!无人说与天随之,春草输赢较几多。 自注:天随子诗:“无多药草在南荣,合有新苗次第生。雅子不知名品上,恐随春草斗输赢。” [集笺]万古幽人在涧阿 王韶生《元遗山论诗三十首笺释》(以下简称《简释》) 《易·履卦》:“幽人贞吉。”《诗·卫风·考槃》:“考槃在涧。”“考槃在阿。”《朱子集传》曰:“考,成也。槃,盘桓之意。言成其隐处之室也。”(香港《崇基学报》1955年第5卷第2期)百年孤愤竟如何。 施国祁《无遗山诗集笺注》(以下简称《笺注》) 《韩非子》有《说难》、《孤愤》篇。  相似文献   

19.
三、“以复性为宗”的心性修养论。 薛瑄赋予性以如此至高无尚和广泛普遍的涵义,这是薛瑄性论的出发点,而不是归宿。薛瑄的性论,作为其天人合一说的中介环节,是以追求“复性则可以入尧舜之道”(《续录》卷八)的所谓“圣人之气象”(《录》卷六)为最高理想的,也就是说,是为他的“复性”说制造理论根据的。 薛瑄指出,圣人之所以为圣人者,在于“天命之性具有圣人之心,率性之道由于圣人之身”(《录》卷六),“是以圣人之心,即天地之心,圣人意之所为,与天无毫忽之差爽”(《录》卷二)。总之,“圣人之心  相似文献   

20.
薛瑄为官的经历,前后共做监察、司法官十六年,因此他在法制上有一些精辟的见解和丰富的实际经验。 一 法,在整个国家政治中的作用 薛瑄本儒家德治的主张认为: 帝王为治之本在德,其次莫先于用贤才,修治法。治法者,礼乐刑政是也。 (《读书续录》卷二·以下引《读书续录》简称《续》。) 法者,辅治之具,当以教化为先。(《读书录》卷九。以下引《读书录》简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