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很多学生在高考复习进入后期时.常出现一段时间学习和复习效率停止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有时头脑昏沉,心情烦躁,感觉学习无法向前推进的现象。其实,这是高考复习过程中的一定阶段,这种学习效率降低、学习进步的速度减慢甚至停滞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高原现象”。心理专家通过反复模拟实验发现,人们在技能练习中,成绩并不是直线上升的。“高原现象”是高三复习中的规律性现象。出现高原现象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大多数学生经过近一年的紧张复习,学习动机弱化、兴趣降低、情绪厌烦、身体疲劳;其次是在各门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已经逐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知识结构、学习方法.一时很难找到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在高三地理复习后期,学生很容易产生“高原现象”,应该正确认识其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突破“高原现象”,才能指导学生及时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复习的效率,取得良好的高考成绩。  相似文献   

3.
相当多的考生在高考复习过程中,会有一段时间学习效率不高,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心理学称此为高考复习期间的“高原现象”。“高原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但走出高原期后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还是会提高的,因此,“高原现象”并不意味着学习到了极限、成绩到了极限。不少考生学习出现“高原现象”时就感到束手无策,甚至影响心态,影响学习。有的考生误认为自己的脑子不行了,记不住,脑袋里一团浆糊,因此,失去了对高考的信心。有的考生在产生“高原现象”期间,情绪波动很大,产生焦虑、紧张、不安甚至恐惧的情绪。由于考生对“高原现象”不了解,又…  相似文献   

4.
相当多的考生在高考复习过程中会出现一种学习和复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这种现象心理学称为“高原现象”。  相似文献   

5.
高三的学生在高考复习的过程中几乎都遇到过这样的一种情况,即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复习之后,学习成绩就再难有较大的提高,学习效率低下,甚至前面学过的知识都感到模糊不清,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普遍存在于高考复习中的“高原现象”。“高原现象”一词源于教育心理学中动作技能学习的练习曲线。动作技能学习的练习曲线显示:练习者开始进步快,曲线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或长或短的进步停顿期,后期进步慢。中间的停顿期叫高原期或高原现象。我们把在复习中出现的学习成绩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的现象称之为高考生的“高原现象”。教师要让学生明白“,高原现…  相似文献   

6.
高三学生如何走出高原现象相当多的考生在高考复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学习和复习效率停止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其实这是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学习成绩与学习效率停止不前的时间,尤其是参加过高考的同学在高考前复习中几乎都遇到过这样一种情况,即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复习之后,成绩就再也难有较大提高,甚至忽高忽低,沉浮不定,心理学称为高原现象。其实,高原现象的产生是多种多样的,每个考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与心态不尽相同,造成高考复习阶段出现的高原现象的原因也不完全一样。考生要针对高原期的产生原因有的放矢地、针对性地进行解决。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积累到一定时间就会产生高原现象,感觉自己再怎么使劲也上不去了,越学越糊涂。  相似文献   

7.
高考考的不仅是学习,还有心理,好的心态是高考成功的一半。对每一位同学来说,心理调整在整个高三复习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亲爱的同学们,当你在复习迎考的过程中,遭遇了"高原现象"、"舌尖现象"、"克拉克现象"和"木桶效应",你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8.
张志文 《生物学教学》2002,27(5):13-13,12
在“3+理 (文 )”综合科的高考模式中 ,生物科学作为综合科的一部分内容列入高考科目。从考试知识范围来看 ,生物科是理科综合科中内容最少的学科。内容少 ,复习时间长 ,学生的学习容易造成高原现象 ,如何克服“高原现象”、提高学生的能力呢 ?这是高三《生物》教学必须思考的问题。1 复习目标第二轮复习不同于复习基础知识的第一轮复习 ,第二轮复习要避免高原现象 ,着重提高学生的能力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来适应高考。因此认真学习考试说明 ,把握高考对学生的要求 ,在复习中针对学生实际提高学生相应的能力 ,让考生达到或超过考试要求 …  相似文献   

9.
高考复习中,经过一、二轮复习后,部分学生解题能力或数学水平出现停顿,甚至倒退的现象,即高原现象.本文针对这一现象,对其出现的各种原因逐一进行剖析,并提供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当高考复习进行到一定阶段时,学生常常会出现厌学心理,思维受阻,学习成绩停滞不前,这在心理学上称为“高原现象”。“高原现象”的产生,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师生认识偏差,也有教法和学法的障碍。要克服复习教学中的“高原现象”,优化课堂教学环境是重要的途径之一。1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内容,其教学目标是不同的;即使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其要求也是有差异的。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在新课教学中属于“了解”层次,而在复习课中则属于“掌握”层次。另外,同是复习课,高考与会考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前者着重考查学生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许多参加过高考的同学都有这样一种体验,在高考复习的紧张岁月里好像总有那么一段时间的不如愿.具体表现为:自己虽然一直在书山题海里夜以继日地遨游,但考试成绩却不够理想,有的沉浮不定,有的停滞不前,有的甚至一落千丈,这么一个特殊阶段称为高考复习中的“高原现象”,下面,就以高三化学总复习为例,谈一谈“高原现象”的原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12.
相当多的考生在中考、高考复习过程中会出现一段时间学习和复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其实这是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常见现象,称为“高原现象”。“高原现象”客观存在,但走出高原期后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还是会提高的,因此,“高原现象”并不意味着学习到了极限  相似文献   

13.
在高考复习过程中,随着复习时间的延长与难度的增加,在一段时期内,部分考生会出现复习效率降低,学习成绩停止不前的现象,甚至连原来掌握的文史知识、理科概念、公式,也会有模糊之感。如果你出现了这种感觉,那么老编可以为你确诊:你出现了心理学上称为的“高原现象”。  相似文献   

14.
张彦军  佚名 《高中生》2008,(6):70-71
高原现象在心理学上,人们把在复杂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的练习技能暂时停顿的现象叫做"高原现象"。具体而言,指学生在一段时间的复习之后,尤其在马上就要面临考试之际,忽然感觉成绩停滞不前。也就是说,在经过一段高强度的学习并有所进步之后,许多同学会感到学习和复习效率低下,甚至学过的知识也模糊不清。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同学而言,高原现象是极其有害的。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学高考复习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在高考备考过程中,他们的成绩,在开始一段时间里进步较快,达到一定程度后,他们尽管不断进行重复学习,成绩却无明显提高,甚至还出现倒退的现象,这使得学生感到困惑不解,这其实就是心理学所说的“高原现象”,面对这样的现象,我们该如何去引导考生呢?笔者有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学高考复习的过程中 ,我们教师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 ,即经过了第一轮的知识梳理和归纳 ,以及一定量典型问题的剖析和习题训练 ,也经过了第二轮专题复习的拓宽加深 ,满以为学生在第二轮复习后解题会得心应手 ,运用自如 .然而事实往往并不如人们所愿 .在第二轮复习后 ,还是会经常出现部分学生的解题能力或数学水平出现停顿 ,甚至倒退的现象 ,这使得不少教师感到困惑不解 .其实出现这样的现象很正常 ,在心理学上称之为“高原现象”.所谓“高原现象”是指在复杂技能形成的过程中出现的练习成绩暂时停顿的现象 ,它在练习曲线上表现为两次上…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指出,高原现象就是在技能形成过程所出现的一种进步暂时停止的现象,其具体表现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保持一定的水平而不再上升或者下降。笔者在多年的物理高考复习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有这种现象。时间大概发生在第一轮复习结束以后。  相似文献   

18.
【活动背景与目的】随着高考日益临近,学生们终日在习题、考试以及对分数的追逐中度过,心理困惑很多。尤其是在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过后,学生中"复习中的高原现象""迎考的心理饱和现象""面考的心理阴影现象"以及"应考时的舌尖现象"暴露得越来越充分。在高考一模后针对学生的心理困惑展开有针对性的辅导,可以帮助学生消除困惑,轻松面对挑战,自信迎接高考。  相似文献   

19.
我国心理学家连续五年对高考状元进行追踪研究,发现在影响高考成功的20种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依次为考试中间的心态、考试前的心理状态、学习方法、学习基础。如果说掌握运用知识的水平是高考成功的硬件,那么心态调节就是成功的软件,二者缺一不可。本文探讨的就是复习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态。叫做“高原现象”。  相似文献   

20.
高三复习进入后期阶段,相当多高三学生经常出现一些异常现象,如对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有时头脑昏沉,学习和复习效率低下,甚至出现烦躁、紧张、焦虑乃至恐惧情绪,久而久之就可能对高考丧失信心. 这是心理学上所说的"高原现象". 如何克服和摆脱"高原现象",再登新的高峰,不仅要有阳光心态和强健体魄,更要有灵活高效的学习方法, 本文以农业专题为例略谈考前"高原现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