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玉杰  范婷 《湖北体育科技》2012,31(5):574-577,621
运用数理统计法等方法研究许昕在2012年卡塔尔公开赛四分之一决赛上对战江天一比赛的技战术运用特点,为许昕在日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依据。研究表明:许昕的三段得分率都达到了优秀水平,在发抢段和相持段的使用率比较高,特别是在发球抢攻段,许昕的进攻非常积极,得分率达到了86%;在接发球抢攻段,许昕的得分率为50%,达到了优秀标准,使用率(33%)也较高,但是他的接发球技术比较粗糙;许昕在相持段得分率较高,但使用率较低。许昕的侧身正手拉斜线、正手拉斜线是其强项,反手拧斜线、正手拉直线、侧身正手拉斜线是其薄弱环节。建议许昕提高其相持段的反手相持能力,增加反手回球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通过录像观察,采用乒乓球技战术三段统计法和分段指标评估法对我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许昕在2011年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斯洛文尼亚站比赛的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抢攻段和相持段技战术特点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了其在技术、战术上存在的优势和不足。许昕发抢段和接抢段有一定优势,前三板抢攻威胁很大,尤其在抢攻意识方面特别强,相持过程中的对拉也很好,但反手的劣势也同样明显,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谈、数理统计与分析等方法,对当前常用的乒乓球比赛技战术实力评估方法的缺陷进行分析,并以乒乓球技战术发展 现状和近两年重大比赛的数据统计分析为理论依据指出:单打比赛中,前四板的争夺依然是比赛的重点,发球抢攻仍是主要得分手段;单打比赛中 五、六板的使用率较高,三、五板和四、六板的衔接是仅次于发球抢攻、接发球抢攻的重要得分段,这两板球也是比赛中攻防转换的关键点;男子发球 抢攻段和第五板的使用率稍高于女子,但六板后相持段的使用率女子明显高于男子;对技战术实力进行评估时,五、六板的使用和得失分要结合发 球抢攻、接发球抢攻来进行分析。在以上理论基础上,构建了“双系五段分析”评价体系及其评价标准。该评价体系依据当前乒乓球比赛特点对其 竞技能力统计指标重新进行划分,并按照男女差异对其统一评价标准分别进行设定,同时提出乒乓球比赛竞技能力“个体评价标准”这个新概念。 分析新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并举例说明用“个体评价标准”对运动员技战术能力运用的合理性与否进行分析能有效避免归因不全和错误归因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三段指标评估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优秀女子乒乓球运动员王艺迪2018-2020年6场国内外比赛进行技战术统计分析.结果 表明:王艺迪在发球上占有较大优势,对落点把控较好,发球隐蔽,旋转变化强;第3板上手抢攻较为积极,质量高;接发球优势明显,搓球控制性好,反手挑拧积极主动,威胁大,得分率较高;接发...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王皓在第28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的技战术运用特点,为中国乒乓球队口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对第28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柳承敏对王皓的比赛进行了系统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在这两场比赛中柳承敏的最强项是发球技术其次是反手位侧身拉斜线和正手位拉斜线而相持段的正手位与反手位防守是他的弱项技术.  相似文献   

6.
中国乒乓球竞技运动的成功经验是多方面的,而较高的战术训练水平无疑是攀登高峰、保持优势的重要因素。准确的诊断是提高战术训练水平的前提,而定量诊断又是一条提高诊断准确性必须经过的研究途径。采用统计法对国家青年女子集训队9名主力队员20天的技战术训练进行了定量研究,具有方法学上的可靠性和实践中的可行性,为中国青年女子乒乓球队的针对性训练提供有效的科技服务。  相似文献   

7.
丁伟  林晓玉 《精武》2013,(19):39-41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统计法和乒乓球技战术数据统计法等,对世界优秀乒乓球男子运动员处理关键球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进入关键球阶段,运动员发球时加强了上旋球的使用机率;在击球落点的运用上,发球和第三板主要注重左路的运用,而在第五板及以后落点运用相对灵活多变,胜方运动员在主动进攻时,进攻技术运用的比例呈现出波浪状,关键时刻胜方和负方在接发球时,对于落点,线路和技术类型的运用没有大的差异;暂停作为技战术的一部分,暂停时机的运用时于运动员比赛胜负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席敏杰 《体育科研》2016,(1):67-70,75
选取松平健太在2013年巴黎世锦赛与XXX的1/4决赛和2013年奥地利公开赛中与中国选手XXX的比赛,从发球、第三拍、接发球、第四拍及相持段对松平健太的技战术表现和特点进行统计与分析,为中国队备战2016年世锦赛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松平的打法手感细腻,具有一定的战术意识和变化能力,尤其是对于直板打法,具有着独特的见解和体会。松平健太比赛作风硬朗,他在打法上最大的特点是:站位近台,强于速度,敢与对手进行强强对话。他的衔接和相持速度很快,正反手实力均衡,攻与防平衡,没有明显的漏洞,其中反手的加力和变线更为强势。但是松平在快速中,正手主动进攻意识不强,打球节奏过于单一,对于节奏和旋转变化缺乏调节能力,从而显得凶而不稳和快而不转。  相似文献   

9.
运用数理统计法等方法研究陈梦在2012年卡塔尔公开赛决赛上对战石贺净比赛的技战术特点。研究表明:陈梦在发抢段得分率较低,使用率也不高,在接抢段进攻较积极,得分率也较高;在相持段相持较使用多,得分率较高。她的反手推斜线、正手拉斜线是强项,反手推直线、侧身正手拉直线是薄弱环节。建议:提高在发球抢攻的积极性,提高发抢段的抢攻率,给对方形成一种强大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0.
国际乒联为促进世界乒乓球运动的更好发展,不断修订与完善乒乓球规则。从器材改革、技术改革、赛事改革等3个方面分析乒乓球规则的变革历程,以及其对乒乓球技战术发展产生的影响,发现:不适应竞赛规则的技战术遭到淘汰,同时衍生出新的技战术。  相似文献   

11.
乒乓球11分赛制技战术变化的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飞  阎森  王继梅 《体育学刊》2008,15(1):92-94
探讨了11分赛制给乒乓球技战术,包括发抢段、接抢段、相持段带来的变化:发抢段中发球变化是首要环节;发抢手段趋于多元化;发抢后的衔接至关重要.接发球的主动意识很重要和接发球技术要全面.相持中的攻防转换速度要加快,其次是落点和力量;相持时落点变化要多,且突出锁直线调打对方正手的意识.  相似文献   

12.
运用三段技术统计法对王皓在北京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中的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抢攻段和相持段的技术进行统计并分析,以期找出其失利的原因,并由此探讨王皓在技战术上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马琳对王皓的发球控制严密,使王皓发球后难以上手,造成发抢段得分率不高;接发球抢攻段技术较顺,积极主动,表现出色,但接发球手段略显单一.相持球中正手对拉和反手横拉失误过多,打关键球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新三段指标评估法,对2020东京奥运会乒乓球混合双打项目进入1/8决赛、1/4决赛、半决赛、决赛的中国选手的技战术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国乒乓球混双项目运动员的技战术训练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弧快型打法混双配对在发抢阶段的短下旋球和中路侧下旋球质量较高,控制长线的对拉弧圈球技术较高;在接抢段中左右改变路线和控制球轨迹的长度比较稳定;在相持段中第7板和第8板下的位置配合移动速度不到位,导致球板衔接不上,容易失分,因此要提高移动速度和果断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世界优秀乒乓球女子双打选手李恩实/石恩美(韩国)近年来在世界大赛保持着较好的战绩,是中国乒乓球队女双的头号劲敌。通过对她们的发球、发球抢攻、接发球段和相持段的技、战术特点进行分析,以期为中国乒乓球女双备战国际大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微格教学在乒乓球动作技能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实验法,对微格教学引入乒乓球普修课技术教学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在引入新的教学变量——微格教学方法后,乒乓球普修课技术教学的各种影响因素会产生新的作用从而影响教学。  相似文献   

16.
通过应用仪器测试和人工测试方法,对体育院系乒乓球技术考核的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对多球发球机应用于乒乓球技术考核进行了探索,以探求乒乓球技术考核的标准化途径。证明应用多球发球机进行乒乓球基本技术考核是可行的,它具有连续性强、长时间持续高强度工作、能保持送球质量的统一和稳定性,减小送球的随意性和主观性。同时提出其应用于技术考核的不足之处,探讨发球机用于技术考核的适宜对象和适宜内容。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乒乓球比赛中技术失误的情况进行了研究,揭示了乒乓球运动技术的一般规律,以期为提高运动员的训练与比赛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以"极限球""时间差""速度差""位置差"等为手段,对乒乓球线路变化规律进行分析,认为:打"极限球"可令对方步法不到位,实现打直线时的"逢直回直"衔接规律,破解顶尖运动员反常规战术(同线回接)对打直线时"逢直变斜"衔接规律的干扰;打"极限球"可实现打斜线时"逢斜变直"衔接规律,解决其使用率不高的难题;"速度差""位置差...  相似文献   

19.
20.
Exercise intensity and metabolic response in singles tenni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exercise intensity and metabolic response during singles tennis play. Techniques for assessment of exercise intensity were studied on-court and in the laboratory. The on-court study required eight State-level tennis players to complete a competitive singles tennis match. During the laboratory study, a separate group of seven male subjects performed an intermittent and a continuous treadmill run. During tennis play, heart rate (HR) and relative exercise intensity (72 +/- 1.9% VO2max; estimated from measurement of heart rate) remained constant (83.4 +/- 0.9% HRmax; mean +/- s(x)) after the second change of end. The peak value for estimated play intensity (1.25 +/- 0.11 steps x s(-1); from video analysis) occurred after the fourth change of end (P< 0.005). Plasma lactate concentration, measured at rest and at the change of ends, increased 175% from 2.13 +/- 0.32 mmol x l(-1) at rest to a peak 5.86 +/- 1.33 mmol x l(-1) after the sixth change of end (P < 0.001). A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which included significant terms for %HRmax (P< 0.001), estimated play intensity (P < 0.001) and subject (P < 0.00), as well as a %HRmax subject interaction (P < 0.05), accounted for 82% of the variation in plasma lactate concentration. During intermittent laboratory treadmill running, % VO2peak estimated from heart rate was 17% higher than the value derived from the measured VO2 (79.7 +/- 2.2% and 69.0 +/- 2.5% VO2peak respectively; P< 0.001). The %VO2peak was estimated with reasonable accuracy during continuous treadmill running (5% error). We conclude that changes in exercise intensity based on measurements of heart rate and a time-motion analysis of court movement patterns explain the variation in lactate concentration observed during singles tennis, and that measuring heart rate during play, in association with preliminary fitness tests to estimate VO2, will overestimate the aerobic respon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