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音乐史课程由于其内容繁多、关系复杂,学生学习、理解和记忆的难度较大。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能够直观、形象、科学地组织音乐史的各种素材,引导相关人员针对性、系统性的理解和学习,提高学习和科研的效率。本文分析了高校音乐史多媒体数据库的建设目标,提出了具体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2.
我国音乐教育信息化仍处于摸索阶段,而建设一个完善的多媒体数据库则能有效推进信息化进程.本文介绍了现在国内高校中国音乐史教学研究现状及不足,分析了中国音乐史多媒体数据库建设需求,探究了中国音乐史数据库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音乐史>是我国高校音乐教学中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是音乐专业理论课中重要的内容.通过笔者一些教学实践,进行一些教学改革,让死板的教学做到声情并茂,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校的音乐院系都会开设中国音乐史,这是关于音乐发展历史的基础理论课程,主要是向学生讲解中国音乐的发展历史以及整体风格和体系构架。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并且还有助于其他课程的学习。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中国音乐史实践教学现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据日本音乐学家属启成先生介绍,在他就读于维也纳大学学习音乐史时,比较音乐学大师罗伯特·拉哈教授第一节课讲述的是中国黄帝时代的音乐,这使他甚感意外,并由此引起极大兴趣。纵观音乐史论,多由欧洲人所编写,随着比较音乐学的兴起,历来以欧洲为中心的音乐史才继而转向研究欧洲以外全世界的音乐,并进一步追溯其历史渊源。 在我国目前高师音乐史教学中,西洋音乐史详尽,而中国音乐史则简单,在教学中缺乏爱国主义这个主题。在西洋音乐史和中国音乐史的教学中,学生  相似文献   

6.
中国音乐史课程作为高师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肩负着开阔学生音乐视野,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及思辨的音乐文化价值观的重任.但却存在着教学任务模糊、教学思路单一、教学理念陈旧等诸多问题,本文借助世界音乐"他者"的文化视角和横向共时性的研究方法来重新审视中国音乐史课程的教学,将多元文化的思维渗透到教学当中,在教学任务安排中注意历史事件的横向共时性和关联性,将音乐史教学和相关文化的分析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内容中更新观念,开阔思路,变换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完善评价机制,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为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民族音乐素养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顾婷婷 《文教资料》2008,(13):206-207
全面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水平,是当今高师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中国音乐史>课程是高师音乐课体系中的基础课程,但是因为音乐学生缺乏学习热情、专业教师缺乏、音像资料匮乏等问题,导致中音史课程面临尴尬境地.本文将从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构建新的教学模式等方面来简单阐述教师在高师院校如何教授中国音乐史才能更好为学生服务并以此提高未来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8.
国家教育部于2006年11月颁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开启了高校音乐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序幕。其中,音乐史与音乐欣赏课程组合形成"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在实践中,它不仅适合于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也同样适用于音乐学音乐表演专业,使学生们在进行音乐史学习中,更能增加对传统音乐文化历史的理性认知与感性认识,这对于音乐表演专业本科生在理解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演绎好当代富有民族个性的音乐作品具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早在20世纪初,自叶伯和先生发表了一部《中国音乐史》开始,有关中国音乐史的教学与研究等方面的著述便源源不断地呈现在世人面前,有学术专著类,如杨荫浏所著述的研究中国古代音乐特点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等;有普及性较强的社科类读物,如田青执笔编撰的介绍中国古代音乐作品的《中国古代音乐史话》等;还有针对性较强的在教学实践基础上产生的音乐史教材类型的作品,如夏野主编的讲述中国古代音乐史的通识类教材《中国古代音乐史简编》等。这些种类繁多、风格各异的著作丰富了中国音乐史的教学和课堂,也牵引出一系列让人深思的问题。面对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献史料,如何使史料和音乐作品进行有效对接,如何“拉近”枯燥的文字叙述与“活态”音乐的距离等,这些都被研究者和教学者进行过探究。由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音乐史与名作欣赏普修教程》一书便是其中的优秀成果。该书立足当前音乐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方略,以历史沿革为纲,将音乐史料、音乐文化和音乐作品进行有效结合,不仅丰富了音乐史的课堂教学,而且使无声的音乐史课堂转变成视听盛宴的舞台。  相似文献   

10.
中国音乐史是音乐专业教学的一门必修课程,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加了解我国上下几千年的音乐发展历史,把握我国音乐历史的发展规律和状况,提高学生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素质,为学生们未来从事音乐教学工作打牢基础。本文就如何更好的开展中国音乐史课程教学,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音乐美学学科因其主要以哲学为基础,理论性极强,已成为高校音乐理论课程中很难学习的一门课程。笔者根据它的这一特点,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以当地音乐文化为基点,结合现代的教学模式,将理论的学习真正地应用到实践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思考相关的音乐美学理论点,从而充分发挥出音乐美学学科在音乐理论体系框架中基础性、指导性的双重重要作用,为提高高校师范生整体音乐理论素养与理论研究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音乐教育已经不再是单一的歌唱教育,比其更高、内容更充实的音乐教育法的形成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音乐教育的内容价值体现与音乐教育内涵的挖掘是帮助教育者充分明确音乐教育的目标性并能实施操作的有力的理论武器。文章通过对不同音乐教育内容的分析反映出音乐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乐理就是音乐理论,是学习音乐的基础课程,由于乐理内容庞杂,概念抽象,学生学习起来倍感吃力,因此,把乐理知识的讲授贯穿于唱歌,欣赏,排演及创作东曲中,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相似文献   

14.
The cor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draw together research issues and concrete problems with the use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at the graduate level in higher music education by examining one university’s responses to the challenges posed by the use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as a teaching and learning aid for music education. Between June and July 2006, this study conducted a simple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survey of 16 postgraduate student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music students are confident in their abilities to use multimedia technologies but that many do not believe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multimedia technologies into the curriculum will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ir education. Whilst students’ motivation to learn depends on their interest in the subject and their lecturer’s approach, the incorporation of technology should always be relevant to each individual module. The results of this case study could help other universities respond to the changes brought about by electronic learning and other educational multimedia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15.
中国音乐史与作品赏析是高等学校音乐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它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有其独特的价值。近年来,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以及学生整体知识水平的提高,本课程教学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学手段与方法滞后、教学内容陈旧等诸多问题日益显露。针对中国音乐史的教学,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充与更新,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同专业实行个性化教学,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高燕 《毕节学院学报》2010,28(6):100-103
要改变美术史教学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不佳的现状,应当理清美术史发展线索,介绍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对美术史上长期悬而未决的疑问进行探索性教学,激发参与意识、研究意识;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对经典名作进行重点鉴赏分析,培养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充分利用本土资源,让民族民间美术走进课堂,营造鲜活的美术史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17.
越剧在戏曲文化艺术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对现代音乐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汲取越剧的经验,借鉴越剧的吐字发声、归韵、唱腔情感,可以促进民族声乐的教学质量,完善教学体系,丰富教学内容形式,实现民族声乐教学的多角度、多层次、多元化发展。戏曲元素与民族声乐相互借鉴,旨在可以更好地提高民族声乐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音乐体系,促进中国音乐理论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音乐是一门艺术,加入到中专的课程中,不但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对学生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也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音乐作为一门艺术,本身具有抽象性,如何才能借助现有的资源达到最好的在教育效果,一直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难题。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进入了我们中专的校园,利用多媒体可以将抽象感性的音乐演绎的直观生动,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也能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从听觉视觉两个方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从而达到我们中专音乐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在中学音乐欣赏教学中 ,要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仅靠单纯的聆听音乐作品是不够的 ,必须在聆听音乐的基础上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设计多种音乐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在“动”中参与音乐、感知音乐、体验音乐、鉴赏音乐。通过学生的“动”———动口、动脑、动手 ,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 ,理解音乐 ,从而获得审美满足 ,得到主动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要改变《美术史》课程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不佳的现状,应当理清美术史发展线索,介绍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对美术史上长期悬而未决的疑问进行探索性教学,激发参与意识、研究意识;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对经典名作进行重点鉴赏分析,培养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充分利用本土资源,活跃美术史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