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已入选人教版高中语课本第五册。对广大中学教师来说,卡夫卡这一名字也许有点陌生。  相似文献   

3.
《变形记》是卡夫卡用荒诞的艺术为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异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谱写的一曲哀歌,苍凉而悲壮。细读《变形记》,从故事的结构、语言的描写以及荒诞讽刺背后的艺术真实,我们不难看出,在这种荒诞艺术背后,作者独到的艺术见解和生活体悟。《变形记》作为荒诞大师卡夫卡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卡夫卡的《变形记》是一篇关于现代人生存问题的寓言 ,它以独具一格的叙述方式与技巧来展示我们人性内部的黑暗王国 ,以深邃的寓意体现人类的某种常常被遗忘的存在状态。本文试图从命题切入 ,探寻小说内在的艺术魅力。一、“变形”的几个层面1.身体的变形。“变形”是小说的主体内容 ,而最直观、给读者最初也是印象最深刻的“变形”即是形体的改变。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改变 ,也是一个不可理喻的情节。小说一开始 ,就是作者平静而客观的叙述 :“一天早晨 ,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 ,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这只…  相似文献   

5.
《变形记》是弗兰兹&;#183;卡夫卡的确良篇名作,本文从变形前的格里高,变形后的格里高及父亲的前后变化这三个方面论述了小说所提示的责任与尊严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卡夫卡在代表作《变形记》中,创造出人异化为“虫”这个不易接受的独特艺术符码。文本正是通过审美接受过程中情感的不断移入与间离,使读者逐渐领悟到其荒诞故事框架下所构建的“现代人困惑”的真实世界,更深地体验了整个人类在现代社会中生存的悲哀。  相似文献   

7.
卡夫卡的《变形记》(高中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是一篇关于现代人生存问题的寓言,它以独具一格的叙述方式与技巧来揭示人性的黑暗,展现人类某种常常被遗忘的存在状态。本文试图从“变形”切入,探寻小说内在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江兆炜 《学语文》2004,(4):11-11
《变形记》是现代派文学大师、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的作品,《促织》是中国蒲松龄的作品,两文虽然所处时代、国家不同,作者不同,创作背景不同,内容、主旨不同,但两文在运用荒诞、变形的艺术手法、反映人的异化的悲剧性、控诉社会的摧残人性等方面却有着惊人的相似性,两文异中有同,同中有异,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这两篇文章,下面加以比较分析两文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变形记》是世界学大师卡夫卡的代表作。章讲述了小推销员格里高尔在沉重的工作、家庭负担和心理重压下变成了一只甲虫,最后被家人无情地抛弃、悲惨地死去的故事,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人际关系,批判了摧残人性的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从思想和艺术两方面分析了卡夫卡小说《变形记》的风格特色,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变形记》在20世纪欧洲文学史上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通过分析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的家庭关系、主人公的自我价值和父亲的形象,揭示小说所包含的内蕴:亲情沦丧。自我价值丧失,父权的强大。它是卡夫卡虚幻的现代神话,表达了他对现代西方社会生活真实处境的真切感受。  相似文献   

13.
欧蕾 《现代语文》2010,(2):108-110
现代派作家卡夫卡在《变形记》中通过主人公格里高尔一觉醒来变成了一只甲壳虫的故事,采用寓言式风格,人变成甲虫这一荒诞不经的审美意象,表达出多层寓意,影射了当代社会人们所处的险恶的生活处境,从而显示了作家对现实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哲理思考,也使作品具有寓言式审美意象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4.
江松 《现代语文》2009,(11):106-108
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以非理性的梦呓文字建立在对生活的感受和想象基础上,对人性的异化和采用荒诞的神话变形正是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表面上看卡夫卡的文风怪异,实际上,是他对生活的怪异感受(内容)生发成艺术的怪异表现,在某种意义上,让生活与艺术、内容与形式和谐地走进他的小说,这也许是我们有效地理解和破译其小说《变形记》内涵的一个切入口。  相似文献   

15.
资本主义度过了它辉煌上升的“黄金时期”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它的种种不和谐就急剧地暴露出来。机械化大生产,激烈的竞争,使大量企业破产,大量人员失业。饥饿、贫困威胁着人们的生活,人们不得不疲于奔命。创造机器、金钱、财富的人不能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反而成了它们役使的工具。这种颠倒是非的世界,使人感到苦闷,难寻出路。卡夫卡就生活在这样的一个时代。  相似文献   

16.
卡夫卡《变形记》的含混迫使读者对格里高尔所变成的东西与变成了格里高尔的东西进行猜测和联想。作为“变形前记”,《乡村婚礼的筹备》中的“甲虫想象”为理解格里高尔的变形逻辑提供了参照。自我灵魂想象性地从躯壳分离出来逃避身体性生育的烦恼,所呈现的恰是灵魂自身及其与身体之间唯有神学可以解释的困局。作为“变形后记”,《乡村医生》的“乡村婚礼”是这一困局的复现。  相似文献   

17.
卡夫卡的作品常常给人一种怪诞的感觉,分析其作品中的怪诞,不能脱离他所运用的独特的叙事技巧。在《变形记》中,叙述态度、叙述视角和叙事空间的独特性,使小说的怪诞内涵得到了淋漓尽致地体现,从这三个方面把《变形记》的叙事形式与怪诞内涵联系起来,更容易体会卡夫卡作为一个孤独者近乎冷漠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18.
卡夫卡是西方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的一位作家。《变形记》是其代表作,也是表现主义文学的杰作。其主要的艺术特征就是用写实的手法描写虚妄的事物。通过怪异的方式表达主观精神,用表面的荒诞揭示深刻的社会现实。在《变形记》里,深层与表层是涵义和象征的关系,具体表现为用隐喻使主观感觉外化,从而加深人们对现代社会中的“异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吴祖湘先生在《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一文中指出:“任何神话都产生于现实,由于现实问题的触发而幻想出来的。……吴承恩在他的志怪小说《禹鼎志》序中说:‘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时纪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正是因为《西游记》这样立足于现实.才引起当时的轰动并得到广泛流传。”无独有偶,2004年2月21日《人民日报·〈西游记〉随想》一文也说:  相似文献   

20.
作者资料: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波希米亚首府布拉格,犹太人血统。父亲是百货批发商。他18岁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和法律,毕业后主要从事保险业工作。1904年开始用德语写作,1923年迁居柏林专事写作,但次年病情恶化,于同年7月3日病殁于维也纳。主要作品为短篇小说《地洞》(1923)、《变形记》(1912),长篇小说《城堡》、《审判》等4部短篇小说集和3部长篇小说。可惜生前大多未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