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解放战争时期,为加强对外宣传工作,新华社开始在海外建立分社组织。从1947年5月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新华社陆续在境外创建了香港、伦敦、布拉格、平壤4个分社,其中平壤分社是新中国成立前建立的最后一个境外分社。1949年9月16目,中共中央宣传部致电东北局:“派丁雪松同志为新华社特派员,刘桂梁同志为记者,前往朝鲜工作。”5天后,新华社平壤分社成立。  相似文献   

2.
万京华 《军事记者》2007,(11):53-55
解放战争时期,为适应战争形势发展和要求,新华社在人民解放军部队陆续建立起分支机构,从最初的记者团、野战前线分社,发展到各野战军总分社、兵团分社  相似文献   

3.
图片报道     
(新华社照片,莫斯科)7月13日,新华社亚欧总分社在莫斯科成立。新华社副总编辑俱孟军(左二)、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临时代办李惠来为新华社亚欧总分社揭牌。当日,新华社亚欧总分社在莫斯科成立。这是新华社在海外建立的第七个总分社,负责在欧亚大陆的11个国家进行多媒体新闻信息采集和用户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信息     
新华社江苏分社连云港采访站成立新华社江苏分社在江苏省辖市设立的第一个采访机构——连云港采访站于1月21日成立。这是新华社江苏分社与地方共同搞好新闻报道所采取的一个措施。采访站的主要任务是采写报道当地两个文明建设的新经验、新情况,为新华社提供信息、组织稿件,协助江苏分社做好连云港地区的新闻采访和其他业务工作。连云港采访站实行市委、新华  相似文献   

5.
一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南京。我随部队进入了南京市。由于形势迫切需要,党很快在这座新解放的城市出版了新华日报。我从第三野战军新华社前线总分社调到新华日报工作。那时候,整个报社编辑部里充满了紧张热烈的战斗气氛。采访部的记者们一清早便纷纷骑着自行车出发,到各个部门采访,傍晚回来,立即写稿,夜晚编辑部里经常灯火通明。记者们写的大都是新闻,稿子当晚送  相似文献   

6.
小陕西日报,是在全国解放战争取得节节胜利的形势下诞生的。1949年春季以来,全国形势迅猛发展,相继解放了辽沈、平津、淮海地区。百万雄师过大江,大半个中国回到人民手中。西北也解放了渭北许多县城.成立以乾县为中心的七县西府分区,对西安形成了包围大圈。西北局为了更好的支援西北解放,特设立一个陕北行署,包括延安、黄龙、绥德、三边和榆林等五个分区,在5月17日成立,5月20日成立了新华社陕北分社,26日成立了陕北群众日报.社长是行署宣传部长吴文遴兼,副社长兼总编辑张潮、副总编辑张增旺、马汉卿等组成编委会,…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信息     
北平解放报和新华社北平分社创建45周年1991年2月22日为北平解放报和新华社北平分社创建45周年。为纪念我党在内战硝烟弥漫年代创建于国民党统治区北平的第二家公开发行的党报,有关的同志和单位在北京科学会堂举行了纪念座谈会。到会的有当年在北平解放报和新华社北平分社工作的余宗彦、于光远、张沛、王康、范无甄、张维冷、刘鸿志、何洛等  相似文献   

8.
新华社江苏分社在江苏省辖市设立的第一个采访机构——连云港采访站于1月21日成立。这是新华社江苏分社与地方共同搞好新闻报道所采取的一个措施。采访站的主要任务是采写报道当地两个文明建设的新经验、新情况,为新华社提供信息、组织稿件,协助江苏分社做好连云港地区的新闻采访和其他业务工作。连云港采访站实行市委、新华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信息     
北平解放报和新华社北平分社创建45周年 1991年2月22日为北平解放报和新华社北平分社创建45周年。为纪念我党在内战硝烟弥漫年代创建于国民党统治区北平的第二家公开发行的党报,有关的同志和单位在北京科学会堂举行了纪念座谈会。到会的有当年在北平解放报和新华社北平分社工作的余宗彦、于光远、张沛、王康、范无甄、张维冷、刘鸿志、何洛等近20位同志。当年承印和发售北平解放报的立华印刷厂、南都巷  相似文献   

10.
增和删     
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初期,我在新华社晋绥总分社和西南总分社工作将近十年。我是一个当记者的材料,但命运偏偏捉弄人,绝大部分时间我在机关里看摊子,这个工作看起来是所谓领导工作,实际上是每日编发稿件,对各个分社的来稿决定弃取,加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前后,国内很多城市先后解放,新华社有关人员跟随解放军进入大城市后,除承担新闻报道工作外,同时也参与接管国民党新闻宣传机构和在当地建立新华分社.  相似文献   

12.
创建和领导华中分社 1942年9月,新华社华中分社在江苏阜宁成立,与当时的中共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机关报<新华报>同属一个机构,刚从沦陷区来到苏北抗日根据地的范长江被任命为分社和报社社长.  相似文献   

13.
进藏小记     
古时候读书人爱咬文嚼字,喜欢把事物的开始叫做“滥觞”,意思是江河之源,水既浅且小,仅能浮起酒杯。我从事记者工作的开始阶段,也是体会既浅,成绩又小,简直微不足道,可能因为敞帚自珍的缘故,所以至今还在记忆中留下一点痕迹。全国解放时,我正在大学中文系念书,埋头寒窗,一心想将来当记者。一年多以后,果然天随人愿,辗转进了新华社西南总分社。进新华社后,满以为该蹲大机关、跑大城市,哪知接受的第一个任务却  相似文献   

14.
蜀言 《四川档案》2020,(6):54-56
<正>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偏居西南一隅的四川还未解放。1949年11月1日,人民解放军发起川黔战役,拉开了四川解放的序幕。解放之初,四川经济凋敝,百业待兴。四川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建立政权、城市接管、征粮剿匪、发展生产......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是齐齐哈尔日报社成立六十周年,也是新华社黑龙江分社成立六十周年,追根溯源,新华社黑龙江分社和齐齐哈尔日报社有着共同的源头,更在工作中建立起默契配合关系。60年来,齐齐哈尔日报社和新华社黑龙江分社在供稿、报道、经营等多项工作中建立起了深厚的合作关系。今年以来,我们两家率先开展"新华社发布"党政企客户端和"中国农讯"客户端的合作,开启了传统媒体联手进  相似文献   

16.
今年2月22日,是北平《解放》报和新华社北平分社创建45周年纪念。20多位当年曾在报社和分社工作过的同志,假北京科学会堂举行了纪念座谈会。曾对报社和分社的创建支援颇多的原城工部文委负责人张青季同志以及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新华社北京分社、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新闻史研究会、北京市党史研究室等有关单位的负责同志也参加了这次座谈会。会上发言十分踊跃,直到延时散会大家尚意犹未尽。关于北平《解放》报和新华社北平分社的斗争历史,以前虽曾有人写过一些颇有价值的文章(本刊总36辑曾发表过一组纪念文章),但往往因为作者对史实掌握尚欠丰富,严格说来还只能算是侧重从某一角度勾勒出一个未臻精确的轮廓,这段新闻斗争历史还待进一步认真研究、总结。去年6月初,部分曾在解放报社、北平分社工作过的老同志共同推定由张沛、岳巍、杨子江、韦韬、孙政组成“北平《解放》报、新华社北平分社史料编写组”,以张沛为召集人,着手组织这次纪念座谈会和编写纪念专刊。纪念会发言和专刊文章,为研究这段斗争历史,总结党的新闻斗争经验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史料。限于篇幅,本刊按专题辑录。由于日久年远,记忆互有出入之处,辑录时未便改动,留待进一步核查。  相似文献   

17.
在巴阿边境采访 作为新华社第一个被派往靠近阿富汗前线地区的摄影记者,我奉命从香港业太总分社出发,于9月19日清晨约5点,飞抵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和新华社伊斯兰堡分社文字记者孙浩会合后,赶到美国驻巴使馆及阿富汗驻巴使馆等高度戒备的区域采访。在美驻巴使  相似文献   

18.
从南京到沈阳 1949年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时候,我是新华社第三野战军总分社22支社的记者。我们随军解放浙江,打到海边停下来,准备进军海上,解放被国民党盘踞的舟山群岛。随后就是打大榭岛,打金塘岛,打册子山,向舟山主岛定海逼近。1950年5月中旬,盘踞舟山的12万国民党军在我军压力下弃岛南逃台湾,舟山群岛全部解放。这年8月,我和王玉章同志奉调回当时驻在南京的新华社三  相似文献   

19.
邓拓是一位著名的新闻工作者.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曾主持中共晋察冀边区党的机关报《晋察冀日报》的工作,同时,还参与了新华社晋察冀分社及总分社的创建与发展,并兼任新华社晋察冀总分社社长.  相似文献   

20.
今年1月,100岁高龄的中国人民大学甘.惜分教授驾鹤西行,这是我国新闻学界的重大损失.笔者以为,新中国成立后,能够称得上大师级的新闻学者,有三位先生:方汉奇、甘惜分和早在22年前仙逝的王中先生.我有幸同这三位先生都有过亲密接触,梳理他们的人品、学品和学术成就,深感受他们的教益良多. 甘老1958年入党,解放后曾任新华社西南总分社采编部主任.1950年起转入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研究,成为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