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侠义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人格构建重要的一面。侠义精神在很多层面更近于是儒家思想的补充和扩张,是诚、信、忠、勇、义等儒家思想在民众中从底层开始的实践和落实。侠义精神在中国民间,受到的更多的是儒家精神的影响,在儒家经典《论语》中,从忠信、勇义、人格自由方向均有对侠义精神的体现。从《论语》的文本内容来分析《论语》中所体现出来的侠义精神。  相似文献   

2.
关羽在《三国演义》中属于最为震撼人心的形象之一,其表现出来的情感力度亦是最为人所称道,"神勇"与"忠义"的高度结合既让他拥有神化般的光辉成就,又是他最终走向死亡的矛盾原因,其情感具有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阐释《三国演义》依存的文化基础,笔者从“拥刘反曹”、“崇尚忠义”、“尚智抑武”三个方面论述了罗贯中以小说的形式,重树了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价值观,对现实界表现出强大反叛性与穿透力。  相似文献   

4.
论《三国演义》中的关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 《天中学刊》2002,17(3):39-42
《三国演义》中关羽的“义”和“勇”极为突出。其“义”乃儒家思想的结晶,表现为多种形式:忠义、信义、恩义、仁义和道义等。关羽之义与勇是融合在一起的,在小说中被加以神化。关羽骄矜的性格弱点也很明显。关羽 崇拜现象与中国传统文化、民众心理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日记》2014,(10):42-42
宁教我负天下人,毋教天下人负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天下动之至易,安之至难。深根固本以治天下。举杯畅饮情何放,拔剑捐生悔已迟。屈身守分,以待天时。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势弱只因多算胜,兵强却为寡谋亡。胜负兵家之常,何可自隳其志。事定之后,乃计曲直,不亦善乎?生得其名,死得其所。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相似文献   

6.
《三国演义》是中国军事智慧在文学创作中的主要体现,它的战争描写在各个方面潜移默化地受《孙子兵法》的影响,二者之间有深厚的结缘关系。探讨《三国演义》对《孙子兵法》思想的运用,对理解《三国演义》的丰富价值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三国》有许多令人拍案叫绝之处,数字即是其中之一。这些数字从一至九,所用最多者是“三”,体现了作者的匠心。数字起到了构成回目、概括内容、构成情节、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三国演义》中描写的自杀事件多为虚构,但却暗示了当时社会政治斗争的惨烈,从中也可以感受到明清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念及信仰。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门岭大战>事件与人物的分析,指出<格萨尔>全文弥漫着一种浓厚的侠义精神,此精神在诗中体现为上中下三个层次:上是普世拯救的"平天下"之侠义精神,中是保全家国的"齐家""治国"之侠义精神,下是救扶弱济困之侠义精神.并以上侠为主线,中侠为辅线,下侠为基础,三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0.
从《三国演义》看养身之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国演义》内容丰富、蕴含深厚,除了表现汉末三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斗争外,还表现出伦理道德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也渗透出养身之道,给人启迪,引人深思。本文从董昭独肥、夏侯啖睛、祢衡裸立、骂人伤身等方面探讨养身之道,以期给今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11.
本文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全面梳理了《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指出:在史传文学与通俗文艺这两大系统长期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双向建构的基础上,元末明初的伟大作家罗贯中,依据《三国志》(包括裴注)、《后汉书》提供的历史框架和大量史料,参照《资治通鉴》的编年体形式,对通俗文艺作品加以吸收改造,并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天才,终于写成雄视百代的《三国演义》,成为三国题材创作的集大成者和最高典范。在论述中,澄清了一些不准确乃至错误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频频出现"叛逃",可分为见利忘义,受惩遭罚,择主事之,不得已而为之等。"叛逃"在道德阐释上虽与正统"忠义"观念相抵触,但在"逐于智谋"、"争于气力"的乱世和惨烈、无道的军事斗争过程中,人们崇尚的是兴邦之才、审时度势之能。士人价值观念与社会伦理之间的矛盾常态化,导致士人文化心态在文学表现中也异常多变。  相似文献   

13.
吴文化是三国文化的主要源头之一,是三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最典型的代表,对三国文化的形成、演变、传承和流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三国演义》罗慕士译本中有关例句及其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分析,进一步丰富模糊限制语应用研究,探索模糊限制语的运用对凸显古典译著中人物性格,实现人物间交际目的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太平记》是日本文学史上第一次大量插入三国故事的战争小说,通过调查《太平记》中三国故事的文献来源,可以描述《太平记》与中国三国故事的文献关系。就目前的文献根据,不能排除《三国演义》影响的可能性,但也不能断言有《三国演义》的影响。至少可以认为《太平记》的大量使用三国故事,说明中世时期三国故事已经较为流行,这是《三国演义》发生普遍影响的准备。  相似文献   

16.
陈绍辉 《鄂州大学学报》2009,16(3):34-36,46
研究和开发鄂州三国文化,确定鄂州在当时的特色和地位至关重要。三国时期的鄂州,作为吴国的帝王之乡,不仅是当时最大的军港之一,而且是当时最大的冶炼和宗教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17.
襄樊三国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三国文化旅游密切相关的几个概念区分,提炼出三国文化的六大内涵,并从做强三国文化龙头、修复三国文化遗迹、构建三国遗产廊道、规划建设岘山风景区、延长三国文化产业链、跨区域联合旅游开发等六个方面提出了襄樊文化旅游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三国演义》是一部伟大的悲剧著作,作者把对于历史主体的深切关注,置于三国乱世这样一个悲剧性的时代背景之上,突出了对悲剧的宣泄以及艰难的理性抉择。这其中包括处于权力巅峰的君主,运筹帷幄的谋臣,驰骋疆场的武将,还有不少节烈的女性。正是由于这些悲剧人物的悲剧人生和悲剧实践,才使得整部小说充满着情感的冲动与理智的压抑,悲剧情绪显得异常真实而复杂,因此被称为"我们民族的雄伟的历史悲剧"。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对于三国历史的传播,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历史演义小说等文学作品以及各种改编形式来传播,另一是由历史学家进行的历史知识普及工作。三国历史的影响非常广泛,但是需要注意处理丢予文学和历史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文学界对《三国演义》主题的探讨一直众说纷纭,终无定论。要正确地揭示其主题,一方面要了解多年来专家们的研究成果,找出其正确性和偏颇性;另一方面应从小说对正面人物形象的塑造中抓住其实质。这样,就可看出《三国演义》的主题应为:通过对后汉三国时期"分""合"历史的演义,颂扬以忠孝仁义为核心的封建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