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记得前辈马凤图先生曾经说:“研究武术的人,不能把《水浒》一般小说看待,它里面有真实可的材料;《水浒》之于武术史,其功不亚于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就你是怎么个读法。”起初漫不经,可日子久了,越发觉得此语有些量。于是,便又打开《水浒》专心致地细读一过,果然与往昔之囫囵枣大异其趣。十八般兵器中的鞭、锏、锤、挝属于短式兵器,可作用过  相似文献   

2.
王连振 《中国钓鱼》2004,(12):M003-M003
《中国钓鱼》2004年第七期“钓鱼人部落”专栏刊登了山西长治钓友王庆荣《善有善报》和湖南衡山钓友韩玉保《华严湖钓得“千年巨龟”》两篇文章,读罢心中为之一震.古人云:“人活百岁德为先”,王庆荣、韩玉保钓友之善举实为难得,此高尚钓德确是我们广大钓友学习之榜样。  相似文献   

3.
李建祯  李仲良 《武当》2004,(7):16-17
太极拳运动,是“天理运人生,人生适合天理”的运动。天人相应.悟道养生。太极拳与哲学之祖——《易经》之五行八卦相照应,由八五十三势组成,分别代表运行之八门方位,与顺逆生克之五行转换:以阴阳鱼之玄机为标志的太极图象征着天地阴阳之无穷变化.太极拳祖师张三丰所传授的“拳诀歌”日:  相似文献   

4.
“广羊”辨     
章琦 《围棋天地》2010,(6):20-21
梁武帝萧衍《围棋赋》开篇有云:“围奁象天,方局法地。枰则广羊文犀,子则白瑶玄玉。”对于“广羊”一词的含义,前贤语焉不详。今人一般解作“羚羊”,原因大致有两点:一是《全唐诗》卷五百八十三和五百八十四收录温庭筠(一作段成式)的诗作《观棋》,其中有“黄羊枰上几成都”之句,  相似文献   

5.
阿句 《精武》2009,(4):56-57
《圣经》上说:“亲近邻舍之妻的,不免受罚”;《拳经》上说:“打骂武林同道的,一定成名”。  相似文献   

6.
常崇宜 《围棋天地》2007,(10):95-96
围棋是中华祖先智慧的结晶,传说肇始于唐尧时期,“尧造围棋,丹朱善之”(战国佚名《世本》)。到了汉魏时代围棋已经十分普及,成为上白宫廷,下及百姓,文武百官,三教九流的共同爱好。围棋之所以朝野流行,主要是它具有三个方面的特殊功能:其一是围棋“易学”,使之有了很强的娱乐功能。在缺乏大众文娱活动的古代,瓜田斗室都可以摆上副围棋,“纹枰对坐”,从容谈兵。其二是围棋棋艺又极深,从纯理论上讲,宋人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曾计算过,围棋的变化无穷,“尽三百六十一路,大约连书万字五十二”。班固《弈旨》称围棋“上有天地之象,次有帝王之治,中有五霸之权,下有战国之事,鉴其得失,古今略务”。  相似文献   

7.
1陈杨二式之相同点 1.1哲理同源 太极拳的太极一词源出自《周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取其含意为至高、至极、绝对、唯一之意;而太极图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用来说明宇宙中阴阳相生相克、对立统一原理的模式图。陈式太极拳是依据中国古代“太极”理论创编的,从其内在哲理上实为“把握阴阳”、“动静结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至本始”。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军事学家孙子在《孙子兵法》《行军篇》中提出的以:“合之以文,齐之以武”为核心的治军思想,对我们研究现代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管理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孙子治军的目标孙子非常重视治军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孙子兵法》中多处论及治军的目标、原则、方法等。如:《火攻篇》中的“安国全军”,使自己的军队在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具有“上下同欲”的政治信念孙子在分析战争致胜的因素时,提出“上下同欲者胜”《谋攻篇》的著名论断。对“上下同欲”研究者有不同的解释,但实质上可以解释为“…  相似文献   

9.
徐达东 《中华武术》2004,(11):57-57
“武玄醉八仙”原名“易道搏技”,又叫“醉道”或“醉八仙”,其产生的确切年代已无从可考,其雏形“修道”大致产生在先秦,汉朝既已形成完整体系。其出处目前仅有的文字记载是生卒年代已不可考、道号“真阳子”的前辈所著的《修真正义》。该文说:“昔太祖修道于上京,入悠然恬淡之境,出痴疯飘逸之形。爰弟子视之谓日:师或醉焉?师日:斯道之真象也,其示与貌,其出于质,夫今汝醉然,或以是名乎?爰此名之初成乃《醉道》也。”  相似文献   

10.
郭礼典 《收藏》2007,(5):139-139
秦代“峄山刻石”俗称“峄山碑”。峄山位于山东省邹县,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经先后五次东巡,“绎山碑”(“绎”与“峄”音同意通)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首次东巡齐鲁时留下的第一块纪功刻石。据《史纪·始皇本纪》记载,秦共有峄山、泰山、琅玡、芝罘、东观、碣石和会稽七处刻石。同为秦丞相李斯所撰,内容无非为秦始皇歌功颂德之词。峄山刻石早往北周武帝时,因常有达官贵人、文人墨客慕名而来,地方官员、当地百姓应接不暇,为此官民共议把刻石推倒、焚毁,以减轻地方负担。在唐代,书法家李阳冰曾有峄山刻石摹本,唐代大诗人杜甫诗云:“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  相似文献   

11.
1949年10月1日下午,中央美术学院的董希文在天安门城楼上目睹了开国大典的壮观场面后,萌发了创作激情。于是,他从1952年开始,到1953年创作完成了长4.25米,高3.33米的巨幅油画《开国大典》,被毛主席称赞道:有我们民族的气派。1959年国庆10周年时,《开国大典》油画作品被选作系列纪念邮票之一的票图,搬上了“国家名片”(纪71)。去年,此票又以“票中票”形式出现在1999-20《20世纪回顾》第5图“开国大典”上。  相似文献   

12.
塞军 《中国钓鱼》2004,(1):50-50
去年10月4日,我刚到班上就有两位工友对着我傻笑,我就对他们说:“你们是不是早饭吃撑着了,傻笑什么?”两位工友说:“老塞,不好意思,你上《中国钓鱼》杂志了,魏黄河在杂志上写了一篇文章把你‘夸’了一通.不信你到邮局买一本看看就知道了。”我听后半信半疑,心想黄河真不错,跟  相似文献   

13.
张方 《精武》2009,(6):23-23
阎志高先师传下的揉筋开胯法——“燕双飞”是导引之术,源于《苌氏武技书》“二十四拳”之第六式“双飞燕子”.乃阎圣道字拳四十法的技击之道,不知是哪位前辈将其易为导引法门,目的是:“常揉两腿根之筋骨核,则筋脉渐长”也。李涵虚先师言:“按摩导引术,易遇而难成。金丹大道法,难遇而易行?”其实,真的行之有效的导引术也很难遇到明师传授,从吕祖的“肘后飞金晶”、华陀的“五禽戏”到“灵剑子导引”,传世的引导术太多了.虽说强身祛病的效果也有一些,可是又有谁真能修炼到地仙的成就。  相似文献   

14.
杨耀增 《集邮博览》2001,(11):30-31
1950年11月间,我和黎震寰合编《新中国邮票手册》。本来打算编写一部图并茂的《新中国邮票图鉴》。这个动议在《新中国邮票手册》的“例言”里.即已阐明,“例言”提到:“敬祈海内先进同好,绳其得失,正其缺谬,俾再版时分别订正,并作编篡《新中国邮票图鉴》之参考”。同时在《手册》的扉页也刊登了全版面的“出版预告”,原计划于1951年春节出书。  相似文献   

15.
“刀”是我国较早出现的兵器之一。《释名》说:“黄帝来首阳山之金始铸为刀?”可见,刀是上古时期的青铜兵器,其历史十分久远。刀在中华武术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甲骨文中,刀字写为“1”样图形,看上去,刀是一面刃,刀锋有后钩,背托以木,显然这种兵器利于斩杀。所以《释名》说刀“以斩伐到其所乃击之地。”《说文》释“刀,兵也。”无疑,刀在冷兵器时代是重要武器之一。  相似文献   

16.
太极拳的确是张三丰创造发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肇平 《武当》2005,(10):35-36
最近.道友介绍我阅读萧天石先生主编的《道藏精华》第二集之五《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笔者在《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卷二《太极长生诀》中,发现几篇有关《太极拳》的论著,足以说明“太极拳”的确是张三丰刨造发明。比如《太极拳论》、《太极拳歌》、《太极七十二图势》等五篇,篇篇都是讲“太极拳”与“行功”之奥妙。  相似文献   

17.
梁永涛 《收藏》2012,(8):73-73
“男钱”是中国古代对一种钱币的称谓,为何称“男钱”?查阅文献资料,发现此提法最早源于唐朝杜佑《通典》:“布泉,世谓之男钱,妇人佩之,生男也。”晚唐段成式《戏高侍御七首》之六云:“诈嫌嚼贝磨衣钝,私带男钱压鬓低。”宋代洪遵《泉志》有言:“旧谱日径寸,重四铢,悬针书,文日‘布泉’。  相似文献   

18.
梅应生 《武当》2004,(11):19-21
杨公澄甫所著《太极拳使用法》所载.王宗岳原序《原文》八十三页有云:“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其中“运劲如抽丝”句,近二十年来,海内外一些太极拳专刊曾发表众多作者对此句的诠释:①从蚕茧向外抽丝,要连绵不断;②如像蚕子吐丝结茧自缚那样均匀不断此两种诠释都围绕蚕茧之“丝”而论,笔者则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9.
循经修太极     
林泉宝 《精武》2003,(8):27-27
经络学说和阴阳、五行、脏腑、营卫、气血等理论共同组成了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从理论到实践,无不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灵枢》云:“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以始,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上之所难也:”说明了经络学说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江西集邮》2006年第5期载有论及“大帅”票文,细读通篇,多为参考早期邮刊资料所成。尤以“大帅”票设计人之说,国内集邮文献多与施秉璋挂钩。1930年3月,施氏在《邮学月刊》1卷5期上撰文《余与张作霖纪念票之关系》,说此票“其图案完全系余所拟”,“至于此次纪念票而有圆数.亦余之提议。”如此.施氏为设计者似乎顺理成章。由于施氏全篇文章大有语病,当时即有人对此持怀疑态度。尔后,施氏一夜成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