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积淀着丰富而深厚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文言文的词汇和语法,文言文中涉及的典章制度、天文地理、民俗风情等古代文化常识,文言文创作中所体现出的作者的思维方式,文言文中所表现出来的古代仁人志士的"志趣"。文言文教学中的文化渗透,从目的看,强调不着痕迹;从过程看,强调深入文本;从结果看,强调水乳交融。  相似文献   

2.
<正>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育中的重难点,要有效解决学生兴趣不高与教学效率之间的问题,就要关注到教育中人的本质,从人的视野看教育及文言文教学,创新教学策略。从传统文化知识、文化价值、道德情感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文言文教学中看到学生角色下人的底色。文言文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学生只有真正掌握了文言文的知识以及深刻的内含才算是打开了传统文化的大门。所以文言文教学对学生的认知成长以及道德情感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重视文言文的教学需要在教育本质上下功夫,只有从人学的观点看待文言文的教学才算是真正的教育,才能让学生在阅读思考中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3.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水平,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传承。作为语文教学需要思考文言文教学的相关问题,本文从初中文言文教学不可忽视的"语文"的源流思考,对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长期以来都是教师语文课程教学以及学生学习中的重难点,同时文言文教学也一直是教学工作中比较滞后的模块。结合中考题、个人的教学体验,从"文""言"交相辉映,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巧用联想和想象,助力学生文言文鉴赏;迁移字词释义,乐学文言文三个角度,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以期培养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文言文阅读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吕洋 《语文知识》2008,(1):43-46
从短期效应看,文言文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我们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从长期效应看,则有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更有助于塑造受教育者的理想人格。基于这种认识,本文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宏观背景,探讨文言文教学的整体设计思路,包括文化层面的设计思路、审美层面的设计思路、策略层面的设计思路等等,拟对中学文言文教学提供理论环节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正>凝练、简约的文言文背后蕴含着厚重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根据文言文的教学价值,从两个"契合"点出发,关注文本的文体特征,感受文言之美。从字里行间聆听古人的教诲,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高中语文文言文的占比越来越高。有些学生觉得这寥寥数语的文言文,意蕴丰富充满生命的活力;有些学生则认为文言文如同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搔首踟蹰难以理解。基于这些情况,笔者从多年的教学经验出发,从文言文的教学内容着手,以《阿房宫赋》为例,从两个"契合"谈谈文言文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前,文言文教学有两个怪现状:一是公开课重"文"轻"言",二是家常课重"言"而轻"文"。这都不是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应有之道。文言文教学要从文本出发,让学生诵读感悟,将文字读通读顺,体会文言文语言表达特点;要从学情出发,展开游戏活动,让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人物的思想性格。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传承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然而文言文教学的现状是教学质量不高,学生普遍存在厌学古文的现象,教学要求和现状之间存在着极大矛盾。本文主要从"为什么学"的角度谈文言文作为语言学习的意义及其传承文化的精神价值,同时就如何充分挖掘文言文教学的有利因素,扭转学生厌学古文的态度,促进学生爱好古文、完善自我方面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言文作为我国古代文化的精华,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不仅是当前高考中的重点考察项目,更是开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大门的钥匙,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陶冶道德情操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就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现状看,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不浓,存在不同程度的畏惧心理,而且不能做到有效地迁移和应用,情形不容乐观。本文主要分析了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提出了文言文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小学高年级教材选入一定数量的文言文既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又为中学学习文言文和课外阅读文言文打下基础。所以,小学阶段文言文的起步教学应该"从抓阅读方法理解文言文","抓语言形式美读文言文","抓审美意趣悦纳文言文","抓文化元素体味文言文"这四方面入手,让学生爱上文言文。  相似文献   

11.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文言文教学在传承民族文化和培养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方面有重要的意义。怎样在教学中把文言文的教学价值传递给学生,是语文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高中文言文教学要做到"言""文"并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教授必要的基础知识,也要帮助学生挖掘文字背后所传达的文化精髓和道德价值,并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只有"言""文"合一,文言文教学才能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2.
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使文言文教学焕发"现代"风采,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深思。笔者认为教好文言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变教师"讲注"为主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文言文教学和其他课程教学一样,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是学生积极参与的前提。因此,教师应摒弃教学中独占课堂、串讲到底的做法,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授课前,教师应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预习中的疑点与学生共同制定教学目标。教学中,凡是能让学生运用工具书、看注释  相似文献   

13.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常常过于功利,教学重心放在文言知识讲解和解题能力培养上,忽视了文言文对学生文化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提升的作用。以《湖心亭看雪》一文为例,从增强学生审美体验的角度出发提出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从而提升学生审美鉴赏的能力与品味,让学生体验文言文之美。  相似文献   

14.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创造的集体记忆与精神寄托,是一个民族的根,想要了解古代文化、传承传统文化,高中的文言文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文言文教学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尝试从四个方面加以渗透。一、强化文言文诵读文言文传承着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精华。通过诵读文言文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文字的音韵之美,还能促使学生"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文言文多是思想内容纯正的作  相似文献   

15.
文言文是中国古人的语言表述方式,其中也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应当为学生渗透传统文化知识,使学生了解文言文中的优秀传统文化。从探索文言文背景知识、挖掘文言文字词含义、关注文言文文化精神等角度讨论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渗透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文言文在当今小学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对小学文言文现状进行分析,从"读思达"教学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文字-文言文、"读思达"视域下小学文言文教学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而提出教师如何更好地运用"读思达"教学法对文言文进行教学。通过"读思达"教学法能够很好地解决学生在学习小学文言文过程中所产生的学习认知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提高学生个人文化修养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中学文言文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在"教"与"学"中存在很多误区。要改变中学文言文教学现状,可以结合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采取一系列策略改进文言文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8.
文言文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在高考试题中占有重要位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言"与"文"之间的关系,实现文言文的"文""言"合一。结合2021年全国语文新高考Ⅰ卷,从炼字炼句、以言带文、文言合一等角度探讨原生态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方法,以期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9.
文言文是祖国的文化瑰宝,是现代语文的源泉,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至关重要.但就目前状况看,文言文教学效率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寓意丰富,意境幽远的文言文,对于现代初中学生来说成了"天书",深奥难懂,佶屈聱牙,使许多学生望而生畏.而在传统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字字落实、句句讲明.先让学生读通,再逐字逐句逐篇翻译,分析主题和写法的满堂灌方式,使课堂气氛沉闷、压抑,缺乏生机活力.久而久之,学生厌烦,教师压抑,以至于学生不喜欢文言文,读不懂文言文.如何让学生学好文言文成了目前中学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笔者认为,文言文教学需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开拓创新.据此,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文本编排,在"阅读鉴赏"中,文言文占了三分之一强,教学文言文,学生从文本中感受到了"文言文"博大精深的内容,领悟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精深的内涵,学习很有兴趣。但要他们具体翻译课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