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习作一直令教师、学生头疼、无措,由此,我们不得不反思、追问两个习作的根本性问题:习作是用来干什么的?习作教学要站在谁的立场?一、习作教学应从生活需要出发 “语文课程标准”对习作提出的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句话告诉我们:第一,习作是表达自己的情感、思绪,说出自己的真话、实话、心里话;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这样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的习作教学:“习作即生活”,学生有生活为什么写不出表现自己真实生活的习作?这表面看似是学生习作中存在的困难,其实,折射出我们习作教学的不足。习作的目的不是为了应试,不是为了成为文学家,而是表达个人思想情感的需要,因此小学生习作教学应关注“人”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一个灵动的世界.可我们发觉在作文教学中.孩子们笔下的生活是那样黯淡无光.都是充满空话、套话的“得意之作”。新课标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有创意表达。”这里就提出了一个习作的源头问题。多年的习作教学发现.只有开生活之源,才能扬个性之帆:只有让学生用生活的理念指导自己的习作.把日常生活和习作练习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以创新为核心.贴近生活.凸显个性,充满生命活力”的习作大课堂.才能写出富有灵性、个性的习作来。  相似文献   

4.
要实现习作教学的总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教师首先必须关注学生习作活动的过程,精心策划,想方设法让习作成为他们生活的需要.带着这样的思考,结合一次科学实验的习作教学,做了不同的活动策划.  相似文献   

5.
张常清 《教师》2012,(27):62-62
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能不拘形式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要求教师“为学生的自由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那么,究竟该如何让习作充满生命的激情与活力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在生活中体验、感悟用眼睛观察事物的表面,用“心”去体验,则能捕捉到自己内心的情感反应。这种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只有在生活中才能培养和练就。所以,我们应该把学生的目光引领到生活中去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情趣,让他们的心灵在生活中自由地徜徉、尽情地放飞。这样,他们才能从生活中汲取到鲜活的血液,书写出他们对生活的感悟与理解。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也认为“应打开教室的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他们的感情经验,激发他们作文的欲望。”二者的观点都是习作必须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源。而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恰恰是完全面向学生生活领域的。如果语文教师能因校、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挖掘各种教学资源,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就能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习作资源,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最终达到“乐于写作、学会写作、善于写作”。  相似文献   

7.
<正>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是运用语言文字交流和表达的重要方式。目前,许多学生都是"眼看着事物的形象,笔下却形容不出来",这一直都是小学生习作的一个难点。我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素材就是习作的直通车,它能引导学生发现生活,贴近生活,走出书本的约束。学生常常在习作中不知道写什么,这就需要他们去亲身经历,深刻体会,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出他们自己的见解和真情实感。如果没有  相似文献   

8.
李祖成 《福建教育》2005,(10A):26-27
习作是学生生活的反映,更是心灵对话的自然产物、生命的自由表达。引导表达是作文指导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习作出现“内容平淡”、“缺乏真情实感”、“词不达意”等表达问题的重要原因是他们的“生命”游离于习作之外。因此,如何在作文指导中帮助学生实现“生命在场”便成了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9.
当前小学生习作的消极心理仍然比较突出,这种现象和作文教学普遍忽视培养学生习作动机有关。我们应该尽量淡化习作教学的痕迹,关注学生的表达需要,让学生在“需要”的驱动下产生习作动机。具体策略:一、捕捉“需要”,激活习作动机:在人际交往中捕捉“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捕捉“需要”。二、设置“需要”,诱发习作动机:设置一个表达的情境;设置一个倾诉的对象。三、回应“需要”,强化习作动机:直接回应——延伸交流情境;书面回应——发表阅读感受。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习作要:“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就明确提出了习作指导应从生活入手。学生习作最要紧的是引导学生写他们自己的生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余秋雨先生说过,作文是“生命与生命之问的表达与沟通”.而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不能复制的个体,他们有着全然不同的先天禀赋和生命体验:因此,作为生命个体“反映生活、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形式——作文,直当具有个性.然而当前学生习作几乎千人一面、众口一词,属于“这一个”的独有体验、独到见解、独具匠心日渐稀有,一句话:“作文个性弱化”了,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身前背后,总能听到学生说:“我不喜欢习作.”“我的习作怎么写都是一个样,没有什么提高,没兴趣.”究其原因,皆因习作很难.因此,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体验成功,是小学习作教学的关键所在. 一、在生活中积累素材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习作与生活密不可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孩子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这也为他们的习作提供了大量丰富的素材.  相似文献   

13.
综观小学生的习作,能表达真情实感的较少,其内容也总是写看见的多,听到的和想到的少,而所写看见的,却都是生活现象(第一原始现象素材)的堆砌,并不是加工过的(围绕题目和注入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材料组成。由此看来,要使学生的习作表达真情实感,在引导学生写所听、所想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训练他们“加工”生活现象素材,只有将素材“加工”成材料,写出的才是能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习作。  相似文献   

14.
综观小学生的习作,能表达真情实感的较少,其内容也总是写看见的多,听到的和想到的少,而所写看见的,却都是生活现象(第一原始现象素材)的堆砌,并不是加工过的(围绕题目和注入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材料组成。由此看来,要使学生的习作表达真情实感,在引导学生写所听、所想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训练他们“加工”生活现象素材,只有将素材“加工”成材料,写出的才是能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习作。我们平时主要教学生怎么积累材料,而怎么“加工”材料却讲得少,甚至没有提及过。事实上“,加工材料”并不是很深奥的事,就是把生活现象的素材,整理成能围绕题目…  相似文献   

15.
邢艳萍 《小学生》2010,(2):45-46
对于习作的教学,我认为:生活是习作的源泉,个性是文章的生命,文章不能缺乏个性的色彩。新《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习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作文提供有利条件和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因此。在新课改的浪潮中,我们应关注学生个性生命潜能的开发和写作主体个性的自主发展,使学生爱上习作,爱上语文。  相似文献   

16.
我认为 :体验生活、表达自己 ,努力回复写作教学的生命性 ,应成为写作教学的价值追求。回归生命 ,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在宝贵的习作生活中能感受语言的魅力 ,能在丰富绚丽的语言世界中 ,获得人与世界的亲近与交流 ,获得个体精神的丰富 ,并最终获得一种诗意地表达生活的方式。作文教学应张扬生命意识。一、走进思考 :生活自然的关注思辨自由成长的生命应最少受到拘限 ,并通过思考、思辨而不至于浑浑噩噩。我们的学生曾批评新教材写作“缺乏有味道有深意的新题设计 ,都是什么‘难忘的假期生活’、‘我的老师’之类 ,好像从小学到高中写的全是这…  相似文献   

17.
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网络的出现,为作文教学展示了一片崭新的天地,为学生习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因为"习作是表达和交流的需要,它是为生活、为人生的,也是一种生命的活动,是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多媒体网络的实践,需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就离不开表达和交流。它能让习作真正成为学生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它能引导学生用心灵去...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学生实际”的内涵比较丰富 ,既指学生生活依存的客观实际 ,也指学生认识客观现实的主观实际 ,还指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实际。“学生实际”是学生习作过程中表述和交流的对象。作文教学只有引导学生“关注现象 ,热爱生活” ,才能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运用中“易于动笔”,在生活需要的驱动下“乐于表达”。一、真实服务自我作文主要用于交际活动 ,但也是自我服务的需要。如因事因物因人而有感于心 ,一时文思泉涌 ,不吐不快 ,流于纸上进行情感宣泄 ,这就是自…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学生实际”是学生习作过程中表述和交流的对象。习作教学只有引导学生“关注现象,热爱生活”,才能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运用中“易于动笔”,在生活需要的驱动下“乐于表达”。《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界定“生活”的:“人或生物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实践证明,生活越充实,作文内容就越丰富,学生才会写出令人耳  相似文献   

20.
胡茂山 《成才之路》2009,(25):38-39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新的作文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更多地关注儿童的生命状态和精神愉悦,使作文教学在儿童与作文之间形成“相似的和谐的振动”。我们的习作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让学生的习作因生活而显精彩,因生命而显灵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