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将“时滞”引入了“人-环境-人”传染病模型的反应扩散系统.并对该系统进行了分析.将其行波解的讨论转化为对二阶常微分系统的上、下解的讨论.通过上、下解方法证明了具有时滞项的传染病模型的行波解的存在性,发现行波解的波速范围随时滞的增大而扩大.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一类具有离散时滞的非局部单物种种群模型的行波解的存在性,证明了当时滞充分小时,方程具有连接两个平衡点的单调行波解。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一类具有离散和分布时滞的恒化器模型,得到了时滞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当时滞小于临界值时,正平衡点是局部渐近稳定的;当时滞经过l临界值时,时滞破坏了正平衡点的稳定性,Hopf分支产生了一族经过正平衡点的周期解,并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结果.  相似文献   

4.
文章中考虑了一类具有非局部时滞的扩散单物种食物极限模型的波前解的存在性,证明了当时滞充分小时,方程具有连接两个平衡点的单调波前解.  相似文献   

5.
应用上下解和迭代方法研究了一类含多个离散时滞的单种群模型,得到了该方程周期解的存在唯一的一个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一个带有时滞项的描述肿瘤生长的数学模型解的存在唯一性,时滞大小为细胞从开始分裂到新个体的形成所需要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时滞双曲型微分方程的双周期解的存在性.利用时滞条件,我们建立了双曲型方程的双周期问题可解性定理.  相似文献   

8.
利用重合度理论讨论了一类具有多个时滞的微分方程的周期解的存在性,获得了多个时滞微分方程至少有一个正周期解的充分条件,这些结果改进和推广了一些已知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研究一类非拟单调的二维格上时滞微分方程的行波解.通过构造两个上下拟单调的时滞微分方程,并利用Schauder不动点定理建立了行波解的存在性.所得结论对所有的时滞成立.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讨论了一类带有扩散和时滞的捕食模型.获得了系统解的一致持久性的条件,并应用特征值理论和抛物方程的比较原理证明了模型解的一致持久性,同时还可以看到系统解的一致持久性与时滞无关.  相似文献   

11.
浅谈多普勒效应与多普勒测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声波和光波多普勒效应的区别与联系,并以多普勒测带为例讨论声波和光波多普勒效应在测速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双相各向同性介质模型,推导了双相各向同性介质中波动方程的有限差分格式,并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弹性波在双相各向同性介质中传播时除了存在常规的快纵波(qP1)和横波以外,还存在慢纵波(qP2),并且慢纵波的速度明显小于快纵波.  相似文献   

13.
冲击氧化铝单晶中失效波弛豫时间因子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冲击动压为133GPa的氧化铝单晶的冲击实验中,测量了在850nm处冲击氧化铝单晶的辐射曲线,发光信号显示被冲击压缩的单晶中存在延迟发射现象;该现象表明氧化铝单晶在冲击波到达后经历了一个再压缩过程,该过程可用失效波解释;通过实验曲线拟合到在133GPa下失效波的弛豫时间为0.107ms/cm.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推导说明德布罗意波的波速、波长和频率三者之间,并不满足机械波和电磁波等经典波所遵循的关系,其波长、频率也不具有经典理论所描述的物理意义。其原因是德布罗意波并非经典波的简单再现,波粒二象性所指的“粒子性”和“波动性”都是具有独特含义的。  相似文献   

15.
在输入信号方波的刺激下,网络具有如下的动力学特征:如果输入的方波的周期是网络延时的整数份之一倍,则在输入信号停止后,网络的总活性还能保持着以输入方波的周期(节律)进行振荡;如果这一关系不能满足,则在方波停止输入后,网络的总活性是不能再以方波的节律进行振荡,甚至振荡的图像是混乱的.通过引入同步度的概念,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滤波是一种运用广泛但耗时的图像处理技术。模块化技术利用程序局部性加快矩阵运算。将其应用于滤波处理的实验表明,模块化并不能明显提高滤波性能。PHiPAC程序化技术是提高运算程序性能的指导方针。论文提出了一种结合模块化和PHiPAC程序化技术的加速图像滤波处理方法,同时给出了优化的模块大小。结果表明,此方法能有效地优化滤波处理的数据访问模式,从而使二维和三维图像滤波处理速度提高3至7倍。  相似文献   

17.
阐明了常见的水面波产生的原因和形成过程,导出了水面波传播速度的计算式。  相似文献   

18.
超声波热效应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一定会产生热作用,这种热作用可使传播介质温度升高,温度升高的速率可以计算得出。超声波的加热作用是其被应用的主要基础之一,并促使超声波在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