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古埃及文明留下的文化遗产中,除了反映下层劳动人民生活劳动的形象,引人注目的当属国王法老,其他还有王室贵族、祭司、官吏、军官、士兵等,他们多以木雕、石雕、石刻等文物形式展现,栩栩如生,共同构成了古埃及社会的群像,从中可以瞭望到古埃及社会组织结构和各阶层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2.
何绵山 《寻根》2007,(4):21-27
谚语是汉语言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源自人们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是人们生产劳动和生活经验的总结,反映了人们的思想和智慧。谚语的表达,虽  相似文献   

3.
各国货币上的图像从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国情和风貌。除了特有的山水风景、动植物和文物古迹外,还有领袖和名人图像。 人民币上印有手握拖拉机方向盘的妇女和正在劳动的车工,反映和表现劳动妇女在新中国当家作主的主人公的伟大形象。在新发行的100元票上印有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体现了人民对开国领袖的崇敬和怀念。  相似文献   

4.
《诗经》不仅是中国韵文的源头,诗歌的起点,而且是西周和春秋时代的人们给后人留下的一部全面反映当时社会情景的伟大史诗.它形式多样,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统治与制度,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而且,有许多诗文还与法律制度有关,以下对《诗经》中有关周代法制方面的内容试作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5.
在非洲西部距离大陆500多公里的大西洋上,散落着大小18个岛屿.岛上椰林密布、碧绿成荫,从飞机上向下望,犹如漂浮在烟波浩瀚的海面上的几片绿叶,这就是佛得角共和国.岛上的居民基本为混血的佛得角人,他们多数是奴隶贸易期间留居在此的黑人奴隶的后裔,又与葡萄牙人混血,被称为葡非混血种人;还有一部分是欧洲人的后裔.全国居民绝大多数信奉天主教,其余则信奉穆斯林和传统宗教.因而,佛得角人的婚礼习俗既保持着非洲居民的传统做法,又强烈地反映出欧洲居民的礼仪色彩.在佛得角,男女青年的婚事不像非洲许多地方那样,经媒人牵线,由父母做主:这里的年轻人通过田间劳动或社交场合相互接触,彼此有了一定的感情后,便开始谈情说爱.如果小伙子爱上一位  相似文献   

6.
<正>群众文化是一种社会历史文化现象,它是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的,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群众文化。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创造了人,通过劳动,使人创造了语言,产生了思想意识,并且有了创造工具的  相似文献   

7.
《世界文化》2010,(11):F0003-F0003
蒙卡奇是匈牙利画家,师承库尔贝的写实主义画风,思想上倾向民主主义,同情劳动者和底层人民,与其所处时代的上层社会拉开了距离。他的名作《死牢》《背柴禾的农妇》《流浪者》及《罢工》等均反映了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色彩浓烈写实,形象严谨厚重,极富视觉冲击力。  相似文献   

8.
张韶华 《寻根》2022,(1):112-117
元朝时期,火葬颇为流行.由于版图广袤、族群众多,元代的火葬风俗具有多元化色彩.这其中,有两个比较特别的现象:一是道士使用火葬;二是畏兀儿人效仿汉人,将骨灰包裹成人的模样.前者关乎火葬行用的人群,后者涉及死者骨灰的处理方式.两者在纷繁复杂的元代火葬风俗体系里处于边角的位置,但其存在也反映了元代火葬流行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9.
《寻根》2017,(1)
正西藏是一个有许多高原特色文化的地方。西藏人不仅身材健硕,而且心态也非常好,吃苦耐劳,西藏特有的这种"打阿嘎"体力劳动,就反映出西藏民众独特的乐观心态和文化风貌。传统悠久的"打阿嘎"当我们行走在西藏,会时常不经意地在一些建筑工地、寺院和一些重要建筑物的维修场所,看到一种有趣的劳动场面:一群男女队列整齐地手握木棍连着石饼的一种  相似文献   

10.
马撒·格雷厄姆是美国当代杰出的舞蹈艺术家、编舞和舞蹈教育家.在长达70余年的舞台生涯中,她为美国现代舞剧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格雷厄姆毕生的奋斗目标就是用舞蹈这种艺术形式表现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她的舞路极广,既演严肃庄重的悲剧,又演轻松欢快的喜剧;既有描写宗教内容的,又有反映爱情主题的.无论在哪种舞剧中,她都能够深刻地表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喜怒哀乐皆成舞,向往追求寓剧中.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代天人关系思想统辖下,自我、社会、自然和天道构成灾难发生不可分割的四维关系.儒释道都反对孤立的看待自然灾害,而主张将其定位在人天关系之中.本文认为,当今各种灾害已经形成一种具有群体文化精神反映的灾难记忆.由于全球化和发达资讯技术的叠加效应,灾难感已经复制到全球各个角落,成为超过社会发展问题的人类生存状况的关键问题,灾难焦虑成为重要的生存焦虑.站在今天的角度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对灾难问题的思考,应对其进行细致的辨析、释义,寻找思想的启迪和现实的意义.文章从四个方面论述:1.天人之和灾难观的本体论命题:物我一体,天下有道;2."天人之和"灾难观的认识论命题:内外之和、自然与人的整体性问题;3.方法论:天地为万物之根,圣人学习天地,人身运度是天地之模拟;4.生态伦理:善恶报应与天、鬼、神、天神;5.灾难焦虑感:征服,还是守望自然?  相似文献   

12.
德国政治局势的变革给电影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柏林墙的坍塌把本来就充满生机的纪录片推向了新的高潮,人们通过电视录像把这段历史深深地印在了记忆中.反映这一题材的故事片也非常突出,尤其在青年一代导演的作品中.乌尔里克·奥廷格尔的《用倒数计算的时间》(1991)让观众重新认识德国货币统一前10天的情景;海因茨·布林克曼和约亨·维索茨基合导的《到花园来》(1991)通过原东德社会的三个局外人反映了过去东德的毁灭和在这个  相似文献   

13.
上劳动课 1960年,我们小学生除上文化课之外,每周都有三四次劳动课要上,班级里有学习委员之外还有劳动委员协助老师安排劳动事宜.春天要去帮农民积肥,夏天抢收抢种,秋天拾谷穗,冬天要帮农民运肥.总之,一年四季的农事活动学校都要组织小学生参加.学习到了很多课本之外的知识,让我们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姓氏趣谈许美华大家都知道,斯大林这个姓是他投身革命后的化名。“斯大林”的原义是钢铁,寓意着革命到底的坚强意志。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的姓是他的笔名,在俄语中是痛苦的意思。高尔基用“痛苦”做笔名发表了大量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生活的小说和文章。俄罗斯人和中...  相似文献   

15.
李超 《大理文化》2013,(6):79-84
"生产队"早已成为历史,但父母和我们这代人青少年时期都在生产队劳作生活过. 那时,几亿中国农民都劳作生活在生产队,不少城市居民和知识青年也都要下到生产队劳动学习.现在五六十岁的许多国人都有着许多关于"我们生产队"集体劳动的深刻记忆.  相似文献   

16.
《寻根》2017,(1)
正始建于春秋时期、完成于战国时期的齐长城,距今已有2600余年的历史。它横亘山东,几乎把山东省分为南、北两半,蜿蜒于1518座山峰,途经19个县市区,全长1237.8里,史称"千里齐长城"。齐长城规模壮观,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体现了齐国作为春秋首霸和战国七雄的雄厚国力,反映了东方泱泱大国的气势雄风。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拥有历史悠久、风格多元的灿烂舞蹈文化。青海大通县出土的舞蹈纹陶盆,向我们展示了五、六千年前新石器时代先民们戴着尾饰走向一致的、舞姿整齐的集体歌舞场景。内蒙的阴山岩画、乌兰察布岩画、广西的花山岩画、云南的沧源岩画、新疆的呼图壁岩画、宁夏的贺兰山岩画等,描述了人类在求生存图发展的艰苦历程中留下的种种历史印迹,其中也包含了创造和发展舞蹈艺术的轨迹;比如先民为获取生活资料进行狩猎等劳动而产生的模拟鸟兽舞,这类舞蹈既是劳动生活的反映,又有图腾崇拜的遗迹。直到今天中国各地还有数不清的拟鸟兽舞,如狮舞…  相似文献   

18.
川江号子     
川江号子,是四川各地通航河流、湖泊船工号子的统称,是船工、纤夫在长期推船、拉纤的艰苦劳动过程中,为了协调步伐,统一动作,鼓舞士气,激励劳动情绪,齐心合力,战胜险滩恶水,保障船只安全航行,在实践中创造的船工、纤夫劳动的歌.  相似文献   

19.
《伊索寓言》原是在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喻故事,后来被搜集在一起,并加入了印度、阿拉伯和基督教故事,都归在公元前六世纪一个聪明的奴隶伊索的名下,共收故事约350篇。《伊索寓言》中有许多故事反映了阶级对立关系,如《狼和小羊》。寓言中有许多故事把压迫者比作豺狼、狮子、毒蛇、狐狸,谴责了他们为非作歹、残害人民的暴行。寓言中还有许多故事总结了古代劳动人民斗争经验和生活教训的哲理。如《农夫与蛇》,教导人们对敌人不能仁慈,《猫和鸡》,要人们对敌人提高警惕;《农夫和儿子们的争吵》,说明团结才有力量;《龟  相似文献   

20.
羊雪芳 《大理文化》2005,(6):45-297
大理剑川白族地区流行着一种古老的民俗"邀秧丛".这原本是春耕栽插时的劳动生产组织形式,但聪慧的白族先民在里面注入了浓厚的文化色彩,使"邀秧丛"的生产活动显得格外地喜庆愉悦.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过三个大年,不抵过一个栽秧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