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思想既有相同点,也有明显差异,相同点一方面表现为均有“尚中”的倾向,另一方面表现为其所尚之中均非一成不变之“死中”,而是因时而化的“时中”;差异表现为其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各不相同——一为中和,另一为中正。分析比较其中庸思想不但对于理解两人的思想,而且对于中西文化比较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财富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追求目标,而财富的合法性是伴随人类整个发展过程的重要历史命题,也是财富问题的关键所在。围绕财富合法性问题,通过对亚里士多德和孔子财富观的比较,分析他们对财富本身、财富获得、分配、使用合法性的道德阐释,以期对今日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财富的恰当行为提供伦理上的合法性支持。  相似文献   

3.
正确理解孔子的“中庸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毅 《九江师专学报》1996,15(3):41-43,21
孔子“中庸之道”的本意是什么?历来众说纷纭。本文从伦理学、哲学、动机与目的等角度,对“中庸之道”的内涵进行了新的阐释,并认为孔子在提出“中庸之道”时运用了“三分法”。  相似文献   

4.
从词义演变的角度分别探讨"中"与"庸"词义演变过程,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中庸"的内涵;并结合《尚书》《周易》等古文献资料来考证孔子"中庸之道"渊源,澄清了长期以来对"中庸"的一些误解。运用以经证经的方法,以《论语》中的某些章句为例来阐释"中庸之道",为正确理解中庸之道的内涵提供了具体的范例。探讨"中庸之道"的原则,为正确运用"中庸之道"提供了依据。中庸之道无论是作为儒家的最高道德还是一种方法论,在当代皆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宝贵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孔子是东方传统文化的创始人,亚里士多德是西方传统文化的源头人物。在伦理思想上,孔子在中国首倡中庸,亚里士多德则在希腊强调中道。中庸思想在孔子的伦理思想中以及中道思想在亚里士多德的伦理思想中占有极其最高的德性。他们的思想内容在一些方面表现出惊人的相似,但由于二人所处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制度不同,看似相同的思想也有不同的认知内涵。  相似文献   

6.
孔子的中庸之道,从方法论角度来看,强调处事的恰当适度、无过不及;从个体的内在心境角度看,追求心灵的平衡稳定、和谐自然。当代大学生心理困扰和心理冲突明显加剧,认真分析和研究孔子的中庸之道,对加强大学生的内在修养、提升其心理素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都十分关注审美活动中的艺术对人格的影响。他们的艺术──人格理论既有相同之处,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对于他们的艺术──人格理论的内涵、目的指向、塑养方式等进行跨文化的比较研究,可以探寻中西不同社会历史条件及文化背景下各具特色的艺术观、美学观(美育观)。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进行描述性的探讨,比较分析了两种不同文化背景和地域下产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共性与差异,目的在于促进东西方教育思想理论和实践模式的相互理解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理想人格是人们向自己提出的道德上应有的完美人格形象。本文从理想人格的基本内涵、修养方法和道德规范三个方面,对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的理想人格理论进行了比较,试图使人们对中西古代理想人格理论有一大致的了解,从而为新时期我国理想人格的建构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理想人格是中西古代人生哲学所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本从理想人格的品质、修养方法和人生实践三个方面,对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的理想人格学说进行比较研究,力图使人们对中西古代理想人格学说有大致了解,从而为新时期理想人格的建构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同为公元前5世纪左右的大思想家,孔子和亚里士多德分别对中西方产生深远影响.孔子的中庸思想与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思想相比较,两者存在将中庸之道视为最高德性,都认同中庸之道是相对的中道,不是僵化的中庸之道;而两者的差异之处在于孔子的中庸思想是先验人性论,讲求的是道德义务,重视社会的和谐稳定,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思想是经验德性论,讲求意志的自由,崇尚个人的感受。  相似文献   

12.
中庸之道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庸,从思维方法论的角度说,即是在诸多矛盾中,研究什么是事物所处的最好状态,以及如何达到这种最好状态的方法。中庸的最基本的核心,一是主张“执两用中”,反对“过”与“不及”;二是和,它是以承认对立并保持对立为前提的,和是对立的结合,不是对立的泯灭。运用中庸的方法论,扣其两端,分析正反两方面的情况,然后执两用中,确定事物的量与质,这样便可通达事物,实现主客观的一致,。  相似文献   

13.
孔子的德治论和亚里士多德的法治论作为人类社会秩序合理有序构建的最早探索,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和深远的影响。本文从孔子和亚里士多德不同的政治伦理追求、不同伦理秩序的建构及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三个方面论述了孔子的德治论和亚里士多德的法治论的构建及对当前中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孔子、亚里士多德的教育哲学作为东、西方教育思想的源头 ,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首先从五个方面介绍了孔子和亚里士多德教育哲学的内容 ,接着分析了两者的异同 ,最后对可供我们今天借鉴的方面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15.
赵永奋 《海外英语》2014,(10):82-84
孔子和亚里士多德分别被认为是东西方教育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两千多年前他们都提出了自己的教育理论,这些理论影响直至今天。作者试图从教育的目的与内容、教育的对象与主体等方面着手,探究这两个形成于古代不同时间、不同地域却影响深远的教育理论的同异。  相似文献   

16.
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生活在东西两个不同的古文明国度里的两个伟大的学者,在他们诸多深刻丰富的思想中都包含着一个相同的思想:中庸为善。本文从道德标准、政治思想原则、美学原则三个方面论述了两人中庸思想的内容特点,并对其思想的形成原因分别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7.
孔子和亚里士多德同是中西方历史轴心时代的文化巨人.同时,他们也是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两人关于文艺相关问题的观点,尤其是兴观群怨说和卡塔西斯说的提出,都强调了文学的社会功用,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8.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是中西方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两位思想巨匠,而二者对人性观却作出了截然不同的价值判断,这促使中西方文化形成了不同的价值取向,进而促使中西方法治发展走上了两条完全不同的路。以孔子与亚氏的不同人性观为起点,进一步分析两位先哲不同的法治观及由此对中西方法治价值选择产生的不同影响,可明晰中西方法治发展之异的思想根基。  相似文献   

19.
孔子和亚里士多德都认识到人类有同群的需要和过美好生活的愿望,分别提出了"仁"和"友爱"的概念。"友爱"中所包含的"从属关系的友爱"与"仁"的根本——"孝悌"非常相似。这种相似的根源在于先秦与古希腊社会的结构和发展历程的相似性。进行这样的比较,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两位东西方大师的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20.
亚里士多德以中庸之道构建自己的共和政体理论,来寻求城邦政治的和谐与长治久安。在亚里士多德的共和政体理论中,中庸之道不仅仅是一种分析和构建城邦政治体制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中庸已成为其对共和政体理论与现实构建中的价值评判与伦理诉求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