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中国学史上,盛唐诗人的生活态度是比较独特的,这是一群既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远大政治目标的理想型诗人,又是一群有着深深生存忧患的苦闷型诗人,在他们的生平经历和诗歌主题中,生存忧患表现得相当普遍,这种忧患感来自于诗人理想的幻灭,情感的失落,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来自外在的“反实现”因素及诗人与生俱来的政治先天不足。  相似文献   

2.
李晶  刘晖 《教育导刊》2010,(3):8-10
本文着重综合概括存在主义者们关于人及人性的论述,试着提炼为"存在人"的人性假设,并探讨它的特征:自为性;自由性;超越性。认为"存在人"的人性假设的教育学意义是:为强调教育的对象是能动主体的存在提供人性上的依据;教育应引导人由"自在"走向"自为";教育应引导人追求自由和超越。  相似文献   

3.
在欧洲哲学存在形而上学的历史进程中,巴门尼德卓越地提出存在存在的斯芬克斯之谜:何以存在存在而非存在不存在。柏拉图把存在理解为自身同一性,亚里士多德把存在理解为实体,阿维森那把存在理解为偶性。托马斯的存在形而上学把存在理解为作为纯粹存在的存在行动。作为中世纪经院哲学启示原理的形而上学阐述,托马斯的形而上学存在论在欧洲哲学史中实现着存在形而上学的革命。  相似文献   

4.
人作为人的存在及其教育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文章从教育哲学的视角探讨人作为人的存在特征、问题及其教育。文章阐释了人作为人而存在的“绝对性”、“意向性”、“文化性”、“时间性”、“语言性”与“独特性” ,分析了由此产生的人作为人而存在的基本问题———“死亡”、“奴役”、“有限”、“孤独”、“自我认同” ,并将其区分于一般意义上的生存问题。文章最后区分了“存在教育”与“生存教育”两个概念 ,就如何在学校情景中进行存在教育提出了一些初步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诗人的发问     
在绚丽多彩的古诗词里,有很多传诵千古的发问。它们有的令人深思,有的寄托着强烈的感情,还有一些则是自问自答,引起话题。让我们去看看这些诗词中的发问,有多少你已经知道答案。辽远的问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忧伤的问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南唐】李煜  相似文献   

6.
我将教育家的社会责任和存在意义概括为“引领”。 以更崇高、更远大的教育理想引领。当下教育带给我们很多困惑和挑战.是高扬理想还是屈从现实,当代教育家们有责任作出示范和指引。我们需要培养的是“一个完整的人”,关注的应是学生的长远利益和生命质量,而不是培养只得到某一方面发展的人,“分数至上”、只顾眼前得失都是不足取的。  相似文献   

7.
我的外婆是个地道的农村人。她没有上过几年学,但是现在却成了我们家的诗人,整天诗不离口。我们一起来瞧瞧诗人外婆一天的生活吧——每天天一亮,外婆就跟着大公鸡的啼鸣,背着古诗起床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外婆平时是说方言的,但一背起诗来,哟,那普通话说得可真好!等到太阳挂在头顶上了,外婆会  相似文献   

8.
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是低碳经济的特征表现,低碳经济的本质在于改善人类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实现人安全地生存和发展。人既是一种自然存在物,有其自然存在对象,又是一种社会存在物,有其社会存在对象。低碳经济的实践一方面通过改变人的自然存在对象从而变革作为自然存在物的人,另一方面又通过改变人的社会存在对象从而也变革着作为社会存在物的人。在这种实践过程中,低碳经济和人的存在逐渐实现着它们的本质统一性。  相似文献   

9.
存在的虚无与意义的追问--鲁迅的生命哲学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与意义的失落与寻找,是20世纪中外思想大师们共同关注的问题。鲁迅对生存的孤独、惶惑、绝望、虚无与荒诞有痛切的体验和深刻的反思,在对绝望的反抗中,寻觅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实教育中师生冲突事件的频发,学校教育中遗忘人、歧视人、压抑人、摧残人等非人道现象,本文从人的存在性角度出发,阐述教育和存在性的"人"的密切关系;探讨"人"的存在性特征及其对教育的启示;勾勒"人"的存在性教学图景,试图在一个教育理念分崩离析、人的理念彻底碎片化的时代里回归教育之本真。  相似文献   

11.
约翰·福尔摩斯是蜚声世界文坛的英国当代小说家,其代表作《法国中尉的女人》以其深刻的主体、丰富的内涵以及独特的叙事结构备受广大读者和评论家的喜爱。这部小说讲述了男女主人公查尔斯和萨拉经历了种种选择和抗争,摆脱了世俗偏见,最后走上了自由之路,使得该小说散发着哲学的智慧与文学的美感。基于此,主要从小说主题和创作技巧的角度探讨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所蕴含的存在主义思想,为解读这部小说提供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盛唐诗人之间具有深厚的友谊,主要体现在对友人落第的安慰、对友人遭贬的同情、友人之间的惜别之情甚至死别之情、对彼此人品和作品的赞赏等诸多方面。盛唐诗人之间这种深厚的友谊,对我们理解盛唐的时代精神、文人风貌乃至诗歌创作等,都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人是一种意义性存在,人要存在就应该而且必须追寻人生的意义。对有意义的存在的关注是做人所固有的——它是强大的、基本的、发人深省的,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中。意义为人的生活确立根  相似文献   

14.
刘山发 《教师》2010,(22):11-12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新的气象。它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为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全人类解放做出了贡献。随着社会的进步,马克思主义也在不断地创新,与时俱进。它为当代一些热点问题指明了方向,在当代社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在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具有代际意义、政治意义和存在意义。师生关系的代际意义主要体现在伦理意义上的关爱和文化传承两个方面,它是教育之所以存在的基础。师生关系的政治意义主要体现和渗透在师生在课堂时间和空间的使用上,是师生交往的外在形式。师生关系的存在意义关注教师和学生所处的具体处境,从本体论的角度看待师生关系对学生学习的意义,是师生交往的目的指向。师生关系的这三重意义均以相互尊重和承认为核心。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新的气象.它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为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全人类解放做出了贡献.随着社会的进步,马克思主义也在不断地创新,与时俱进.它为当代一些热点问题指明了方向,在当代社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石立干 《文教资料》2006,(27):80-81
史铁生的诗学,是关于人的意义之在的存在诗学身体和精神所遭遇的“极限情景”是其诗学的逻辑起点。史铁生关切生命的过程、迫近心灵的自由、深入艺术的根基和寻求超越之路的诗学理念,确立了他探询生命意义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存在是什么?客观存在不主观吗?主观存在不客观吗?教育如何看待存在?教育学如何叙说着存在?教育是否充分意识到了人的丰富而伟大的存在?存在存在着,存在着存在也.  相似文献   

19.
除了存在社会性这一根本特性,人还存在自己独有的非本质特性。本文认为,人的非本质特性主要包括可能性、唯一性、独特性、选择性、珍贵性、超越性等特性。在揭示人的非本质特性的基础上,本文进而对人的非本质特性所蕴涵的教育意义作了初步探讨,强调在重视人的本质特性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人的非本质特性,并认为以人的非本质特性为主要内容的人性假设对于新型教育学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毅 《大连大学学报》2000,21(3):52-56,42
在当代 ,人与实践、文化的三位一体本然关系日渐突出。重新解读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存在之论述不难发现 :马克思确立了理解、说明人的本质的新视域 ,即马克思从科学实践观出发 ,揭示了人的实践与文化的双重本质存在。马克思把实践视为人的本质形成的最终根源 ,而实践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即人化、文化世界的生成才展现了人的本质存在及其过程 ,人通过实践的力量获得了文化的存在方式。从人的实践与文化的双重本质存在即可充分展现出人的需要与满足、创造与超越的具体特性。最后本文探讨了人的实践与文化本质存在的当代问题及解决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