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3.
4.
语文科教学生学语文,学“语”和“文”。“语”是口头语言,“文”是书面语言,合起来说是语言。[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一、压缩语段 1.请用简明的语言,将下面的消息压缩成一句话新闻。(20个字以内)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新生代农民工”提法纳入中央正式文件.传递出中央对约占农民工总数60%的“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的高度关注。如何破解新生代农民工在教育、就业、住房、社保等方面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6.
被专家誉为“高考试验田”的语言运用题一直受到许多人的关注。这一题型的最大亮点在于一个“新”字。由于这类题目较新,没有技巧得以模仿与借鉴,因此可以最大程度地检测学生的实际水平。认清形式,把握规律,相信对复习备考的同学会有很大益处。  相似文献   

7.
张达明 《高中生》2011,(10):12-13
2011年高考的大幕已经落下,作为语文改革试验田的语言运用题,尤其令人眼前一亮,出现了许多有特色的试题。下面择要进行分析,以期对2012年参加高考的考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化学高考命题变化最为突出的是实验题,过去是单一考查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装置等“照单抓药式”题型,现在则是全面考查实验原理、目的、装置、安全、环境、效率、实验设计、实验评价等“开放式”题型。因此实验题就成了如今化学高考中一道让考生难以把握、费时费力、得分较低的能力“分水岭”题。究其失分的种种原因,其中最为普遍的是语言描述不到位、不规范,即因考生对“命题语言”中的“问题语言”的模糊理解而致答题偏离“命题意图”。我在此列举实验题中常用的各种命题语言中的“问题语言”,加以辨析并总结应答措施,望能给同学们有所帮助。实验题中常涉及的“问题”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9.
【考情透视】 2010年高考语言运用题概括起来有三个特点,即“返璞”“创新”和“归真”。 所谓“反璞”,是指2010年高考语言运用题没有什么很大的变化,特别是从“新”的角度来看形式变化不多。  相似文献   

10.
一、命题特点 全国高考湖北省的自主命题已走过了五年的历程,稳中求变是其主旋律,在语言运川题这一个板块,“变”的特点尤其突出,但疏理全部题目,我们还是不难发现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1.
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是提高能力的关键。而许多教师在高考前的“题海”训练中,对知识点只注重机械重复,不注意思维方法培养。从而导致学生不注重语言环境,忽视语言使用中的灵活多变的特点,用重复训练中造成的定势思维去做题,结果正好掉进出题设置的“陷井”。当他们看到正确答案时往往会恍然大悟,连呼“上当”。  相似文献   

12.
思维导图运用于教学的时间还不长,尤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研究和实践它的教师比较少。本文结合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思维导图的实践,指出思维导图教学法可以帮助教师梳理思路,帮助学生归纳要点、加深理解、构思作文、最终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成绩。  相似文献   

13.
孙树元 《现代语文》2006,(1):110-111
高考语文试卷第六大题——语言表达题,向来是命题人殚精竭虑、精心设计的一部分。这一部分已经被人们誉为创新的“试验田”,每年都会出现一些颇具特色的题目,亮点不断闪现。2004年全国高考的一大亮点就是十五套考题中有七套考到了“对联”——不得不令语文老师重新审视中华民族文化中独有的这种艺术形式。沿着这一命题思想,2005年各省自主命题,创新题目一个个闪亮登场,煞是好看!“语言运用”这一部分涉及到的主要题型见下表图示  相似文献   

14.
15.
2008年是浙江省新课改高考方案实施前的最后一年,高考语文试卷既体现出了四年来浙江省卷的相同一面,保持了一脉相承的沿袭性,又具有今年的创新亮点。语言知识和语言综合运用试题的知识覆盖面与前四年基本近似,但试卷结构与07年相比略有微调,命制方面,坚持注重基础、能力为先的原则.延续了浙江卷自主命题的风格。  相似文献   

16.
林丽 《广东教育》2009,(7):21-22
2009年高考的帷幕已经落下,对语文命题热议仍在继续,不过,与以往议论主要集中在作文上有所不同的是,今年增加了一个新的议论焦点,就是一道语言运用题——第22题。这道分值为6分的图文转换题,主要考查考生语言连贯、表达准确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看上去难度不大,但阅卷的结果却是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平均分仅为1.73分,十三万九千多人得0分,占了考生总数的23.24%!得0分的答卷近六成是空白卷,约三十万(接近一半)考生处在0—1分这个低分段!  相似文献   

17.
今年重庆中考题的一大题“语基础知识与运用”,分为“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和“古诗积累”两部分。其中“语言的积累与运用”部分28分只有1小题“找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形和注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3分),是考查识记的,其余25分都是考查语言的理解及运用的题目。“古诗积累”(12分)中也有4分的理解题。全卷只有11  相似文献   

18.
19.
剖析近几年中考,考生在“语言积累与运用”这一部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基础知识掌握欠牢固、语言表达能力欠火候、古代诗文基础不扎实。如何利用考前的有限的时间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20.
“语言运用”题是高考语文试卷中最富于魅力的部分。其魅力主要在于其考查内容和考查形式的“变幻莫测”。其“变幻”性是缘于试题内容紧紧贴近丰富的生活现实,因现实的“多彩”而使得试题富于“变幻”;其“莫测”性则在于备考过程中缺乏能够操作的“成熟套路”用于仿效训练。这些对高考考生提高语文成绩构成了巨大的挑战。从近些年的高考实践看,“语用题”得分率一直低迷。有鉴于此,我们组织了一组“语用题”指导性文章,希望从解读语言运用规律的角度,供广大高三学子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