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泊金卢提透过斯坦号的窗户看着太空。那是一个寒冷、黑暗、毫无诗意的世界。斯坦号是突斯坦尔进攻索特拉星的10艘战舰之一,每艘战舰里都有10个像泊金卢提那样的战士。对,他们只有100人,而他们要对付的是  相似文献   

2.
南天 《师道》2005,(11):54-54
现代人工作繁忙紧张,可是往往经过周末的休息,到星期一的时候,还会感觉到疲倦不适、工作效率下降。其实,这是一种常见的病症,被称为“黑色星期一”,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3.
张玉春 《考试周刊》2013,(49):79-79
颜色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它的物理属性对各民族都是一样的,但不同语言对颜色的反应,特别是赋予它的象征意义却不尽相同。本文以"黑色"和"BLACK"为例,分析颜色词象征意义的异同,探究出隐藏在颜色词背后的文化内涵,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这些颜色词汇。  相似文献   

4.
阳光 《小学生》2004,(2):44-47
公元1960年,地球上14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中,有13座已先后被世界各地的登山队征服,只剩下最后一座被称之“黑色处女峰”的希夏邦马峰。  相似文献   

5.
汉英语言中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其中颜色词的差异很容易导致人们理解的误区。本文着重研究了汉英语言中"黑色"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的问题,力求更好地促进民族间语言和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6.
7.
最近,重读马克·吐温的小说《生命的五个恩赐》,感慨良多。在我们的文化语汇里,“死”是一个需要竭力避讳的字眼。但是,如果我们真的懂得,“死亡”是上天赐给我们的最珍贵的礼物,那么,  相似文献   

8.
刘瑾 《考试周刊》2008,(11):29-1963
西尔维娅·普拉斯(Sylvia Plath1932-1963)被众多的权威评论家称为美国最为成功的自白派诗人之一.而正是自白派本质上的冷淡、悲观和失望这几种冷色调揉合在一起便构成了普拉斯黑色的艺术世界.这里的"黑色"既是指午夜天空的漆黑,即阴郁、愁苦和死亡,也同时象征着子宫的黑暗,即再生.本文试图通过对比和解读普拉斯诗歌中黑色的双重力量,最终探究诗人的内心情感和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9.
美国"高考"的"前哨战" 都说美国是"儿童的天堂,青年的战场". 从高三开始,矿矿就被数不清的考试折腾得上蹿下跳,他感叹道:"我觉得,美国的高中阶段有点像中国的应试教育."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文本世界中的贾宝玉不仅具有"补天"所需的见识和素养,而且他自身曾经也满怀"补天"的憧憬和渴望。但是,他的坚守"儒家正道"的文化立场,使他最终被现实的生存秩序阻绝于"补天者"的行列之外,而无可奈何地成了一块被掷弃不用的"顽石"。同时,对于贾宝玉来说,以"女儿"之美作为精神寄托的生命尝试,只能暂时地延缓他以佛家的方式实现"死亡"的最终结局。随着大观园中属于女儿们的死亡幕布的开启,贾宝玉也将不得不从以女儿之美为受享对象的"温柔梦"中醒来。从"无缘去补天"到"温柔梦难续",贾宝玉终于完成了"死亡"前的徘徊和挣扎。  相似文献   

11.
10年前,本刊曾刊发过关于“幽灵船”和“幽灵列车”之谜的文章,引起了读者的关注。最近一段时间,国外媒体上出现了一些关于所谓“幽灵飞机”的报道。这些个“幽灵飞机”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死亡”是一个斯蒂芬克之谜,因为没有人能道清其中的奥秘。在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家库尔特·冯内古特的代表作——《五号屠场》中,“死亡”更是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五号屠场》短小精悍,“死亡”却多达百余次被提及。库尔特·冯内古特对“死亡”的态度是什么,是恐惧,逃避还是向往?作者通过“死亡”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文中的“死亡”是一种虚无主义和宿命论吗?通过细读文本,结合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特点不难证明库尔特·冯内古特是把“死亡”当做了一种主观选择,作者希望在“本体死亡”后能够得到“精神重生”,由此也体现出作者所怀有的人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3.
《初中生》2010,(8):23-23
“黑色旅游”是继“红色旅游”、“绿色旅游”之后兴起的旅游形式,通过游览灾难事件发生地或体会模拟的空难情景,使旅游者受到教育并满足其好奇心。奥斯维辛集中营遗址自从被波兰政府建成博物馆以来,每年有来自世界各国的数十万人前往参观,凭吊那些被德国纳粹分子迫害致死的无辜者。  相似文献   

14.
“死亡”,一个令人恐惧的词语。谁都不愿意面对死亡.但“死亡”的考验有时却来得那么突然。马羽同学真实地记述了自己经历车祸的前前后后,抒发了自己在车祸后对生命的深刻感悟。车祸带给他的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生活的热爱。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世界上老龄化人口最多、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老年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科学的应对死亡,是老年人面临的严峻现实,死亡教育对于老年人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理清死亡教育内涵的基础和前提下,基于其由"死"向"生"的教育真义,探究我国老年人死亡教育面对的难题,并提出在积极老龄化理念下,保障老年人生活的尊严和死亡的尊严,把老年人作为一种资源,积极引导老年人热爱生活。  相似文献   

16.
针对人们倾向于用隐喻的手法来表征死亡这一抽象概念,语言的隐喻表述与隐喻概念是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的现象,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中概念隐喻为支撑,对英汉两种语言中对"死亡"隐喻认知在共性和个性方面的差异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以寻找这种隐喻表达下的深层文化蕴含。  相似文献   

17.
叶兆言是当代一位比较独特的怍家。他小说书写的内容包括“夜泊秦淮”系列、“抗日战争”系列、“文革”时期的农场学校、当下中国的城市乡村系列,无论是表现现实人生,还是书写历史存在,亦或探讨人类本真,他的小说部表现为一种无望且又沉重的苍凉之态:这是因为作家记写的故事多与死亡、失败、背叛、战争联系在一起,故事内涵充溢悲剧性:  相似文献   

18.
唐绿意 《教师博览》2007,(11):47-47
说到"死亡",国人总觉得"不吉利",因而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意尽量少和孩子谈及,而且更将其坚决地拒之于儿童教育门外。相比之下美国人却实在、开通而且明智得多。作为家长或教师,他们乐于  相似文献   

19.
从汉英“死亡”语看中英社会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和社会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在“死亡”语方面有一定的表现。汉英“死亡”语中蕴涵着中英两国在爱憎分明、禁忌、追求幸福、追求不朽、宗教、神话、社会等级等方面的社会化内容。  相似文献   

20.
中学化学实验中有许多"黑色"现象,如有黑色物质生成、物质变黑色、冒黑烟等,现将其归纳总结,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