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56年,毛泽东根据当时中国的国情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方针,50年后的2006年底,新一代中国领导人提出了又好又快地建设社会主义,它们虽然是在不同的时期、由不同的领导人提出来的,但都是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目的的。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人民主体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人民主体性进行了新的思考,并对社会主义的人民主体性进行了新的概括,具体概括为:一是尊重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二是正确处理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同党的领导之间的关系;三是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将人民群众的利益置于社会主义的价值主体地位,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的人民主体性思想,从而凸显了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3.
人民群众也要讲政治。因为社会主义政治主体是人民群众,社会主义政治实际上就是人民群众的政治,人民群众讲政治可以最大地体现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人民群众讲政治的关键在于政治参与,人民群众讲政治的核心是讲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与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伴生的一个重要政治问题 ,是对社会主义内涵的认知和认同问题。在这一问题上存在的疑问和困惑直接导致了人民群众心目中社会主义信念的削弱。本文认为 ,社会主义信念的形成来源于两个途径 :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科学理论认同和对社会主义目标的价值取向认同 ,后一个认同又直观地体现在对共产党人的价值形象认同上 ,并且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重建社会主义信念的关键是 ,一方面加强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新内涵的研究和宣传 ,争取获得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新内涵的理论认同和价值认同 ;另一方面 ,加强党的建设 ,重新确立人民群众对共产党人的价值形象的认同。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理想是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产生并发挥作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来自于并发展于现实的社会主义实践之中,集中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价值认同和精神力量。广大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主体,社会主义实践是他们做出是否认同和接受其理想的客观依据。理想的意识形态本质只能在实践中显现,并产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不仅第一次对社会主义本质作出了科学概括,而且集中体现了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最高准则,是对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根本揭示,即为了人民群众利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为了人民群众利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为了人民群众利益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现象是社会主义的外在特征和外部联系,是社会主义本质在各方面的表现.社会主义现象和社会主义本质,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在实践中,我们既要透过社会主义的现象抓住其本质,加深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又要大力营造、充分利用社会主义现象,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调整,让人民群众从切身感受中更加拥护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体制是党的群众路线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体现,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矛盾的有效手段,党和政府应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进一步明确人民群众在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历史主体地位,依靠和团结群众,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市场法制建设,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相似文献   

9.
从"多快好省"到"又好又快",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和效益关系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从没有经验到有经验,从有较少的经验到有较多的经验,逐步地克服发展的盲目性、自发性和片面性,不断地从社会主义建设这个"必然王国"达到其"自由王国"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以来,拉丁美洲的社会主义运动再度兴起,突出表现为他们在理论上有发展,在实践上有创新,实行的政策措施某种程度上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体现了人民群众意志,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但是他们的社会主义价值取向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还有较大的差距,而且还受到国内国外多种因素的挑战,面临着很多不可预知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实力增强了,才有条件解决社会进步和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问题。在经济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要求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好"与"快"讲的是发展质量与速度的关系。如何在乌海经济发展建设过程中把握"好"与"快"的关系,关键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积极培育产业集群,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多党合作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多党合作既可以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可促进人民群众掌握民主知识。多党合作有利于党的正确方针的贯彻执行,有利于调动民主党派的政治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利益是人类实践活动的起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它围绕着人民群众一定的需要和利益而生成并不断发展.依据利益与价值的关系、利益与价值观的关系两层逻辑推衍,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可以得到证明的是:利益是人民群众价值活动的逻辑起点;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仅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旨,而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生成的"中国特色"的动因.  相似文献   

14.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就是坚持人民创造历史这一唯物史观根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发展过程,集中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的合规律性、合价值性和合目的性的内在统一的发展逻辑,内含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的实践主体、评价主体和共享主体.新时代,调动人民群众的创新积极性,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5.
知荣明耻贵在践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树立良好社会风气,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当务之急,成为当今中国社会面对的一个重大而又紧迫的课题。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贵在践行。荣辱观教育过程就是推进荣辱观建设过程。  相似文献   

16.
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根植于最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世界。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日常生活世界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将具备超越性、普遍性、引领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具体化、现实化,在时代发展、日常生活、具体实践中不断提升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国情出发,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发展民主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建设保证和依靠力量。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既有各自作用领域和着力点,又相互联系和贯通,并且在很多方面融为一体。在两者关系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起着导引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和深厚的思想道德建设意蕴,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广大人民群众发挥思想道德建设的主体作用,弘扬社会主义的主流思想道德价值,抵制思想道德领域错误思潮,推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实践,促进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20.
执政党的权力是人民授予的,同时人民群众也通过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直接行使社会主义公共权力;与执政党的“意志转换”的间接执政方式不同,“意志委托”模式是人民执掌国家权力的主要方式,人民群众既是社会主义执政实践的终极主体,也是社会主义执政实践的直接主体,把人民群众视为社会主义执政实践的客体、或是把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等同为同一执政主体,混淆两种不同的执政方式的特征,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偏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