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人民同第三世界各国人民有着遭受殖民主义侵略的共同经历。早在五百年前的所谓地理大发现时代,欧州列强开始进行全球性的殖民扩张。中国和亚、非、拉地区各国一样,也受到了殖民主义的侵略。其中,最早侵略中国的是葡萄牙殖民者。它在十六世纪上半叶,一度建立东方的海洋霸权,并把侵略魔爪伸向我国,相继窜犯广东、福建和浙江沿海地区,罪行累累。中国人民忍无可忍,同葡萄牙殖民者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写下了早期反殖民主义的光辉篇章。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提出的"大亚洲主义",意在建立东方反帝反殖民的统一战线,争取亚洲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此,孙中山论证了亚洲人民反抗列强侵略的正当性,强调亚洲人民团结联合的重要性,突出"诉诸武力"收回亚洲所失权利的必要性.但孙中山未能汲取抵制殖民主义侵略的科学理论,亦未彻底认清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本质,这些缺陷制约了"大亚洲主义"战略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3.
战争的代价     
东条英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之一,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侵略亚洲的头号战争罪犯。在他担任军政要职期间,指使日本军队疯狂侵略和践踏亚洲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使数以千万计的无辜生灵涂炭。这幅漫画反映东条英机的侵略政策.是建立在广大受害者的痛苦和死亡之上的。  相似文献   

4.
澳门位于广东省珠江口西侧,与香港距40华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它包括澳门半岛、凼仔岛和路环岛,面积16.92平方公里。澳门被葡萄牙侵占,是16世纪中期以来,葡萄牙殖民者侵略中国、把不平等条约强加于中国人民的产物,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屈服过...  相似文献   

5.
一、基本知识概述古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包括中国与亚非欧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以及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我国古代的对外关系以友好为主。例如两汉同朝鲜、日本有频繁的经济文化交往。唐代对外关系发达,同亚洲国家交往频繁,对彼此经济文化产生了影响。南宋的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到非洲一些国家。元朝时亚非欧一些国家和地区不断有使团、商队来大都,泉州港异常地繁忙。明朝郑和下西洋密切了同亚非各国的联系。明清时期,我国开始遭到外来侵略。明朝中后期,倭寇侵扰东南沿海,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清军入关时,…  相似文献   

6.
17~18世纪中国的外交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7~18世纪中国与英国、俄国、荷兰、葡萄牙、基督教和罗马教皇、亚洲邻国都有较密切的关系。中国当时外交政策的特点是:捍卫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对任何外国进行侵略扩张;抗击任何外国对中国的侵略;维护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和法律原则;和世界各国建立柔远睦邻的友好关系。这一外交政策在当时的世界上独放异彩。与对外侵略扩张的西方殖民主义国家的外交比较,中国外交有进步性,也有落后性。  相似文献   

7.
人类历史上同日本大地震最相似的灾难,发生在1755年的里斯本。1255年,里斯本成为葡萄牙帝国的首都,15世纪末是里斯本最繁荣兴盛的时期,当时葡萄牙航海探险家们的足迹遍及亚洲、  相似文献   

8.
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但是,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通过不正当手段得以在澳门暂住后,就不断扩大其居留地范围。与此同时,还通过一系列诱逼活动,迫使清政府于1887年12月1日与其签订了《中葡和好通商条约》。通过这个条约,清政府被迫承认了葡萄牙占据澳门的事实,而葡萄牙则最终获得了在澳门“永居”、“管理”的“合法”权利。1987年4月13日,中葡两国通过谈判就解决澳门问题签署了联合声明。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至此,被葡萄牙占据数百年的澳门,终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相似文献   

9.
葡萄牙语是横跨欧洲、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全球主要语言之一,目前国内对葡萄牙语传播的相关研究较少。随着通往亚洲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语随着海上贸易与殖民扩张推广到葡属殖民地。从殖民地时期的语言同化教育,再到葡萄牙语被推广成为今天葡萄牙政府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葡萄牙语传播路径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点。在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时代背景下,葡萄牙语推广的成功经验将为我国中文国际传播提供有益参考,促进中葡两国文明交流互鉴。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日本政府4名内阁成员和58名议员在日本投降日参拜了靖国神社。而且,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一再表示明年还将参拜靖国神社。这一切表明,日本在历史问题上根本没有悔过的意思,根本没有向曾被日本法西斯蹂躏过的亚洲国家和人民道歉的诚意。和其他亚洲国家不同,日军入侵亚洲的残酷历史,经常被搁置在课堂外。日本东京都教育委员会还将采用美化侵略历史的教科书,大肆美化侵略历史,隐瞒加害史实,教科书通篇充斥着歌颂天皇,煽动国粹主义的内容。不仅如此,小泉纯一郎不顾中、韩等亚洲国家的反对,频频走进靖国神社。如果说采用美化侵略历史教科书…  相似文献   

11.
15、16世纪,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开始向海外开拓殖民地。它首先把目标盯向亚洲国家,尤其是中国。 葡萄牙人对中国觊觎已久,早在正德三年(1508年)二月,葡萄牙国王派遣塞垮拉远征马六甲时,就命令他收集有关中国的情报。 1512年,葡萄牙国王得到了有关中国的详细情报后,大喜若狂,立即于正德八年(1513年)派了一个以阿尔佛留斯为代表的商团乘船前来马六甲,达到屯门岛。由于这次贸易,葡萄牙获得了巨额利润。返航时,阿尔佛留斯擅自在岛上立了一块刻有葡萄牙国徽的石柱,企图象征屯门是葡萄牙国王的领土。此后,葡萄牙不断骚扰中国东南沿海。正德十一年、十二年先后派拉裴尔·佩雷斯特罗、安德烈率远征队前来中国。安德烈于正德十二年(1517年)八月到达屯门,并“驾大舶突至广州,铳声如雷”。另一支以西渺为首的远征队占据了屯门。西渺狂妄自大,野蛮暴戾,他以屯门国王自居,勾结中国奸商大肆进行了走私贸易,拒绝交纳关锐,殴打中国海关官员。更有甚者,他们还抢劫中国商船,掳掠大批中国“少男少女”卖到欧洲做奴隶。西渺在中国的罪恶行径在西方历史文献中也有记载,其中英国所藏文书中有一份文件记录说:  相似文献   

12.
葡萄牙将努力确保澳门的顺利过渡葡总统苏亚雷斯对美联社独家采访中说,里斯本的官员们将努力确保将于1999年交还给北京治理的澳门的顺利过渡。他是10年来第一位访问中国的葡萄牙总统。国际观察家们说,葡萄牙是欧洲联盟中同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保持着最好的关系的国...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析美国对中国、日本政策的一系列发展变化 ,揭露了美国利用日本挟制中国 ,侵略亚洲 ,干涉亚洲事务的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实质。  相似文献   

14.
港脚贸易,即亚洲内部贸易,17世纪英国在亚洲兴起了港脚贸易.虽然有葡萄牙、荷兰等外部因素的刺激,但更为重要的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内部原因促使它积极开展港脚贸易.  相似文献   

15.
一、荷兰侵占台湾 16世纪最先到中国的葡萄牙人,租占广东的壕镜澳(即妈宫,又叫澳门)。但是,第一个和台湾发生关系的并不是葡萄牙人,而是荷兰人。他们的头发略带红色,所以被叫做“红毛番”。荷兰殖民者崛起于16世纪末,是17世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它的船队航行于五大洲海洋。在17世纪初,亚洲东南海面上,鼎足三分。荷兰人占据爪哇,葡萄牙租占澳门,西班牙占领菲律宾的最大岛吕  相似文献   

16.
线索亚洲革命风西方殖民者加紧侵略亚洲西方繁荣:掠夺原料、土地。输出商品。开辟亚洲国家的门户。这个时期殖民国家的主要侵略方式。亚洲落后。亚洲革命风暴时间:十九世纪上半期对象: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性质:反殖民主义、反封建主义。地区 1825~1830年爪哇人民起义。1838~1842年阿富汗人民的反英起义。1848~1852年伊朗巴布教徒起义。1851~1864年中国太平天国运动。1857~1859年印度民族起义。意义:充分显示了上述各国人民反对殖民主义、封建统治的坚强决心和巨大力量,沉重地打击了国内外的反动势力,在世界民族解放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6,(93):195-196
福泽谕吉亚洲观是否定亚洲的一切传统,要求脱离亚洲、侵略亚洲。这种偏激的、机械的亚洲观是影响近代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理论基础。作为日本的思想引导者,福泽谕吉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对于右翼倾向严重、不肯承认所犯下的历史错误的现代日本社会来说,福泽谕吉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一、英国在印度的侵略据点《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三章《西欧国家争夺殖民霸权的斗争》讲到英国对印度的侵略时说:“英国在亚洲集中力量侵略印度,以马得拉斯和加尔各答为殖民侵略据点.”(第23页)此说有误.与课本配套编印的《世界近代现代史地图册》第4页“英法对印度的侵略”图,在右下角的图例中,标有“——” 符号的地点为“英国主要侵略据点”.在此幅地图中,除东部沿海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中期和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各国人民分别掀起了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分别被称为“亚洲革命风暴”和“亚洲的觉醒”。这两次运动在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史上都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在世界民族解放史  相似文献   

20.
荷兰东印度公司将政治和商业集权化带到亚洲水域,一起带去的还有远超过葡萄牙东印度公司的暴政。他们向先到的葡萄人发起了全方位进攻,获取了在亚洲贸易的主导权。很快,他们遇到了更强劲的挑战——英国人来了。靠着自身的强大实力和印度的巨大重量,英国人最终在亚洲胜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