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满井游记》是一篇清丽的山水小品。第一段并没有直接入题写出游 ,而是紧扣一个“寒”字 ,从四方面渲染城中“余寒”景象。“燕地寒 ,花朝节后 ,余寒犹厉” ,开篇即点出“寒”的特点 ,而后从时节的角度写寒。“冻风时作 ,作则飞沙走砾” ,这是写寒的情状。“局促一室之内 ,欲出不得” ,这是写烦闷的心情 ,因“寒”才“局促” ,“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 ,未百步辄返” ,每每按捺不住顶风出门 ,却都不到百步就折返 ,这是“寒”造成的结果。文章用这一自然段的篇幅 ,从这四方面极力渲染“燕地”之“寒” ,正是为了将自己迫切出游的心情暗示…  相似文献   

2.
华章溢彩 满井游记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相似文献   

3.
满井游记     
袁宏道 《当代学生》2011,(10):36-37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  相似文献   

4.
《满井游记》是明朝文学家袁宏道所写的一篇山水小品。文章层次清晰,意新语工,字里行间飘逸着早春的芬芳,清新轻俊的情调令人神怡气爽。全文共有两段。第一段写北京一带“花朝节后,余寒犹厉”,人们“局促一室之内”,纵令“冒风驰行”,最终还是“欲出不得”。好一  相似文献   

5.
满井游记     
燕③地寒,花朝节④后.余寒犹厉,冻风⑤时作.则作飞沙走砾,局促⑥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弛行.末百步辄反。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⑦,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⑧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⑨.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⑩之乍出于匣(11)也。山峦为晴雪(12)所洗,娟(13)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14)  相似文献   

6.
清人刘熙载在他的《艺概·文概》中这样写道:“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近代吴曾祺在他的《涵芬楼文谈·写景第三十》中也这么说:“更有一种正面不能写者,用旁面写之。譬如欲写水,先写石,欲写山,先写楼是也。”朱自清就是重点采用这一“旁面”写景法写《春》的。春之精神写不出,他就以春天里的草花风雨写之;春天里的草花风雨的精神写不尽致,他就以草花风雨中的人鸟蜂蝶补写之。一、以游春踏青者,写草小草发芽了,春天回来了。所以当人们不经意间发现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时候,那心情…  相似文献   

7.
《唐诗宋词选读》中“寒”字出现的频率非常高,下面一一列出,与大家共享。一、寒冷而已1.李颀《送魏万之京》中写:“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这里着一“寒”字,用触觉传达出深秋临近,天气转凉之意,充满对朋友的关切之情。2.韩偓的《懒起》中写:“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这里“寒”仅作寒冷意解。二、修饰、渲染所写对象1.李贺在《梦天》中写:“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句中“寒”与“老”对举,用来  相似文献   

8.
被雨弄碎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古人为我们描绘的优美图景。  相似文献   

9.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浙浙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这首诗除了用景物渲染气氛、以气氛烘托心情外,在语言上还有一个显著特点,请简析这一特点,并说明其作用? 答: (拟题:王永芳)(五)这一特点就是使用迭字。全诗通篇句首使用迭字,像排比一样,形式整齐,能增进感情强度,而且又富于变化。“杳杏”具有幽暗的色彩感;“落落”具有空旷的空间感;“啾啾”言有声;“寂寂”言无声;“浙浙”写风的动态感;“纷纷”写雪的飞舞状;“朝朝”“岁岁”虽同指时间,又有长短的区别。这样就显得变化多姿而井然不…  相似文献   

10.
张庆 《考试周刊》2011,(68):151-151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本文在介绍了创新意识概念、特征的同时,从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欲;培养学生的创造欲;培养学生的质疑欲;体验“成功”激发创作欲四方面就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杏花雨”,常见于诗中,但有的是实写,有的是虚写。“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胡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都是实写,也就是说写的真是春雨;而另外一种杏雨是虚写,是比喻,把杏花比喻成雨。敦敏《小诗代柬寄曹雪芹》:“东风吹杏雨,又早落花辰。好枉故人驾,来看小园  相似文献   

12.
学生们掌握了“铺垫渲染作法”,能把生活中闪光点铺垫渲染成好的作了。他们不再有作没的写不会写的感觉了,对作有了兴趣,更难得的是有了能写且能写好作的自信。  相似文献   

13.
文题宽容是沾衣欲湿的杏花雨,是吹面不寒的杨柳风,是冬日一杯暖暖的茶,是春晨一缕柔柔的阳光, 是一声豁达大度的“没关系”……请以“宽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②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  相似文献   

14.
构思的技巧     
在对生活进行观察体验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某些人物、事件、景物的强烈吸引和触动,意萌于心,情动于中,丰富、生动的表象就会在脑海里跃跃欲出,欲罢不得,欲止不能,这就是所谓创作冲动,并萌发着一种独特的创作构思。选材留意“交叉点”。这是作家何士光的创作实践一说,在选择材料时,把时代、人民要求写的,划一个圈,把自己想写的划一个圈。这两个圈重合了,就写;不完全重合,也要尽力找到它们的“交叉点”,就写这个“交叉点”。不然就不写。否则,硬写出来的作品也没有生命力。赵本夫的获奖作品《卖驴》,运用的就是“交叉点”的材料。他70年代初收集到两个感人的材料:一  相似文献   

15.
何环永 《甘肃教育》2003,(12):25-25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第六册选有袁宏道《满井游记》一文,“阅读提示”中对该文的诠释是:“这是一篇清新的写景小品,生动表达了一个‘城居者’整个冬天‘局促一室之内’,而今返回自然‘若脱笼之鹄’的欢快心情。”笔者熟读全文后,思忖再三,觉得其中“表达欢快心情”之说似有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6.
谈语文教师的基本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语文教师的基本功周海生,周秀娟所谓语文教师基本功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备的最基本的技能和技巧,主要内容包括“说、写、画、作”四方面。所谓“说”,就是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并能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所谓“写”,就是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包括钢笔字、粉笔...  相似文献   

17.
话题由来同学们在作文中常常会写到各种各样的场面。如何写好场面呢?抓住典型、渲染气氛,是一种最基本的写法。抓住典型,就是写好“点”,就是写好有代表性的个别人、事、物;渲染气氛,就是写好“面”,就是从整体上写出那个场面给人的感觉和印象。如果能做到这两点,你笔下的场面就“活”了。  相似文献   

18.
【案例】:本学期笔者应学校要求上了一节公开课,执教的是柳宗元写的《小石潭记》一文。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来抒发自己在贬居生活中悲凉凄苦的情感。为了上好这一课,我花了不少功夫去准备,阅读了大量的参考资料,并且精心制作了课件,反复地“磨课”,希望能够上出新意,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那是一个春日的下午,我和母亲来到广场。坐在休闲木椅上,我好奇地四处张望着,广场上有许多人正在享受这浓浓的春意。不一会儿,天空下起了似有若无的春雨,仿佛书中写的那样“吹面不寒杨柳风,沾衣欲湿杏花雨”。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中“不得”结构有两种:一是位于谓词性成分前作状语的“不得”;二是位于谓词性成分后作补语的“不得”。本文从形式和语义两方面出发,探讨了现代汉语“不得”的两种结构“不得x”和“x不得”的异同,并考察了“不得”的虚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