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代宫廷画院一次以“竹锁桥边卖酒家”为题要画师们泼墨作画,好多画家都画了杂竹、木桥、酒店、顾客;车水马龙,热闹非凡。惟独李唐画了一座竹林掩映中的小桥,只露出一面酒旗,酒店和酒客都隐在画中。他的画得了第一名,因为整个画面咬住“锁”这个关键的题眼。  相似文献   

2.
肖遥 《学习之友》2013,(6):53-53
遥想当年宋代画院招聘画师,宋徽宗赵估可渭史上最有诗意的考官,出的题目要多浪漫有多浪漫。像“竹锁桥边卖酒家”一题,画家李唐画了一泓溪水,上面小桥横卧,桥边竹林上挂一幅迎风招展的“酒”帘,博得赵佶龙颜大悦。明朝面试那些事儿,与其说像现在娱乐节目的海选,不如说像指认犯罪嫌疑人。几十人一队,站在吏部大员面前,参加“大挑”。  相似文献   

3.
我们都知道宋徽宗赵佶,他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一位非常昏庸的皇帝,但他在历代君王中却又是一位非常杰出的画家。他喜欢绘画,主管画院,亲自出题、批卷,还亲自授课,所出的考题新颖别致,情趣盎然,为人们津津乐道,称颂不已。竹锁桥边卖酒家宋朝翰林画院,经常用诗句作画来进行科举考试,有一年画院出的考试题目是“竹锁桥边卖酒家”,就是赵佶出的。参加考试的人们接到题目后,认真地画起来,有的应考者画了一所酒店,顾客们出出进进,旁边点缀些横桥竹丛,就匆匆交卷走了。有的应考者画了一家酒店,店门上了锁,店后几株竹,店前一小桥,也交了卷。结果这…  相似文献   

4.
所谓虚实相生,原本是我国传统的绘画技法。中国绘画史上有不少运用这一手法的成功范例。如“竹锁桥边卖酒家”,据说那高明的画家并不是将酒家、人物、酒坛、小溪、竹林等等什么都画出来,而是只画了小桥流水、一丛青翠的竹林、竹梢上斜挂的一幅酒帘。再如“深山藏古寺”,也只有高手画的是一个和尚在山脚的溪边汲水。不难看出,绘画中“虚实相生”实际上是一种含蓄技法、空白艺术。作力求通过有限的“斑”让读去窥视完整的“豹”,从而达到以最小的篇幅表达最丰富的内容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安静     
有人出了个题目给两位画家,题目是“安静”,要他们各画一张表达同一主题的画。第一位画家画了一个湖,湖面十分平静,好似一面镜子,另外还画了些远山和湖边的花草,让它们倒映在水中。第二位画家则画了奔流直泻的瀑布,瀑布旁边有一棵小树,树上的一条小枝上安有一个鸟巢,鸟巢里有一  相似文献   

6.
快乐阅读     
《世界教育信息》2005,(4):59-60
家 一位画家画了许多精美的画之后,发现自己并没有画出一幅“真实”的画。  相似文献   

7.
    
一位画家画了许多精美的画之后,发现自己并没有画出一幅“真实”的画。他沿着一条尘土飞扬的路寻找着,遇到一位年老的牧师问他要去哪里。“我不知道,”画家说,“我想画出世界上最美的东西。说不定你能够指点我。”“多简单啊,”牧师说,“在任何一座教堂里或任何一条教义中都能找到——‘信仰’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  相似文献   

8.
以小见大     
师:同学们,今天我先讲一个典故,“深山藏古寺”是宋徽宗考察画家出的一道考题。当时画家中有的画青山丛中露出一个寺顶;有的在半山腰画一半古寺;有的则干脆在山中画一个寺庙。只有一位画家没有画庙,画面上只有山水和一条羊肠小路,一个老和尚在深山的泉边提水,最终这位画家取得了第一名。那么,这幅画好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9.
画家有个孙女叫琳琳。琳琳五岁就开始画画了。她画了一只兔子,颜色是红色的,递给画家看。画家说:“琳琳,你见过红色的兔子吗?”琳琳说:“没有。”画家说:“那你怎么画了一只红色的兔子呢?”  相似文献   

10.
有两个画家相约各画了一幅画,主题是“风雨中的宁静”。第一位画家选择了一个湖泊作背景,风平浪静,湖面无波。第二个画家画的是一条奔腾的瀑布,旁边有一片灌木林,树枝弯到水面,在这树枝顶端的分叉处筑着一个鸟巢,几乎快要被浪花浸湿,岌岌可危,鸟巢内还有两只出生不久的小鸟正安祥地闭着双眼,沉沉酣睡。第一个画家嘲笑第二个画家的画说:“这画表现的是十足的动态。简直可以听到瀑布的轰鸣声了。”而第二个画家则不紧不慢地回答:“你没有看到巢中的小鸟,它们正在安祥地睡着,一点也没有受到外界的干扰呢!”  相似文献   

11.
1952年的一天,作家老舍登门拜访年已92岁的画家齐白石。一见面,老舍就出了个“蛙声十里出山泉”的题目,请齐白石画一幅画。数日后,齐白石画成了,老舍急不可耐地展开一看,不禁拍案叫绝。原来,齐白石老人并没有去  相似文献   

12.
课间十分钟     
老太太买画有位老太太来到一位画家的画室,指着其中一幅油画问道:“这幅画要卖多少钱?”画家微笑着,“200美元。”老太太摇摇头说:“我只能出50美元。”画家忿忿地说:“光这块画布我就花了100美元。”老太太也提高了嗓门说:“我知道,可那时布并没有弄脏,是干净的。”  相似文献   

13.
形容一个人做事草率、不认真,常常用“马虎”或“马马虎虎”;对处事敷衍、粗心大意的人,我们也往往称之为“大马虎”或者“马虎先生”。你知道吗,“马虎”这个词,相传还有一段凄惨的故事哩。据说宋朝京都有个画家。有一次他即兴画虎,刚刚画好一个虎头,这时有人来求他画一匹马。他嫌重画费时又费事,就在刚画好的“虎头”下面又画了个马身子,求画人不解,问他画的是什么,画家回答说:“马马虎虎吧,反正都是大个子动物,也差不了多少。”求画人见他画得不伦不类,很是生气,没有要这幅画就走了。谁知画家倒以为这是自己的发明创造,竟然把“画”挂在…  相似文献   

14.
《学习之友》2008,(10):64-64
宋朝有位画家,有一次刚画好一只虎头,有人请他画马,他就在酒好的虎头后面画了个马身子。这位画家的大儿子问爸爸“是马还是虎”?他说是虎。可是,小儿子问他,他又说是马。后来,大儿子去打猎,遇见一匹马,他误认是虎,将马射死,结果只好给马主赔偿损失;  相似文献   

15.
墙上的快乐     
在一个画家的屋里,我见到了一幅非常特别的画。那是一张被装裱起来的自纸,在中间偏左的位置上有一块黑渍。我向画家请教,画家说:“这幅画叫《快乐》。”快乐,我不明白。在我的记忆中,没有谁能画出快乐来。“中间这块黑渍是痛苦,每个人看到我的这幅画时,都只看到这块  相似文献   

16.
墙上的快乐     
在一个画家的屋里,我见到了一幅非常特别的画。那是一张被装裱起来的白纸,在中间偏左的位置上有一块墨渍。我向画家请教,画家说:“这幅画叫《快乐》。”快乐我不明白。在我的记忆中,没有谁能画出快乐来。中间这块  相似文献   

17.
画家有一个6岁的孙女。6岁的孙女叫婷婷。婷婷也喜爱画画。婷婷画了一只小兔子。画家说:“婷婷,你画的那小兔子不对。”婷婷说:“怎么不对呢?”“兔子有红色的吗?”“兔子怎么会没有红色的呢?”“你见过红色的兔子吗?”“没见过的就没有吗?”“那就不是兔子了。”“不是兔子你怎么说是兔子呢?”画家没话说了。婷婷画了一匹马。画家说:“婷婷,你画的那马不对。”婷婷说:“怎么不对呢?”“马有翅膀吗?”“马没有翅膀。”“那你为什么给马画了翅膀呢?”“我想让马长出翅膀来。”“那就不是马了。”“不是马你怎么说是马呢?”画家又没话说了。婷…  相似文献   

18.
有一则阿拉伯民间故事很耐人寻味:有个国王,一只眼睛是瞎的,一条腿是瘸的。一天。国王召来三个画家给他画像。第一个画家把国王画得两眼炯炯有抻,两条腿粗壮有力,十分威武;第二个画家把国王画成“独眼龙”。形逼真;第三个画家把国王画成打猎架势,那条瘸腿蹲在大石块上,手举猎枪,那只瞎眼闭着瞄准前方。结果呢?国王指责第一个画家是“一个善于阿谀逢迎的家伙”,叫卫兵推出去杀了;  相似文献   

19.
作画与作文     
作画与作文,似乎是不相关的事。其实,它们在审题、立意、构思、选材等方面有着相通之处。下面介绍的几则作画的故事就可以在写作方面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深山藏古寺从前,有个先生请四位画家以“深山藏古寺”为题作画。赵画家一看题目,便不假思索地在纸上画了深山,又画了古寺。出题先生说:“这幅画是‘深山和古寺’,不对题。”钱画家看了题目后,在纸上画了深山,没画古寺。出题先生说:“这幅画是‘深山无古寺’”,也不对题。”孙画家仿佛发现了其中的奥妙,他在纸上画了深山,并在深山中画了古寺的一角。出题先生说:“这幅画是‘深山露古寺’…  相似文献   

20.
《初中生》2002,(Z1)
有个青年画家自认为画技很高,一天能作一幅画,可他的画在画市上无人问津。一年下来,仍然如此。青年画家很是纳闷,便向智慧老人请教说:“我用一天功夫画的一幅画,用一年时间还未卖掉,是何缘故?”智慧老人沉思片刻,说:“假如你用一年的功夫画一幅画,兴许用一天的时间就能卖掉。”回家后,青年画家牢记智慧老人的话,苦练基本功,精心构思设计,用一年的功夫画了一幅画。果然,这画一拿到画市,即被人们以高价购买。生存寓言三则陆桂林寓意:成功之路无捷径可走。凡事与愿违时,不妨换位思考,倒过来试试。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与心血,才能浇灌出成功之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