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刚 《教育探索》2002,(9):82-84
教育研究课题的敏感性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本文从心理学的视角探讨和揭示了研究型教师的教育研究课题敏感性在产生过程中的感知与思维,直觉与实践,人格与感知、思维之间的辩证关系,指出教育研究课题敏感性的心理发生机制,进而指出培养教育研究课题敏感性的途径和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即突出教师“引发”与学生“思考”的地位,是摆在每一位数学教师面前的重大研究课题。教育心理学指出:“给学生提出问题,即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不能单纯地利用已有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这时就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求知欲。”显然,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教师的职业敏感性是教师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事件等蕴含的教育价值所具有的敏锐的感知和辨别的能力。它是作为一名教师弥足珍贵的素质,也是对其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的考验。教师的职业“敏感性”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形成教育智慧以及预防和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感。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形成反思的教育习惯等是提高教师职业敏感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一、教育机智是什么?——含义“机智”一词指的是个人对情境的敏感性及全身心的、审美的感知能力以及个人在复杂而微妙的情境中迅速地恰当地行动的能力。“教育机智”是社会机智中的具体实例,教师的教育机智并非天生的,而是教师在学习教育理论、总结教育经验、努力参加教育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教师综合运用各种教育能力达到了成熟地步的表现。同时,也是教师观察的敏锐性、思维的灵活性、意志的  相似文献   

5.
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一以贯之强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考察十年来师德师风建设进展,本文基于样本数据分析发现:师德师风建设情况整体偏好,学生和家长对教师师德行为表现认同度较高,但师德宣传效果相对较差,学生对教师传播正能量、家长对教师校园安全防范认同度相对偏低。师德师风建设效果和师德行为表现,在学校所在地和办学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办学水平直接影响师德师风建设效果。教师职称与师德师风建设效果感知呈现较为复杂的关系。教师教龄与师德师风建设效果感知呈现出负相关关系。师德教育对师德师风建设影响最大,师德考核影响最小。建议应以教师专业伦理教育为基础,注重分层开展师德教育,促进教师形成德性自觉;以符合受众群体需求逻辑的思维,进一步完善师德宣传方式;以重申道德命令和法治思维,加强师德治理;以保障教育公平,全面提升城乡接合部学校办学水平,为师德师风建设提供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6.
关怀性思维不仅是一种教育模式或思维方式,还渗进了关怀伦理的价值观念。关怀性思维的提出有助于解放道德思维方式的"性别"分离、唤醒教师行动的教育敏感性和实现思维教育的情理交融,欣赏思维、情感思维、动作思维、移情思维和道德探究等思维方式是生成教师关怀性思维的主要维度。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教育敏感性”构成,指向教师对教学契机的专业判断、对学生情绪的自我感知与关心品质的呈现,以及应对突发性教学问题的反应速度和临场处理智慧。具备“教育敏感性”的教师能够自发跟随教学情境,适时、相机捕捉与体察学生真实情绪,精准把握教学环境变化。对“教育敏感性”的培养,要解决教师专业训练中“无意识加工”的匮乏,促进教师内隐性学习和自动化决策水平;突破师生“联结“”联通”的同质化局限,构建师生共情的教学联系与生活联系;提升教师调动差异化资源,转化教学危机的灵活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8.
《现代特殊教育》2006,(3):38-38
朱晓民、张德斌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1期撰指出,一线教师需要关注课程改革中教师辩证思维能力发展的问题。所谓教师的辩证思维能力,是教师自觉不自觉地遵守辩证法规律对教育活动进行思维的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教育现象依据辩证思维的要求进行思维的能力。即教师能够全面地、联系地、发展地看待教育问题,把教育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等看作是“对立中的运动”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辩证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教育机智是通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认知事物的敏感性以及对学生的主动关心来实现的。一方面,教育机智激活教育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感知学生的需求.开发他们的各种潜力;另一方面,教育机智要求教育防止可能…现的一成不变的判断、成见和不当归因等倾向。这就意味着.只有当教育以一种关心和  相似文献   

10.
蒋家龙 《贵州教育》2009,(18):39-40
一、问题的提出 学习活动从感知开始,感知是思维的源泉。感知活动是和知识的理解联系着的,也就是和思维的形成密切联系着的。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对小学生思维敏捷性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并对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成绩作了对比分析,其结果是:运算思维活动的敏捷性是可以培养的;不同年级的学生完成一个相同的课题时,其运算思维的敏捷性是随着年级(年龄)的递增而稳步发展的。而思维的敏捷性与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有联系,又有区别;没有高度的深刻性、灵活性,就不可能正确而迅速地作出反应。思维的敏捷性水平还取决于一系列主客观条件。主观方面主要取决于学生原有知识结构、认识能力、行为习惯、思维定势等;客观方面主要取决于课题,即决定于思维对象的难易程度和熟悉程度。小学生大多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完成学业,改变心理和思维方式。因此,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策略对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笔者认为:坚持口算,能促进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卷首语     
目前在教育界人们研究较多的问题一是课程,二是教师专业成长。应该说这是教育研究中至关重要又相互联系的研究课题。对它们的研究,有助于优质课程的建构和教师素质的提高。而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改善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因此,国家十分重视教师专业成长研究,有关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课题甚至成为省、部级的重点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2.
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奈曼旗实验小学安淑红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将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因为不管教师怎样教或教什么,唯一的目的就是要学生学,而学生学习的过程又是对教师所教知识进行感知、分析和记忆的过程。教育心理学指出:注意是感知的先...  相似文献   

13.
生活是一切教育孕育和发展的温床,只有立足于生活中,才能得到学习上的长足发展。语言是思维的表象,思维是语言的本质,而构成思维的基础在于对外界的感知和体会。对幼儿来讲,其对外界的感知大都源于生活经历。因而幼儿语言的发展离不开生活,语言教育更是应该与生活紧密联系。基于此,本文着重探究了幼儿语言教育生活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所谓语感,就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和巧妙运用的能力。对语言的深刻顿悟和体验语感,构成语文素质的核心要素。在阅读教学中应怎样重视语感的培养?一、巧用直观形象,培养语感通常来说,学生内心体验的强弱受学生的年龄、生活阅历和知识积累的制约。语文教材内容异常丰富,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由于小学生思维感知水平不高,缺乏对事物的深刻认识,对教材的内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受必然受到阻碍。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要努力掌握和运用观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教学设备,提高教学效率。”如果教师能巧妙地运用直观…  相似文献   

15.
提问是对话教学的核心,基于对话教学的提问能够激发幼儿的思维。现象学和教育学主张对幼儿的体验采取敞开的态度,指出提问应能够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而引导幼儿获得对知识的理解。社会建构主义主张幼儿自主建构知识,教师在提问与追问中感知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并有效地促进幼儿对知识进行自主建构。早期阅读的特点决定了教师指导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朱木华 《考试周刊》2010,(49):39-40
本文探索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指出教师不仅要注重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全文,培养学生初读课文时总揽全文的能力和思维的快速性,更要注重提高学生思维的直接性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7.
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成长问题已成为广大幼儿园以及与之相关的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研究机构和教师培训机构的研究课题。反思现状,我们发现其中存在三大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18.
摭谈学生思维临界状态下的教师点拨安徽/孔立新语文点拨教学的精髓是相机诱导,适时点拨。这里所言的点拨的“机”与“时”,从学生思维律动的情况看,便是学生感知教材后,开始进入思维状态,但一时又难以突破的思维临界点,即胶着状态时,教师调动各种具体的教学手段进...  相似文献   

19.
从主体感知与加工的不同方式上组合成求知型、求实型、参与型和求新型四种思维类型。四种思维类型各有自己的心理特征。教育在于促进不同思维类型学生的真正发展。教师的任务即采择和匹配适合不同思维类型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 ,在不同思维类型的心理发展上做有益的引导与评价 ,促使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得以最佳发挥和展示。  相似文献   

20.
在智能时代,技术赋能教育教学的方式与内容不断更新,智能教育创新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呼唤教师设计思维的有效培育。基于教师设计思维的内涵诠释,提出智能时代教师设计思维培养的逻辑向度,发现智能时代教师设计思维培养面临一定困境:一是机器学习机械化挖掘认知经验,忽视教师设计思维的情境化培养;二是过度依赖智能运算技术,易生成僵硬的线性思维;三是智能教育资源同质化推送,削弱教师创造能动性与热情;四是智能空间感知受困于浅层情感捕捉,忽视教师的情感互动和体验。据此,提出智能时代背景下教师设计思维的培养建议:一是在反思性情境中培养教师的创新知能,构建与直接经验关联的设计思维模式;二是增强教师对智能教育的理解与批判力,培育兼具“软”“硬”技能的设计者;三是树立理性批判与价值融合的资源观,构建“智能+资源设计”服务体系;四是加强情感互动与人文关怀,设计共享创意的智能教育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