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传统理论认为:含有介音的音节为CMVX,介音属于韵母.通过实验表明:端木三提出的CVX模式和复合音理论对于含有介音的音节的分析更为符合实际,即介音M和声母的关系更为密切,二者往往形成CM形式的复合音.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后套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的晋方言,但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尤其表现在儿化音方面。后套方言有四类儿化韵;儿化音在多种词类中都有分布;后套方言儿化音的功能比普通话中儿化音的功能多;后套方言中儿化音的构成极其丰富;后套方言的儿化音有很多特别之处。  相似文献   

3.
襄阳方言作为北方方言的一种,儿化现象十分普遍,文章就其儿化的语音现象、儿化出现的方式特点和使用范围进行整理和分析,以揭示襄阳方言的儿化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4.
“儿化”是小称的源头,但山东章丘方言中没有“儿化”,而是采用变韵的方式来表示儿化,一是ai尾,一是ei尾。  相似文献   

5.
海安方言撮口韵在方言音系里成系统地出现,较周边方言如南通、如皋、泰州等地丰富,值得研究。考察它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中古以后,汉语的韵母介音增加,导致声母腭化,声母的腭化又反过来影响韵母介音的撮口化;二是海安方言"支微入鱼"所含韵摄较多,也是造成撮口韵丰富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商洛学院学报》2016,(3):49-51
在梳理合阳方言带有[iα(24)]的亲属称谓词的基础上,从语音和语义两个方面论证了"[iα(24)]的亲属称谓词的基础上,从语音和语义两个方面论证了"[iα(24)]姑"中[iα(24)]姑"中[iα(24)]的本字是"豭",并从文化语言学的视角分析了合阳方言"[iα(24)]的本字是"豭",并从文化语言学的视角分析了合阳方言"[iα(24)]姑"保留古音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儿化是大同方言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语言现象,通过比较大同话和普通话,使我们认识到大同话儿化的特点是基本韵母儿化后趋于相同,儿化韵母比普通话少,儿化词比普通话多,儿化在方言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陈露 《文教资料》2009,(12):34-35
羡余现象是世界上所有语言的共同属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之一。使用羡余现象理论,我们可以解释语言中一些特殊的常规语法所无法解释的语言现象。对羡余现象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完善语言学系统,弥补语言学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羡余"是从现代信息论引入的术语,在语言学领域用来描述语言中语形相对于语义有所剩余的情形。本文从现代汉语羡余现象的类型、成因、作用三个方面,对现代汉语羡余现象进行论述,认为它是语言丰富多彩的重要原因,在语言运用过程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泰方言i、y擦化发展不平衡,既有地理差异,又有年龄差异。i→音变只在姜堰、泰州、南通出现,且音变发生范围有所不同。y的擦化有三种类型:南通yz型、如皋jy型、海安u型。南通、如皋、海安老派只在y充当单元音韵母时才发生摩擦;海安新派y一律擦化为舌尖后圆唇元音u,与江淮方言黄孝片遥相呼应。  相似文献   

11.
意大利元音“i”(国际标准音标[i])音是意大利美声训练中最古老的辅助练声的方法之一,也是声乐家们更高技巧所必须掌握和发展的必备技巧之一。无论简单、复杂的的音符、音高,还有纷繁复杂语系的语言,对于美声的要求来说,“i”音发出的位置是意大利美声学派检验声音好坏的核心和标准。  相似文献   

12.
"谐声"是对据音索取声符的动态过程及固定在"形-声"结构中的语音关系的概括。字音的变化,以及实际谐声关系与衡量标准之间的差异导致出现"失谐"现象。声符与所谐字声韵关系一致性是考察谐声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出发点。段玉裁"同谐声者必同部"限于字音发生变化前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天门方音的一个重要特点是“i”混入“in、n”。据文献记载,这一语音现象在明代江淮方言中已普遍存在。明清时期竟陵方音中存在深、臻摄与曾、梗摄的混同现象,即部分“i”与“in、n”混同。  相似文献   

14.
围绕影视剧是否该使用方言的问题,社会各方面人士已经讨论了很久,不管结论如何,当前的现状是方言在沉寂一段时间之后,又以高调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成为越来越多影视作品创作者的首选。“方言热”已成为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本文正是以此为背景,从运用方言的合理性和有利之处寻找出现“方言热”现象的依据,进而辩明“方言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说“得děi”     
“得děi”字一直处于口语和书面语之间。通过对语料的分析比较来研究“得”字的产生发展、“得”字的组词造句、“得”字用法的特殊性以及“得”的否定等问题,从而揭示“得”的独特之处,这对于“得”字本身的全面研究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i+1“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词汇教学是语言输入的一种形式,根据Krashen提出的语言输入假设,教师在进行词汇教学时,可在学生已有水平“i”的基础上,提供一些略高于该水平且与课本密切相关的词汇,让学生自主选择。顺利进入“i+1”阶段;词 选择好以后,教师可借助于“结构网”和“语义网”,帮助学生先理解词的意“i”,而后把握结构及共引申含义,达到“i+1”水平;此外,教师还可利用 非语言因素来进行词汇综合教学,弥补“i”与“  相似文献   

17.
初中七年级英语教学以语言输入为主要的教学方式。本文探讨的是如何把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的i+1理论应用在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中,为学生补充高于其目前水平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使中小衔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孙海昌 《考试周刊》2012,(66):102-103
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主要目标之一。本文基于对英语阅读教学现状的分析,根据美国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的i+1理论,探寻有效的英语课外阅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从保定方言中词尾"儿"的表现形式来讨论其历史演变过程,以及它对汉语语言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诗经》中不再押韵的韵脚字,江永把它们归结为方言的不同读音。在《古韵标准》中,江永屡次提到“方音假借”、“方音偶借”的概念,以此为对象,可以研究其与后来段玉裁提出的“合韵”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