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宪政民主体制形成于西方传统国家向民族国家的过渡时期,其思想基础是西方的自由主义和民主主义.在西方民族国家建构初期,宪政民主体制基本适应西方民族国家的建构过程,解决了西方现代国家建构中的国家认同问题和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问题.但是在目前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宪政民主体制日益受到来自民族国家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日益表现出局限性,从而现代国家建构要求突破宪政民主体制的局限性,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2.
对社会动员与政治参与问题的研究是当今我国政治生活与社会生活中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之一,对此问题,应将社会动员置于现代国家建构的历史发展逻辑之下来讨论当下社会动员所具有的政治体制改革与发展意义。传统的社会动员理念和方式已经不能适应今天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和利益多元化以及社会民主化的现实。社会动员所带来的政治参与要求是现代国家建构和政治现代化的应有之义,而关键是改变对社会动员的管控思维方式,将社会动员纳入到现代国家建构的政治参与制度化与法治化的轨道上,从而避免非制度化与非法治化的社会动员所导致的冲突、对立和混乱。  相似文献   

3.
现代性与现代国家建构是两个相互联系的重要方面。现代性是现代国家的文化规定,现代国家是现代性外在表现形式。在当今世界上,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现代性因各国国情不同而各有不同的差异,因而在现代国家的建构上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中国现代性具有中国的文化特点,中国现代性与中国的现代国家建构在总体上有相适应的方面,两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张力,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两者之间的协调必将促进中国的现代国家建设获得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法治是现代国家的必备特征,建设法治国家已是全社会的共识。建设法治国家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对法治国家起基础性决定作用的是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基础上形成不同的利益集团,由此孕育出了民主政治、多元化的价值理念和理性主义的化,这些是法治国家形成的政治、化条件;同时,法治还要求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多元的、开放的社会环境中才能发挥作用。比较我国目前的政治、经济和化条件,我国的法治进程将是一个漫长的、不可预期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乡村治理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热门问题,也是一个争论颇多的难题.主要困难在于缺乏必要的学理背景和基础.每个人都可以就事论事,发表一番议论,甚至以没有多少知识增量的争议为乐趣.  相似文献   

6.
【条文摘录】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学习体会】完成国家“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战略目标,要从中小学抓起,要让学生学会独立自主学习,养成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学习习惯。要认真贯彻实施《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性学习是指学生充分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而进行的创新性学习,  相似文献   

7.
转型时代的各种"读本"是建构现代中国政治文化基础常识的重要载体。清末民初,"读本"依托当时的政治改革、科举改制和学堂制度确立而兴起。其中的国家、世界观念具有相当的丰富性与复杂性。而到20世纪20年代中叶,随着平等、阶级和帝国主义等观念的引入,使得"读本"编写从理念到内容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其间的转折反映了中国现代启蒙事业和革命进程的复杂图景。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看来,现代国家是建立在市民社会基础之上、以人民主权为价值取向的代议制国家。它虽然是资产阶级创造的政治文明成果,但却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像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东方大国也要回到国家现代化的发展逻辑中来。“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从根本上颠覆了资本支配劳动的逻辑,真正落实了自由、平等、所有权的市场经济准则,构成了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经济基础;“人民民主”作为对资产阶级宣扬的所谓的“人民主权”的否定,从参与的广泛性层面诠释了“真正民主”的现代内涵,成为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核心价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将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在承认权力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建构起民选机关支配执行机关的权力运行机制,超越了西方“三权鼎立”和多党竞争下的议会制度,成为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根本制度。  相似文献   

9.
大学立足于国家又面向世界,是"民族灵魂的反映",具有与生俱来的国际性格和国家性格.我国大学应当在当今国际化和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对其国家性格和国际性格进行正确的定位,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  相似文献   

10.
苏联解体后.激进的政治改革和“休克式”的经济疗法使国家力量骤然削弱。社会发展一度处于失控状态.各个社会生活领域在不同程度上出现混乱。整个国家也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俄罗斯职业教育的改革便发生于这种激进的社会氛围中。改革进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比较突出的就是地区差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道德作为人对人本身及人的世界的特殊"立法"在国家治理中不可缺席,尤其是当前社会失德现象的不断泛化对国家稳定和民生发展的负面影响迫切诉求道德的在场。这一诉求既不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再现与新生,也并非资本主义道德的嫁接或移植,而是以"人"为价值本体、以理性为认识论基础、以现代政治文明之民主、平等、自由、和谐为核心的新道德的在场。在宏大的现代国家治理论题下,道德的新构需要行使国家治权者的德性示范、现代公民性的觉醒与理性的培育、法治的同构以及融合"形而下"与"形而上"完整性的道德的哲学诠释的共时建构。  相似文献   

12.
现代国家建构与农业财政的终结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免除农业税是对以农业财政支撑国家体系的传统时代终结,也是建立以工商业为支撑的公共财政新时代的开始。终结农业财政既是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的结果,更是建构现代国家的必然要求。为此,需要在终结农业财政的过程中进行相应的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3.
企业国有产权资源是有限或稀缺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稀缺的企业国有产权资源成为研究企业所面临的新课题。现以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现代企业国有产权资源优化配置条件效能为切入点,辩证分析企业国有产权资源配置的进展与缺陷,探索优化企业国有产权资源的交易配置路径,以便有效防止企业国有产权资源交易配置的异化(即非市场化),逐步降低国有企业或非国有企业的国有产权资源交易配置的成本损耗,切实提高企业国有产权资源交易配置效率,不断提升企业国有产权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竞争力和控制力。  相似文献   

14.
略论心态史与中国近代社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态史研究作为社会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些长时段的社会现象,弥补中国近代社会研究中只注重英雄人物和重大事件的缺憾,从而加强对社会广大民众心态的研究,使一些问题找到更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国家是传统国际法上的主要主体,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个人作为一个在国际法上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实体,其主体法律地位必将得到广泛的认可。那么,如何解决在作为现代国际法的主体的国家与个人的矛盾,协调二者的关系,如何更好的保护个人权利的实现,同时又不损害国家权威呢?当前,在现代国际法中,不但提供了实体性的法律,甚至提供了程序性的法律使其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6.
随着晚清民初新式教育的开展,教育经费问题不仅成为一个在诸多场合被拿出来讨论的词语,而凡出现了教育界人士和知识分子吁求其独立化的场景.同绕这一问题的溯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近代以来教育发展的复杂丽相.从停科举后的学产、学款,到教育附加税的出现,乃至民国时期屡起争议的教育经费独立问题,不仅是教育层面的问题,而是牵涉到近代政治...  相似文献   

17.
刍议现代大学制度的建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代大学制度是一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教育体制,是高等教育改革中非常重要的方面。章对现代大学制度进行了简要的探讨,并提出一些探索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对教育体制、教学模式、教学管理的影响是深刻的。与其他教育模式相比,它更能适应终身教育、全民教育、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现代远程教育课堂文化构建是应予以关注的具有现实研究意义的课题。对现代远程教育课堂文化的研究需要从现代远程教育的课堂转型、课堂文化的要素与作用机制、课堂文化体系等方面进行内涵解析,应构建"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课堂价值文化、"自主、建构、合作、对话"的教学文化、"人文、技术、开放"的媒体文化和服务型的课堂管理文化。  相似文献   

20.
夏国锋 《襄樊学院学报》2012,33(3):17-19,24
文章试图粗线条式地勾勒清末之前、清末及民国时期中国乡村社会的政治变迁图景,其隐含着秉持了现代国家建构是对中国乡村社会政治结构变迁的一个外来主导力量的前提假设,即现代国家建构的内在逻辑必然导致乡村政治结构的变化。描绘了现代国家政权建设过程中如何改变乡村政治结构及带来乡村政治怎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