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一、发挥汉语言“形象性”强的优势,利用汉字构成来形象地理解词语《卧薪尝胆》中“奴仆”一词的教学:师:吴王和越王原来是对仇敌,后来变成了主仆关系。你们见过奴仆吗?生:奴仆是给别人做事的。师:如果我给你做事就是奴仆?生:奴仆就是服侍别人的。师:他讲到服侍别人,有这个意思  相似文献   

2.
一、链接本义——情趣化的词语教学前不久,笔者到浙江宁波参加了全国小学语文新课程新教材教学观摩会,聆听了全国特级教师薛法根执教的苏教版教材《卧薪尝胆》。薛老师对文中“奴仆”一词的教学独具匠心。师:“奴仆”是怎样的人,你见过吗?在什么地方见过?生:我在电视上见过,奴仆是伺候别人的人。生:我也是在电视上见到的,奴仆是像狗一样侍从主人的人。师:(边板画边说)这是个“女”字。在古代,女子的地位是很低的,她们见了人都要低头弯腰行礼。(又在板画后面画上手)女子中有一类人,她们经常要受到主人责打,这类女子我们称她为(什么)呢?生:(齐…  相似文献   

3.
王建春 《江西教育》2006,(10):39-39
前不久,笔者到浙江宁波参加了全国小学语文新课程新教材教学观摩会,聆听了全国特级教师薛法根执教的苏教版教材《卧薪尝胆》。薛老师对文中“奴仆”一词的教学独具匠心。  相似文献   

4.
<正>(一)“头破血出”辨鲁迅笔下果真没有生造词语的现象么?有人说:有!并且举出了《一件小事》上的一句话:“幸而车夫早有点停步,否则伊定要栽一个大斤斗,跌到头破血出了。”  相似文献   

5.
高年级词语教学新法试探罗延龄(都昌县大树乡中心小学)I“一状来像”问调法一个个同义同好比一圈球子,租些同义同的“同义”治似一根线。在被学中教师先把“肾z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把珠子串起采。这一致法妞例:春师自来学生找出“召”的同义同来?让学生查字自、化课...  相似文献   

6.
词语是除字以外最小的语言单位。在交流思想过程中,词语不仅能够表达一个概念,而且能够表达一个简洁完整的意思。斯大林说:“词汇反映着语言发展的状态,词汇越丰富、越纷繁,那么语言也就越丰富越发展。”在语文教学中,要保证每个学生确切地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词汇(包括成语),以促进他们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升。为此,在词语教学中,需要做到三个关注。一、关注“词性” 当前,小学语文已经完全不讲语法了,“词性”当然成为能不提尽可能不提的内容。但在实际生活中,尤其是习作教学中,对“词性”的分辨、了解还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孩子对“的”“地”“得”的差别几乎无法区分,混淆使用。要弄清三个“de”,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要学习词性。需要学习的词性最主要的是名词、动词、形容词。有了这三种词性的知识,就可以把“的”“地”“得”放置在恰当的词语的后面。现在有些流行性的语言,往往混淆了词性。请看一则人民网新闻:《广州再出奇葩建筑》—“积木大楼”耗资50亿元。继“铜钱大楼”、“铅笔大楼”、“橡皮擦大楼”后,广州位于海珠区琶洲会展经济核心区的一座奇特大楼又引人关注……这里介绍的大楼应当是“奇异”的大楼,而作者把它称作“奇葩建筑”,完全是弄错了词性。因为“奇葩”一词词性是名词。在这里,“奇”是罕见的、特殊的、非常的;“葩”是花。“奇葩”一词词义有两个:一是珍奇的花,如郭沫若《蔡文姬》第五幕:“春兰秋菊呵竟放奇葩,熏风永驻呵吹绿天涯!”二是比喻出众的作品,如碧野《名城颂》:“(《丝路花雨》)这朵鲜艳多姿的艺术奇葩,给死者以怀念,给生者以欣慰。”按照词语搭配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名词不能修饰?  相似文献   

7.
教学案例片断一原文:“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作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赶海》师:你们知道什么叫“束手就擒”吗?生:就是被抓住了。师:在影视作品中也常常见到这样的情景,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动作吗?(学生有的举手做投降状,有的把双臂反背于身后,有的还两人合作,做扭送状,真可谓各有千秋)师:对这个词语的理解是否准确呢?大家的动作说明你们已经很好地理解了“就擒”的含义,但“束手”如何理解呢,请翻开字典查一查“束”的意思,你们就会明白。  相似文献   

8.
救命的牛     
印象中,牛似乎永远都是人的奴仆。打一出生,它就被人穿了鼻孔,永远也逃脱不了绳索的束缚。稍犟一些的小公牛,会被主人找来骟匠,一把尖刀将它们永远割去命根。 但父亲却说:“这个世界,没有谁是谁的奴仆。世界是一个共生的世界,万物相生相克,永远都有释不透的玄机。”  相似文献   

9.
新修订的小语大纲提出:“要引导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句子,重视语言的积累”。下面谈谈我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词语教学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语教学浅议艾兆兴南丰县黄满小学联系课文,理解语境,弄清含义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大纲指出:“教师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要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和对于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实践证明,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含义较深的词,只要将它们放在特定的...  相似文献   

11.
李燕 《湖南教育》2002,(6):28-28
结合课本插图理解。学习课文《长城》中“蜿蜓”和“盘旋”两个词的时候。我先让学生看课本上的长城远景图,问学生看到的长城是什么样子?为什么远看长城会是这样的?再叫学生找出课文中写这个意思的词。这样做,使学生不仅形象地理解了词义,而且体会到了长城修筑之不易及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结合生活体验感悟。《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有一句讲作者肖复兴见到叶老“那样随便、和蔼,作者头顶上神秘的光环消失了,我的拘束感也消失了”,“拘束”什么意思?我引导学生:你们在生人面前感到不随便,这种感觉就是“拘束”,课文中指开…  相似文献   

12.
联系法。如“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中“天下”一词,联系上下文所描绘的茂密的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岛,就能比较具体地感受到西沙群岛的鸟非常多,整个岛上都被鸟占据了。这样一来,“天下”一词的含义就比较具体了。   比较法。如教“拭”时,可用学生学过的“擦”来作比较;教“崎岖”一词,可用反义词的否定式释义,即“不平坦”;教“恬静”可用“安静”、“宁静”、“寂静”作比较。   描述法。描述法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使抽象的词义具体化,一般采用“形容……”、“……的样子”等描述语言来表述。例如“熙熙攘攘”这一词语即…  相似文献   

13.
〔片断一〕师:同学们,“奴仆”你们见过吗?生:见过。电视里那些服侍当官的下人就是“奴仆”。师:(在黑板上画“女”字的象形文字。然后教师侧身站着,低头、俯身,双手前伸交叉在胸前做“女”字状)这是什么人哪?这是女人。古代的女人见了男人就是这样,一副温顺的样子。师:(再画“  相似文献   

14.
明清白话作品中有一些疑难词语,或至今无人作释,或释而未当。今试为诠释明清白话词语十条,如:“扒蚱”即“蝉的幼虫”;“摩诃萨”为“摩诃萨捶”的省略,即菩萨;“监工”即“盘工”,一种民间互助的劳动组合形式;“映”即“熄”;“捱步”为“有秩序的行进”,又指“艰难行走”等。  相似文献   

15.
练习可以加深理解,巩固记忆。在庄子《庖丁解牛》一文中,有“庖丁释刀对曰”一句,其中的“释”作“放”讲,意思是“厨师放下解牛刀回答说”。如果止乎此,也算够了,但是,为了加深理解,巩固记忆,我提供了旁证,如“手不释卷”、“爱不释手”、“如释重负”中的“释”即是“放”的意思。“手不释卷”就是“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爱不释手”就是“喜爱得不肯放下”;“如  相似文献   

16.
许叶 《考试周刊》2011,(23):57-58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要重视词汇教学。”词语是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因此教师只有进行有效的词语教学,才能提高学生阅读、口语交际和写作的能力。要提高词语教学的质量,教师必须按照《新大纲》的精神,采取多种方法灵活进行词语教学,尤其对低年级小学生,要抓住每个契机,“让词深入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苏霍姆林斯基),这将为未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和作文能力架起一座坚固的桥梁。  相似文献   

17.
词语辨析     
辨析:(1)go on单独使用,表示“继续、进行、进展”。如:Our class was going on,when a young man年。我们的课正在进行中,突然跑进一位青年。  相似文献   

18.
《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词语朴素无华,通俗明白,但其内涵却十分深刻,耐人寻味。教学这篇课文时,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我们指导学生抓住上点词语,反复咀嚼品味,比较异同,坚持词语教学与挖掘文章主题相结合,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起到了良好的教学又灵。例如,文中有三个描述李大钊同志神态的词语:1.敌人扭身时:“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2.敌人提审时:“我看到他那乱蓬蓬的长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3.敌人审讯时:“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在学生初步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后…  相似文献   

19.
词语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点,但许多教师把词语教学的目标只定位在“理解”层面,对于“运用”,在课堂上却并不见着力。《语文课程标准》(20l1年版)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就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核心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内容涵盖“理解”和“运用”两个方面,而学习语言文字的方法就是在实践中历练。笔者在欣赏名师课例时,发现名师们一直以来正是能从“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角度来思考教学,  相似文献   

20.
应学凤 《语文知识》2006,(10):22-23
一、“登陆”和“登录” 现在,在报刊、电视、网络上,“登陆”和“登录”这两个词经常被混用。例如2006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的主持人播报给赠台大熊猫取乳名情况的时候.电视屏幕下方列出了评选办法,其中一句是“欢迎登陆央视国际网站www.CCTV.com参加评选”。后来.主持人宣读有关单位给全国人民拜年的电文的时候.屏幕下方又显示出“中国移动拜年方式:拨打12530或登录www.CCTV.com”。下面再请看《人民日报》上的两个例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