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赵美国 《海外英语》2011,(14):203-204
通过对严复"信达雅"说与泰特勒翻译三原则的内容释义及比较分析,从两者的思维方式差异来论述,以此证明两者分属中西方传统翻译理论的宝贵遗产。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严复与泰特勒的翻译理论既相通又相异从而得出启示以此推动中国翻译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接受美学翻译观和解构主义翻译观有其相似之处,也有其不同之处。本文试从两者之"同"入手,论及两者之"异"。通过对"接受美学翻译观"和"解构主义翻译观"两种译学范式的比较研究,旨在说明解构主义翻译观实质上是接受美学翻译观发展的另一个极端;在充分肯定二者对翻译理论和翻译研究的积极意义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两种译学范式自身的局限性以避免翻译学术研究中的极端化和绝对化倾向。  相似文献   

3.
尤金·奈达是当代翻译理论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其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功能对等"论。傅雷是我国杰出的翻译家,他的主要理论是"神似说",并主张将原文"化为我有"。本论文将分别介绍奈达的"功能对等论"和傅雷的"神似说"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同和差异。将二人的翻译思想进行分析对比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其理论内涵,求同存异,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4.
奈达的"功能对等"和中国传统的"神化说"是两种不同的翻译理论,奈达"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在中国广为传播的主要原因,在于它和中国传统"神化说"翻译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更能为中国翻译理论家们所接受。中国的翻译理论应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学习西方翻译理论,才能不断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5.
黄蔚 《英语广场》2020,(10):38-40
"功能对等理论"和"目的论"是对翻译实践影响最深远的两种理论。本文对两者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了其相似之处主要在于结合语言功能和重视读者反应这两个方面,不同之处在于理论基础、原文和译者地位、翻译标准、对文化因素的态度和适用范围等五个方面。本文通过厘清两者存在的优势和局限,以期加深对两种理论的理解,同时有助于在实践中扬长避短,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翻译界,尤金·奈达和德国功能派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作为著名的美国语学派翻译大师,其关于翻译的"功能对等"核心理论更是影响深远。然而,"功能对等"和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奠基理论——"目的论"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对这两种翻译理论的比较研究,在两者相似性的基础上,着重谈二者的相异性,说明后者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前者的缺陷,拓宽了翻译研究视角,是对前者的重大突破和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7.
乔田慧  申鸾鸣 《海外英语》2013,(15):142-144
以刘士聪教授提出的文学翻译的"韵味说"及其翻译实践为研究对象,从"韵味说"的三个可操作成分:声响与节奏;意境与氛围;个性化的话语方式,分析其翻译实践活动,探究其翻译美学思想与其散文翻译实践的联系,并进一步阐明"韵味说"不仅丰富了翻译美学理论,对于翻译实践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译者主体性作为理论基础,以鲁迅文学作品中的话语标记语"我想"为例,基于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和美国翻译家威廉莱尔的翻译作品,对话语标记语的翻译策略进行考察研究,分析比较两者翻译的异同,从而得出影响异同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将女性主义和翻译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为翻译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对传统译论提出了新的挑战。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充分尊重译作的主体性,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翻译领域的良性发展。但是这种颠覆传统定式的翻译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以一种辨证的眼光去看待。在具体的翻译中,要善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推动翻译工作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徐敏  李莲花 《海外英语》2012,(2):166-168
由于早期翻译理论长期没有关注译者在翻译实践中的作用,导致对翻译本质的认识也往往没有注意到这个最关键的因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对翻译进行分析,发现翻译不仅是从一套符号系统向另一套符号系统的"意义"转换,而且翻译是译者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能动的实践活动,译者表现出能动性和受动性,这两者在具体的翻译实践基础上统一。  相似文献   

11.
论对外宣传翻译中“信”“达”“雅”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宣英译的目的在于使受者准确理解原文传达的意思,本文将中国古代的翻译标准"信、达、雅"与现代翻译理论,如功能对等,词语蕴涵等相结合,论证了外宣翻译中的经济简明原则。本文分别从词汇、句法、逻辑等层次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分析,并给出解决这些差异的翻译方法。同时简要评析了《汽车贸易政策》和《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新进展(下)》中的一些不恰当的翻译。  相似文献   

12.
从思维方式看中西翻译理论传统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思维方式的角度对中西翻译理论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中西思维方式在悟性和理性、形象和抽象,历史和超前方面存在的差异,这种差异影响和制约着中西翻译理论传统在研究方法上概括笼统与条分缕析、语言表述上含蓄与明了、论证形式上应用型与理论型、微观与宏观以及学科形态上保守单一和开放多元的差别。中西翻译理论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可以从中西哲学和社会文化思想的差异上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13.
中西翻译理论有着明显的差异.从历史、语言、文化、习俗、思维方式等角度探寻中西翻译理论差异的原因,可以为进一步建构、完善和发展中国翻译理论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汉英心理文化对比和汉英语言文化对比,探究了英汉翻译理论的基础。掌握英汉翻译理论的基础,可以帮助广大译者了解和掌握汉语和英语之间的差异,把翻译工作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15.
“可译性限度“的首次提出见于西方翻译理论中语言学派的理论家,至今仍为许多学者所关注.本文以可译性限度的理论为依据,分析英汉语言在相同的物质世界中思维方式、日常需求、发展经历等方面的共性以及由于地域的差别、文明程度的不同、风俗习惯的差异而导致不同语言的特性,剖析英汉两种语言在头韵、双关、回文、同源并列等修辞手法上的可译性限度问题,探讨翻译中常采取的理想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16.
对翻译的本质问题之一——可译性的探讨古来有之.各时期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本文重点梳理了语言学派与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在可译性问题上的主要观点,对比分析了二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研究发现,两种翻译理论均强调翻译既是可能的又是有限度的,但二者在解读可译性问题的层面以及认定导致不可译的原因方面有所不同,对于可译性问题的倾向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在英汉对比研究翻译中,根据不同的交际功能可以将文本归纳为不同的文本类型,而不同的文本相应地反映出不同的语言文化差异。拟从德国功能翻译理论来分析英汉互译,旨在研究英汉互译中不同文本类型的语言特点及其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将功能主义学派翻译理论,特别是韩礼德(Halliday)的语篇分析模式应用于翻译实践,并尝试在传统的翻译过程理解、表达、校验输入新的功能成分,将其概括为目的、等值和评估。  相似文献   

19.
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之多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达、雅”是由严复首先提出并应用于实践的翻译理论,虽褒贬不一,却雄霸中国翻译界达100年之久。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一翻译标准作细致的整理,以求抓住这一概念发展的历史脉络,并结合现代翻译理论对其进行多元的分析,力图在现代语境下对该理论做更深入的阐释。  相似文献   

20.
国内翻译伦理研究一定程度上缺乏“理论自觉”与“学术自信”,对西方翻译伦理理论模仿借鉴多于批评反 思。以中国传统中庸思想为视角,从伦理观、本体论与方法论三个维度对以贝尔曼异质伦理、韦努蒂存异伦理和皮姆译 者伦理为代表的西方翻译伦理理论进行批评与反思,可发现真知灼见中亦有偏颇之处,有失中正、中和与中行。借中国 视角,观西方理论,于扬弃中寻求古与今、中与西的圆融调和,为丰富国内翻译伦理研究路径与内涵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