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校企合作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合国力的竞争愈发体现为人才的竞争。而传统封闭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很好地培养既适应社会需求,又具有较好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且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如何培养实用型人才,并为社会所接受,长期以来一直是学校思考的一个问题。面对扩招后严峻的就业形势,我校根据自身石油主干专业特点不断进行办学模式的探索和变革,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贴近市场需求办学、加强校企合作培养"的新路子,受到学校师生及油田企业的热烈欢迎和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2.
现有研究生培养模式在适应企业需求方面仍待创新和完善.产业硕士培养模式旨在面向特定产业培养具有"三维"复合型知识结构和较强应用能力的人才,从市场需求、发展基础和组织管理等方面看均具可行性,而且以工科为主的综合性高校更具实施优势.目前可行途径主要有:以工科院系为主培养技术型产业硕士,以经济管理院系为主培养经管类产业硕士,面...  相似文献   

3.
目前如何提高纺织工程学科的科技含量及在本科生的影响力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基于纺织工程学科基础上的跨学科融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好途径。借助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江南大学针织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与多家"针织+跨行业"多学科合作的平台,江南大学率先开展了基于校企院所合作的"纺织+"跨学科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本文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该培养模式的研究意义,探讨通过基于校企院所合作的"纺织+"跨学科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纺织工程专业本科生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分析兵团纺织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入手,结合地方院校多年来纺织专业人才培养实践,阐述了"双向交流、两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特点以及构架体系,并对地方院校近几年的实践效果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卓越工程师计划的目的是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其关键之一是通过构建校企联合培养机制来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和行业需求。在联合培养机制的实施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对课程体系进行设计,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非常重要。为此,本文基于产出导向教育(OBE)理念,从课程建设、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两个方面探讨了校企联合培养机制下,卓越工程师的课程体系设计。  相似文献   

6.
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中心目标,目前对学生进行工程素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整个高等教育的核心和关键.本文针对工科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中存在问题,探讨如何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以及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增强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有明显的职业导向性和实践应用性的特点,但目前大部分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工程训练中心、实验室等对学生工程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还远远不够。东华大学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创新"一二二""三全程"纺织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通过加强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和导师队伍建设等措施,校企协同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纺织人才,促进了产学研深度融合,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订单式"教育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办学和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培养模式将人才培养直接与社会人才需求挂钩,人才实践技能得到了提高。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普通高校高年级本科生的培养采用"订单式"模式有利于培养出一批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应用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9.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策略,是高校改革的重大举措。国外发达国家工程人才培养有较为成熟的体系和模式,可以为我国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提供借鉴。国内高校办学指导思想不明确、工程教学资源匮乏,工程实践环境不良是困扰"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的难点。  相似文献   

10.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重大教学改革项目,我校(大连工业大学)作为第二批试点院校,针对"卓越计划"的几个关键环节提出了加强领导、引进激励措施、加大经费投入以及打造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改革措施。在实践过程中,在促进校企联合培养、工程系列教师培养、课程体系改革等方面为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模式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本文对此项目进行了总结,以期对后续工作提供更多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从社会方面、学校方面、家庭方面及学生个人方面系统地分析了其原因,提出了提高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八大措施。  相似文献   

12.
硕士研究生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高层次的教育,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对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硕士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着重探讨了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认为可以通过培养研究生的主动意识、提高导师队伍素质、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和对有创新性成果的研究生进行奖励机制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结合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和学校纺织特色学科的优势,东华大学在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中,逐渐摸索出了一套"纺织特色继续教育"的办学模式.通过东华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安徽华茂学习中心的办学实践展现教学成果与办学智慧,提出相关的实践思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历来以纺织业著称于世,古老的"丝绸之路"代表着中国古代纺织业的辉煌.从考古实物看,早在旧石器时代,纺织工具就已经出现了.这些纺织工具在古汉字字形中得到了形象的再现.  相似文献   

15.
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瓶颈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当前高职教育虽然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必须通过学院、企业、政府三方共同努力,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方勇 《教育导刊》2005,(7):38-40
我国纺织业经过调整改革后正处于全新发展时期,需要大批的职业技术人才。本文通过对我国纺织业发展展望和纺织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分析,探讨纺织职业教育如何培养适销对路的职业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7.
胡超 《山东教育科研》2010,(3):50-51,62
英国有着雄厚的资本和科技创新能力,高校是其科技创新的主体。校企合作的模式在加大高校科技的创新能力和产业的相互结合方面起到积极作用。英国政府积极促进大学、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对增强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资源共享校企合作模式材料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机制的优势及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案例显示,以该模式为建设路径能够提升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的科研创新能力。校企合作模式嵌入材料工程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有利于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湖南省复合材料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建设实践,探讨了如何通过夯实校企合作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的运行机制和研究基础,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持续的、高水平的研究平台。系统总结了创新基地建设以来的成功经验,提出并运用了"四结合"的培养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以培养"卓越应用型工程师"为目标,以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为核心,以教学方法改革为手段,以实践教学改革为突破点,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的培养,并按专业培养方向针对性进行改革实施。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基于"大工程"观教育理念进行校内流程工业综合实践平台、实习平台及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按专业认知、系统认知、系统设计与调试、系统集成的思路螺旋式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探索以"工程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办出自己的特色,为同类院校相关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