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1935年调查的《湖南方言调查报告》为蓝本,分析了七十年前湖南方言中入声的情况,入声字在当时有喉塞尾短促调、独立舒声调和分派入其他声调三种形态,其中全浊声母入声字最先变化,变化后的归向与相邻强势方言模式一致。  相似文献   

2.
古入声韵尾在湘语中发展渲变的大致轮廓为:最初,湘语有塞音韵尾;接着,塞音韵尾发生合并,由-π,-τ,-κ尾并为-κ尾;然后,韵尾塞音进一步弱化,只剩下音节后的紧喉动作;最后,入声韵的特色逐渐消失,变得同于舒声韵,入声调类这一阵营慢慢地丧失。  相似文献   

3.
新化和冷水江两个方言古入声今白读舒声,文读新化读入声、冷水江读阳去。此外,两个方言还存在与古入声文读合流的异读——即新化方言非入读入、冷水江方言非浊去读阳去。考察这两个异读现象,发现,其实质是小称变调。结合移民史和周边方言可知,两个方言古入声白读舒声是方言自身的读音,而文读是受西南官话影响而产生的,因调值接近而与小称变调合流。  相似文献   

4.
据《中国语言地图集》(以下简称《地图集》)( 1 989) [1 ] ,湖南赣语主要分布在湘东1 4个县市,它们是:平江、浏阳 、醴陵、攸县、茶陵、酃县 (今炎陵)、临湘、岳阳、华容、耒阳、常宁、安仁、永兴、资兴,此外,湘西南的洞口、绥宁 、隆回等县市也有赣语分布(县市名后加星号“ ”的表示该县市的部分地区)。湖南赣语的研究起步较晚,在2 0世纪30年代以前,只有一些地方志对其语音、词汇作过零星而不成系统的研究。解放以后,湖南赣语方言的研究开始逐步深化、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有关湖南赣语研究的单篇论文有5 0多篇,专著有1 0多本。一语音研究较…  相似文献   

5.
郑丹 《中国语文》2012,(2):183-185
一赣语隆回司门前话声调概况《广韵》中的一些舒声字,在赣语隆回司门前话中今读入声调。比如婆猪~,表示雌性的,母的底尿等字都读为入声。这与晋语舒声促化现象有所不同,所谓晋语舒声促化是指一些  相似文献   

6.
古汉语发展为现代汉语,官话人声的消失是其声调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官话人声的发展、演变进程中,人声的发展一方面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共同语的逐渐普及,其发展演变的趋势又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即越来越接近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官话人声发展中的上述规律,在重庆方言的发展演变中有其独特表现.  相似文献   

7.
调查研究湖南省东部的茶陵县下东乡汉语方言的语音系统要素,并且通过跟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南昌方言和长沙方言的比较,探讨下东乡方言的语音特点以及跟赣语和湘语的关系,认为它是一种具有赣语和湘语特点的独立的混合类型方言。  相似文献   

8.
在方言的中心地带,方言特征一般都很鲜明;可是,在方言区的边界,也就是“方言中介地带”,方言特征渐趋模糊。隆回高坪镇,地处隆回、新化、新邵三县交界处,西边是大面积的赣语区,北部和东部为属老湘语娄邵片的新化话,这样一个特殊的语言环境使得隆回高坪话既具有明显的赣语特征,同时又与新化话有着难解难分的血肉关系。  相似文献   

9.
会宁话属中原官话陇中片,单读平声不分阴阳,连读部分地区分阴阳。本文描写了甘肃会宁方言的语音特点,详尽地分析了古平声和古入声在甘肃会宁方言中的演变,初步探讨了其演变的性质。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调类这个角度对辉县方言入声发展演变的状况进行考察,指出辉县方言的入声调不分阴阳,调值为一中短促调,并且正由促声向舒声转化,入声舒化后入声调归平声的较多。并探讨了造成变化的原因,展示了辉县方言入声发展演变的规律、特点。  相似文献   

11.
古入声字在蓟县方言中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蓟县方言中古清入字的归派与北京话十分接近,部分古浊入声字的调值正在通过连读变调的途径实现其转化。除了语言内部的机制外,社会因素也是实现其演化的强大推力。  相似文献   

12.
湘语与赣语对应于不的否定词有大致相同的类型与发展轨迹,即:冇→冇/唔→唔→不/唔→不。湘语与赣语对应于没有的否定词的核心语素都来自古效摄一等明母去声,在后来的演变中,两大方言没(有)1与没(有)2的音节类型大致相同,没(有)1向双音节转化快于没(有)2的进程也相同。二者的突出差异是没(有)1向双音节转化时,各自的语素配置不同,湘语一般说冇得,赣语一般说冇有。湘语与赣语的正反问都倾向于选用VP-Neg格式,而且都有相同的三种句型。表否定的连字句是湘语中一个有特色的句式,在赣语中很少见。湘语与赣语的否定词及其相关否定表达具有很多相一致的地方而不同于其他方言,说明这两大方言关系十分密切;同时二者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某些方面形成了各自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一般情况下,古全浊入声字在今粤方言读不送气声母,古全浊入与次浊入今同为一个声调。在粤语中,古全浊入声字在今贵港白话演变呈现出不一样的类型:古全浊入声字有读送气声母,有按条件读送气与不送气声母,有读不送气声母;全浊入声字有一个调值,有按条件分化成两个调值。文章主要分析贵港白话古全浊入声字的声母及声调演变类型,并总结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是从音韵学角度,试图通过对丁声树编录的《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中古反切的量化研究分析,发现并归纳判定现代汉语中古为入声的字及其规律,从而方便一些没有入声字的方言区对入声字的认识和使用。同时研究入声字对今天人们的诗律应用和对联写作,也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调查了古入声字在桂北(西村)平话中的演变情况,其特点是:入声韵尾消失,入声调自成一类。其变化比较复杂:37%的古入声调字今仍读入声;43%的古入声字今读阳平,其中主要来自全浊(39%)和全清(29%)两类声母。  相似文献   

16.
古入声字在方言中的演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语音现象,试图从古入声调和古入声韵两方面探讨作者母语(溆浦方言)的古入声字演变特征,归纳其演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田野调查法,对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著的《方言调查字表》中的入声字在辉南方言今音中的派入情况进行实际调查并整理归类。调查数据显示,古入声字在辉南方言今音中分别派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中,根据古声母清浊的不同,分派情况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罗昕如新著《湘语与赣语比较研究》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对湘、赣两大方言进行了全方位的条分缕析的比较,揭示了二者在发展演变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共同特点与差异。该书全面系统,重点突出;语料丰富,观点新颖;描写细致,论述入微,研究成果填补了湘语与赣语全面系统比较研究的空白,对于推动汉语大方言之间的比较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安徽省寿县方言属中厚官话,但古入声字在今寿县方言的归类并不与中原官话的分派规律一致,而呈现出自己的特点。文章列出了寺县方言的声韵调系统,指出了入声字的特殊分派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