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此课为全国2015生命化教育"大问题"教学研讨会观摩课。)【教学设计】《勾股定理》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八年级下册第24章第1节第1课时.下面我将从内容和内容解析、目标和目标解析、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教学过程设计四个方面,阐述我这节课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以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第六章第二节《常见的技术图样》的第一课时"正投影与三视图"这一内容主题为例,针对高中通用技术教师对于技术制图课教学设计这一问题,在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说课教案】此为一节专题复习课,下面我将从内容和内容解析、目标和目标解析、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教学过程设计、目标检测设计五个方面,阐述我对这节课的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酸和碱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2.内容解析学生在学习完《常见的酸和碱》《酸和碱的中和反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自由落体运动"这节课的教学案例设计,探讨物理探究式教学中问题设计应当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一、背景人教版新教材《必修2》第七章第一节为《追寻守恒量》,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国家级示范高中"的高一年级学生.考虑到教学内容及授课对象的特征,笔者设计并实施了本节课的教学,展示如下.二、教学过程1.引入师:从这节课起,我们开始学习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这节课的任务是完成本章第一节内容的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初任教师,在教学遇到瓶颈之时,为突破现状,借一次研讨课机会,就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这节课进行公开教学。本文就阐述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课后各位名师的点评以及笔者的个人反思。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内容 这节《自行车与物理》课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教材,《物理》第一册201页,课后小实验《自行车构造》所设计的一节物理探究课。 结合学生实际,对小实验内容  相似文献   

8.
笔者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二节《质量及其测量》,本文将从教材分析、学生状况、教学目标和课的重点以及难点、教学流程、教学目标完成的预测6个方面说明自已的教学设想。  相似文献   

9.
<正>杨艳秋老师上的《小羊过桥》一课从整体上讲是成功的。这节课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充分体现了我校对课堂教学提出的"六字"要求,即"宽松、愉快、高效。"下面具体谈几点个人看法。一、本节课成功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1.教学目标确立得准。教者确立的目标是"使学生明白什么是谦让,认识到遇事心中有他人,讲谦让是一种美德。"2.教者能围绕教学目标、重难点选择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  相似文献   

10.
以《波的图像》一节的教学为例,在课前设计中,笔者分析了该节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3,(A0):149-150
本文通过对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五章第一节《曲线运动》的教学设计,介绍了如何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进行探究教学,对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又在教学结束后对本节课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2.
我曾在郑州市中学数学"指向问题解决的课堂教学研讨会"上做了一节示范课,课题是《探索轴对称的性质》。这节课是按"基于标准的教学"策略设计的,与会教师和专家听课后指出:这节课体现出一种清晰、简约的风格。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我觉得有两点值得一提。一、将抽象的课标要求分解成具体  相似文献   

13.
【说课教案】《Unit7 Lesson 1 The Biggest Animal》选自英语教材EEC七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1课时。下面我将从内容和内容解析、目标和目标解析、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教学过程设计这几个方面,阐述我对这节课的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学生掌握本课重点单词。掌握功能句式。  相似文献   

14.
结合对苏科版初中《物理》"动能、势能、机械能"第一课时6节同课异构课的观察,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加以整合和再构,呈现更为顺畅、精彩的教学。  相似文献   

15.
崔大亮 《考试周刊》2014,(42):148-148
初中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物理知识掌握水平,接触物理实验,解答物理习题,将所学的物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鉴于这一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探究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导学激趣"探究教学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本文以初中物理《摩擦力》一节内容为例,探讨"导学激趣"探究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16.
以"善"和"爱"为主题的教学在初中阶段比比皆是,但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值得深入思考。在郑州市李兰语文名师工作室举行的同课异构活动中,我执教了杨绛的《老王》这篇课文。经过对课程标准、单元目标、文本价值、学生认知的认真解读和分析,我决定紧紧抓住这节课的核心"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展开教学。于是,我为这节课定下了学习目标。目标一:速读课文,能圈点勾画出文中老王的不幸和善良及表现"我"一家人善良的地方。目标二:通过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掌握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学会用量筒测液体体积,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已经掌握了测密度的一般步骤,但运用到具体情况中时,大部分学生还不能把问题考虑得完整、透彻,独立操作能力一般。所以,如何引导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建立和理解"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电压》这一节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的第一课,这节课在以前的教学中讲过多次,走进新课程之后,通过对这节课以前教学的反思和对新教学理念的体验,在以前的基础上对这节课进行了很大的改动,突出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生成知识、技能和情感。授完课之后,我感觉到十分轻松,效果很好。下面是我对《电压》这一节课的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19.
葛晓东 《物理教师》2013,34(9):25-27
本节通过两节"同课异构"课中两位物理教师对人教版3-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授课过程的对比分析发现两位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出现了引课、知识呈现方式、问题设计、对实验的安排等方面的很大不同;第1节课是以教材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为贯穿课堂的主线,第2节是以实验贯穿课堂的主线,对比分析发现两节"同课异构"课存在如此大的差异,除了因为教师本身风格和素质方面的差异外,更是因为两位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同,对教材知识掌握目标的不同才引起了这么大的差别,形式是为内容服务,更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教师必须钻研新课程标准,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分析教材逻辑系统,把握教材知识结构,并侧重分析本节课内容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到教学的知识重点、能力点与过程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0.
《荷叶母亲》区公开课得到了听课老师的赞许,也有许多环节值得我反思和总结。备课时,我设计了多个学生活动,希望通过公开课倡导学生们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由于许多环节都是课堂上即时生成,便多了一些不可控因素,对这节课能否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我是暗地里捏了一把汗;对学生来说,在全区的初一语文老师面前听课、学习,也是一种挑战。好在,从初中入学以来,学生一直是我课堂生命的主角,他们呈现了良好的学习状态。下面我就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谈谈我对活动化教学理念的初步理解与实践。一.《荷叶母亲》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一课,编排了泰戈尔的《金色花》和《荷叶母亲》两篇文质兼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