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红领巾》2009,(2):38-39
听说过豆蔻镇吗?没有吧?!它是一位叫托(tuō)比扬(yánɡ)·埃(āi)格纳(nà)的挪威(nuó wēi)作家发现的。这里只有一个警察(jǐnɡ chá),叫巴士贤(xián)。他对  相似文献   

2.
挪威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托比扬·埃格纳在1955年创作了世界名篇《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这部儿童小说中和暖清新的环境描写、妙趣横生的故事情节、温馨友爱的人伦关系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小说中透露出的暖色基调,呈现出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种种状态,会不由自主地让笔者想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爱精神。仁爱精神的基调是暖色的,其核心是孝和悌。孝悌的外在表现形式是礼。小说就是传递了这样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红领巾》2009,(3)
作者简介——托比扬·埃格纳出生在挪威首都奥斯陆,曾一度当过职业广告画师,1938年开始为儿童书籍配图,20世纪40年代开始创作儿童文学作品。他创作了多种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其中,动  相似文献   

4.
5.
作家连线托尔边·埃格纳(1912~),生于奥斯陆,是挪威当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毕业于国立工艺美术学院,20世纪40年代起他开始为挪威两位著名的作家阿斯边生和莫哀所收集的民间故事画插图,这一工作使他逐渐对儿童文学产生了兴趣,并且开始尝试自己创作儿童文学作品。1946年他调到挪  相似文献   

6.
白雪 《小火炬》2008,(Z1):97-99
[作家作品]今天我们来认识—位挪威的作家,他的名字叫托·埃格纳。挪威是北欧的一个小国家,与童话大师安徒生的祖国丹麦相邻。托·埃格纳本来是一个画家,毕业于挪威国立美术学校。后来他为两位作家收集的挪威民间故事画插图。画着画着,托·埃格纳就被这些为儿童创作的东西迷住了。他开始尝  相似文献   

7.
对《边城》与《强盗》的比较,可以发现席勒与沈从文的文学创作存在诸多相似,他们都试图通过审美的途径实现人性的完美,从而实现改造国民性的政治理想。他们在反思民族危机的过程中,把弥合人性的分裂作为解决国民性问题的基石,而且在大量的文学创作中对人性美理想做了形象化的表达和演绎,从而把自己的政治理想、文学理想和美学思想有机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8.
王芳 《中国教师》2023,(1):72-75
中小学整本书阅读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焦点之一,但是经过多种实践我们发现,整本书阅读教学实际与理论的期待相距较远。本文着重围绕知识建构理念,重构整本书阅读的过程:向着问题出发—保持开放的路径—阶段性方向的修正—导向社区理论形成。在《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这本书的阅读实践中,学生积极有效地完成了整本书的深度阅读,在问题提出的深度、多元化观点的表征、社区理论建构等方面都表现出了令人欣喜的进步,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呈现出持久保持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席勒认为启蒙运动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都没有实现人性的自由与解放。从人性的自由出发,他提出通过审美教育来解决他所面临的时代难题。席勒的审美教育的第一步是通过艺术把分裂的人性恢复到其本性的自由和完整,审美教育的第二步通过崇高来完成,人性崇高的极限就是神性和上帝,此时的神或上帝对人性起着提升作用,所以在自由的发展道路上,人是从“完整的人”向“全能的神”不断地迈进。《强盗》的内容和主题倾向于用审美教育来解决时代的难题。《强盗》的写作目的就是为他认为的真正的宗教和道德辩护,主人公卡尔.穆尔对以暴抗暴这种方式的彷徨与自责正是对启蒙运动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手段的否定,卡尔.穆尔选择从“完整的人”到“全能的神”的发展就是对审美教育这一途径的认同。所以,《强盗》可以说是席勒审美教育的宣言书。  相似文献   

10.
席勒认为启蒙运动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都没有实现人性的自由与解放。从人性的自由出发,他提出通过审美教育来解决他所面临的时代难题。席勒的审美教育的第一步是通过艺术把分裂的人性恢复到其本性的自由和完整,第二步是通过崇高来完成。人性崇高的极限就是神性和上帝,此时的神或上帝对人性起着提升作用,所以在自由的发展道路上,人是从“完整的人”向“全能的神”不断地迈进。《强盗》的内容和主题倾向于用审美教育来解决时代的难题。《强盗》的写作目的就是为他认为的真正的宗教和道德辩护,主人公卡尔.穆尔对以暴抗暴这种方式的彷徨与自责正是对启蒙运动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手段的否定,卡尔.穆尔选择从“完整的人”到“全能的神”的发展就是对审美教育这一途径的认同。所以,《强盗》可以说是席勒审美教育的宣言书。  相似文献   

11.
《林地居民》是托马斯.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之一,展现了林地中自然与文明之争。运用生态和空间理论分析《林地居民》中人、自然、地域三者的关系,可以挖掘自然失落的深层原因,揭示本地居民对自然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林地居民》中的男主人公基尔斯是哈代精心塑造的一个典型形象,作者赋予他大自然中形成的劳动人民所具有的一切优秀品质,他心地善良,为人诚恳,勤劳忠厚,仁爱容忍。他为什么能够如此品德高尚?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他生活在和谐、生生不息的自然之中。其次,因为他是大自然之子,他很好地处理了天地人的关系。再次,他自身也是阴阳相和、生生不息的有机体。为此,以《周易》中的优秀哲学精髓来探究《林地居民》,从而探讨中西方一致认同的道德标准及价值核心,搭建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相似文献   

13.
《去槐花洲》的最亮点在结尾,女主人公的一场放纵邂逅原来只是一个梦。女主人公心有不甘,半推半就中意欲将梦变成现实,结果从售票员那里得到的回答却是“槐花洲?那是什么地方?……没有这一站”,于是一切就此打住,“我们坐回到候车室里,继续等我们要等的车”。  相似文献   

14.
杰克凯鲁亚克的第一部小说《镇与城》以传统手法叙述了马丁家族从小镇加洛韦到大城市纽约的兴衰胜败,以彼得的视角转换为中心,呈现出加洛韦的自然空间、大城市纽约的社会空间及彼得心理空间的变化过程。各空间的呈现产生价值观念的巨大差异、传统与现代的强烈碰撞以及美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青年面对现实的迷茫。  相似文献   

15.
竹红健 《成人教育》2015,35(4):10-13
加强新居民的教育培训和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每一位职成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必须坚持新居民培训与基本技能技术操作训练、思想道德文化素质教育、提供配套服务构建终身教育、方便子女就学解决后顾之忧、整合教育培训资源等五个方面相结合,让新居民尽快融入城市社区,完成从传统农民到现代文明市民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16.
本文着重分析了水浒人物的“强盗行为”,以及人们所尊封的“忠义”思想。揭示其强盗的面目,“非忠非义”.从他们的这些言行及思想中进一步得出他们的起义性质并不是农民起义.进而否定了诸多文人对水浒精神的高度赞扬。  相似文献   

17.
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像下了火。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的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一点风也没有。祥子在院中看了看那灰红的天,打算去拉晚儿——过下午四点再出去;假若挣不上钱的话,他可以一直拉到天亮;夜间无论怎样也比白天好受一些。  相似文献   

18.
以云南藏族旅游地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运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其结果表明:民族旅游地居民对旅游正面影响较为认同;居民不同特征产生对旅游影响认知及态度的差异大致可分为漠视者、理性支持者、乐观支持者和盲目支持者4类。  相似文献   

19.
舒菡 《新作文》2013,(4):48-52
作家作品加布里尔·加西亚·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生于1927年,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百年孤独》是他的主要作品,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作品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  相似文献   

20.
师:平时的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酸"字?生:酸奶、酸酸乳、酸梅……师:留心周围的事物,你们会认识更多的字呢。老师这里有两个读准字音的方法。听清这个方法:遇到不认识的字,课文中的树叶、小泡泡可以帮助你,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也会读好。……师:快捧起书让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