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近代史》是高校历史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之一,也是民族地区高师院校实施双语教学模式以来最早采用双语教学的专业课之一。目前双语模式下的《历史》课程教学存在的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使得其教学缺乏活力,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本文依据《中国近代史》课程的性质与特点,探讨了历史人物教学在民族地区高师院校《中国近代史》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总结了历史人物教学的有关经验。  相似文献   

2.
一、中國近代史教学的制度河北師範学院去年暑假后,根据高教會的課程标準,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开了一門中国近代史。这一个科目,是文史系中国语文组和教育系一年級的必修科,目的在於使一年級的同学对於中国近代史有一个正確的認識,作为各該系组的同学学习專門业务课程的基礎和辅助。又照顾到精简课程和各科紧密配合的原則,中國近代史全年四学分每星期上课两小時,範圍自第一次鴉片战争起至五四運動止,与新民主主义论一科,既能銜接,又不重复。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许多高校均开设了中国近代史课程,该课程对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爱国主义品德有很好的塑造作用.但是在这么多年的发展中,中国近代史教学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比如所安排的课时不稳定、教学的方法比较单一、只重视教材而忽视教学大纲、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不能够连接上世界近代史的教学等等.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4.
作立足素质教育,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数学实际,在课程改革上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提出了一些有益的见解。认为中国近代史课程改革,教学内容的调整是前提;教学方法的更新是关键;学生能力的培养是重点,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高师历史学教育专业中国近代史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是面向21世纪历史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与高师历史学教育专业其他主干课程的教材相似,高师历史学教育专业使用的各种中国近代史教材或多或少也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笔者试就这几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想法:  相似文献   

6.
1840年到1911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达数百之多。这些或长或短或大或小的条约,涉及方方面面,简直就是“半部”中国近代史。如果能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有意识地开发和利用这些课程资源,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而目有助于引导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结合切身对高校《中国近代史》课程的教学实践,重点从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模式、情感培养五个方面来探讨对《中国近代史》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从而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史理论问题研究,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作为中国近代史学者的张海鹏先生积极参与了上世纪80-90年代有关中国近代史理论问题的探讨,在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指导思想、近代史的分期、基本线索、研究的若干原则性问题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为推动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的建设和教学的开展,为加深我们对中国近代史发展规律的认识作出了较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培养适应新时代的新文科师范类人才,是地方高校历史学师范类专业建设的内在要求。《中国近代史(下)》课程立足这一要求,坚持新文科“基础+”课程建设理念,探索新文科与新师范专业课程建设的可能性与可行性。课程以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学科创新创业能力与师范生从教能力双重培养为导向,突出对学生的历史学基本素养、初步创新研究能力、近代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与开发利用能力、师范生从教能力的培养;提倡跨学科课程理念、多学科深度学习方式;强调对近代历史文化、红色文化、革命精神的挖掘,将课程思政融于教学全程,赓续红色血脉,涵养高尚师德。  相似文献   

10.
<正> 高等院校的中国近代史教师,不仅要从事繁重的教学工作,同时还要进行艰苦的科研工作,而且这两项工作又必须与教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如何正确地处理好教学、科研和教材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其协调发展,它直接关系到中国近代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进一步深化中国近代史教学的改革,笔者就正确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11.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问题是高中世界近代史上的重点难点知识,什么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由于这一概念较为抽象,学生正确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如何才能讲述清楚这一概念是有难度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运用图示来辅助教学,把这一抽象的历史概念形象化,收到了良好的教  相似文献   

12.
学生普遍反映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课程中较难掌握的一部分。主要由于社会性质、阶级成份、斗争内容、历史事件都比较复杂。如何教学这部分历史,应该认真考虑。我在教学中注意抓住近代史中的两条线索和九个大事件,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3.
从事"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的教师通常要面临几对常见的矛盾:内容庞杂与课时不足之间的矛盾、史与论之间的矛盾、主流观点与非主流观点的矛盾等。能否有效地化解这几对矛盾关系到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的实效性,结合教学实践探寻化解这几对矛盾的具体方式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曹素芳  康云 《广西教育》2011,(24):36-37
当今在网络环境下,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须应对种种挑战。从教学理念的变化、教学方法的改革、交流方式的改变、实践环节的重视以及评价机制的改革等方面构建研究性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高等学校历史专业现行主干课程《中国近代史》的教材体系存在缺陷。主要表现为线索单一,教材体系不完整,现实适应性不强。本文认为,高等学校通用的教材《中国近代史》应当集中体现“三个过程”和“两条线索”,而且这“三个过程”和“两条线索”应当平行发展,互不替代,互不包含。只有这样的教材体系才能清楚地反映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全貌?  相似文献   

16.
节菁  王艳艳 《天津教育》2022,(22):61-62
<正>一、研究背景如何在思想政治课程中落实“立德树人”这一育人根本任务,笔者结合学校研究成果进行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单元教学实施的设计与初探。在实施目标上,结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版)》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培养目标进行有效衔接,搭建起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双核”(核心价值、核心素养)目标培养体系,将课程的根本任务置于“双核”视域下的育人实践中去观照。从教学评价上,大视角下将知识进行整合和重组,形成单元课程与教学的内容与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是史学领域最早展开学术性讨论的课题之一。早在五十年代初期,史学界一些专家学者就各抒己见,展开热烈讨论。六十年代以后,这一课题的讨论渐趋沉寂,近年来又重新兴起。为了推动中国近代史的研究,繁荣中国近代史教学,继续开展对这一课题的学术性探讨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拟就这一课题提出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新方案中的基础性课程之一。要让《中国近代史纲要》成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必须创新教学方法,紧跟时代,以例论理,以情融教,提升教学感染力。  相似文献   

19.
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中国近代史课程应以课程体系改革为中心。课程体系必须突出内容上的复合型;要结合各校特点与地方资源、教师科研教学情况,形成鲜明特色,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要突出课程形式上实践教学与理论课的结合;要推进本课程教学过程、手段的信息技术化,强化网络课程资源等建设。  相似文献   

20.
要提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必须做好这门课程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工作。教材是教学体系构建的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师可以通过整合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等路径,实现这门课程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