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物体在粗糙的水平面或斜面上运动时,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而且物体与接触面间的摩擦力和弹力相互垂直.在有些问题的处理中,往往把摩擦力和弹力合成为一个力,在其他因素变化时,只要物体与接触面间动摩擦因数不变,合成的这个力的方向始终不变.这样不仅减少了物体受力个数,而且使问题大大简化,这是物理学研究中处理力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思  相似文献   

2.
摩擦力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判断,是学生经常出错的问题。对于摩擦力做功学生也有许多错误认识。本文对这些问题,谈谈几点粗浅的看法。1、静止式匀速运动中物体间的摩擦力此时摩擦力分为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方向由二物体相对运动方向决定。静摩擦力的方向由二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决定,若趋势不明显则可假定二物体间无摩擦而其它条件不变视其加速度方向即是相对运动趋势方向。在这里关键不要把运动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混为一谈。学生常有的一种错误想法是“摩擦力永远与运动方…  相似文献   

3.
摩擦力的教学 ,尽管在《教学大纲》中属较低层次的要求 (A层次 ) ,但近几年高考试题中频繁考查 .在教学中 ,学生在学习摩擦力后 ,看起来都能理解 ,但遇到实际问题时就出错 ,或者束手无策不会解决 .笔者在教学中的体会是 ,摩擦力做功的是一个教学难点 ,由于摩擦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遇到实际问题时不少学生对摩擦力的做功感到困惑 .对此 ,根据笔者的教学体会 ,实例说教有助于学生理解摩擦力和掌握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下面通过具体实例对摩擦力做功浅谈两点教学体会 .一、静摩擦力做功的特点静摩擦力是产生在两个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之间 ,也就…  相似文献   

4.
汽车是人们所熟悉的交通工具,也是物理学力学部份教材和练习中经常讨论到的实例。但是,有关汽车的某些力学特性,某些人们往往先入为主,建立一些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概念。因此,对其作一些分析讨论,是有现实意义的。 一、车轮所受摩擦力分析 在物理学教材有关功能原理的章节中,讨论到汽车时,曾指出摩擦力是耗散力,摩擦力的方向和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所以摩擦力所作的功是负的。 日常生活中,人们认为汽车之所以能前进是因为有发动机的牵引。但是,从物理学的角度看,这种解释是不够确切的。因为大家知道不论内力有多大,是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要使汽车由静止起动,必须使汽车受到外力的作用,即必须要有汽车以外物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摩擦力的概念在中学物理力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教学中由于学生对摩擦力概念缺乏准确理解,往往存在以下错误认识:①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所以摩擦力的方向总是和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相似文献   

6.
物体在传送带上的运动是高中物理常见的一种运动,其中涉及摩擦力对物体做功、物体机械能的变化量、传送带克服摩擦力做功及物体间的相对位移等多个物理量,这些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学生在学习中的难点。文章结合教学实际,由浅入深,论述这些量之间的关系,以帮助学生解决疑惑。  相似文献   

7.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及物质基本结构的一门学科,由于自然界是相互联系而又充满矛盾的统一体,所以物理教学本身也充满着辩证的内容。教师在教学时,只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的基础上,注意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才能使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真正打好物理基础。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掌握蕴含在教材中辩证因素,并渗透到教学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辩证思维的教育。具体地说,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摩擦力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历年高考的热点.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此概念理解模糊,处理有关摩擦力问题时感到困难.为此,笔者认为摩擦力教学中应抓基础,抓根本,形成明显的思维线索,突出如下教学要点.一、要讲清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学生尚能熟练地背诵什么叫摩擦力,但忽视对摩擦力产生条件的理解,而这恰恰是全面认识摩擦力的关键,我们只有将此讲清楚,才能帮助学生掌握摩擦力概念.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有:(1)物体间直接接触;(2)接触面粗糙;(3)接触面间有弹力存在;(4)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这四个条件…  相似文献   

9.
一、课前准备1 .教材分析 “摩擦力”一课是高一《物理》第一章第四节内容 ,该节知识是本章教学的重点 ,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 ,它不但是力学的基础 ,也是组成整个高中物理知识的一块“基石”,所以对这节内容的教学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要把它放在一个较高的教学层面上来对待 .由于摩擦力问题的复杂性 ,且在具体问题中又表现出“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尤其静摩擦在许多情形下似乎又是“若有若无 ,方向不定”,因此 ,对于初学者来说真是扑朔迷离 ,不易理解 .也正是由于教材内容的上述特点 ,本节课又易于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易于培养学生的辩证观点 ,易于锤炼学生的物理素质 .要充分用好该节教材内容 ,深入挖掘知识间的有机联系 ,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思维训练 ,进而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本节课中的主要知识点有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或发生相对运动时 ,在接触面处产生的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力 ,叫做摩擦力 .由定义出发 ,摩擦力又可具体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 1 )静摩擦力 :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随其它的外力或运动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大小可在零与 fm ax之间变化 ,方向亦可变化...  相似文献   

10.
摩擦力是初中物理中考考察的重点内容,但许多学生在做此类题型时,都感到模糊不清,无从下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特总结如下:一、知识点1、摩擦力的概念: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一个物体沿另一个物体表面将要运动或已经运动时,在接触面之间产生了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相似文献   

11.
重力、弹力、摩擦力三种力中,摩擦力是较难理解的。学生能否透彻理解和正确判断摩擦力,直接影响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人在教学中体会到,要让学生学好摩擦力,必须从下述几方面进行教学和训练。 1 产生摩擦力的条件产生摩擦力的首要条件是两物体要接触,且具有正压力;必要条件是相互接触的两物体要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这两个条件缺少任一条都不能产生摩擦力。如图1,甲图中虽然A物体与地面相接触,且有正压力,但无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因而无摩擦力;乙图中A物与墙壁相接触,且向下运动,但无正压力,也无摩擦力;丙图  相似文献   

12.
弹力教学初探文中华物体受力分析是中学物理教学的基础,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掌握和应用物理学知识的关键。受力分析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是弹力的分析。如果在有弹力存在的不光滑接触面上,还存在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就有摩擦力产生,而摩擦力的正确分析又是学生解题过...  相似文献   

13.
摩擦力问题是力学上经常遇到的问题.由于其内涵的天生复杂性,所以,它既是中学生学物理的知识难关,又是常被用以考核学生智力水平的重点内容之一.然而如何突破这一知识难关,并使自己成为在分析与解决摩擦力问题上的“常胜将军”呢?下面从摩擦力的知识要点和容易失误的应用方面出发,列举学法数例,供参考.一、探究概念内涵,增辟思维通道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同学一遇到摩擦力问题,往往出现:(1)只要物体是运动的,就认为两物体之间就有摩擦力产生;(2)只要物体是静止的,就认为不存在摩擦力;(3)只要是摩擦力,就认为它一定是阻碍物体运动的;(4)只要是摩擦力,就想当然地用f=μN来计算;(5)只要应用f=μN求摩擦力,就自然地把物体的重量G视为式中的正压力N;(6)一谈摩擦力做功问题,就出现习惯性偏见,说它只能做负功,消耗能量等等.显然,这些现象都是对摩擦力概念领会不彻底的具体表现.也是处理摩擦力问题中易造成失误的症结.那么应当如何探究摩擦力的概念内涵呢?下面是它的要点:  相似文献   

14.
关于摩擦力做功与能量转化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摩擦力是三种性质中比较难分析的一种力,它的做功情况与能量转化之间的关系,更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实际上无论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既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垂直·既可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或不做功·下面通过几个实例来说明摩擦力与摩擦力做功的特点·一、摩擦力不做功物体放在圆盘上与圆盘相对静止,并随圆盘一起转动,此时物体受到圆盘的静摩擦力充当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即静摩擦力与运动方向垂直,不做功·物体放在桌面上静止,给它施加一推力仍静止,此时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也不做功·二、摩擦…  相似文献   

15.
摩擦力问题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对于物体是否受摩擦力、如何判断摩擦力的性质和方向,不少学生存在一些模糊不清甚至错误的认识,正确理解摩擦力的关键在于掌握运动与相对运动的区别,在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时应先分析物体的运  相似文献   

16.
正高三复习课更加注重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与发散思维训练,因此要求教学要设计好例题,把握好问题的梯度性,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层层推进,由浅入深,使学生的思维过程螺旋式上升,让学生参与并体会物理学的思想方法,从本质上把握解决问题的途径。本文以"电场环境下物体的运动"为例,展示如何在高三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一、加强物理学史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物理知识。物理知识包括物理现象、物理规律及其应用等几个方面。而物理学赖以形成的物理概念。以及构成物理学基本框架的物理规律是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在以往的物理教学中,注重的是教学的状态,着眼干教学的结果。而忽视教学过程。即忽视了物理概念、规律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及方式。这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法,也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例如.学生对运动的两种量度(动量和动能)的认识,即使在物理力学部分学完以后,也很难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若能将历史上关于这两个量的争论引入教学,就可以使学生轻松地理解和掌握这两个基本概念,也就是说.动量适用于量度持续的机械运动,没有发生运动形式的转化(包括动能向势能的转化):动能适用于量度消失了的机械运动,以相当的其他运动形式的能量出现。还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运动的不灭不能仅仅要从数量上去把握,而且要从质量上去理解,必须从运动的多样性、运动形式之间的相互转化及转化能力的无穷上去理解。这样一来,还使学生认识到只有以辩证的思维为指导,运用基于科学事实的科学分析方法,才能使问题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18.
<正>一、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高中“摩擦力”一节内容是对初中摩擦力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摩擦力就在身边,可以先从学生容易感知的滑动摩擦力开始。摩擦力方向理解的关键在于“相对运动”的内涵;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得出需要通过实验去获得,这就涉及实验方案的设计、数据处理等问题。从思维的角度,要求学生从绝对的思维转化为相对的思维,意识到压力有可能等于重力也可能不等于重力。教师要通过情境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归纳出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方向;通过实验得出滑动摩擦力与物体间的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养成问题意识和实验意识。  相似文献   

19.
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惯性是物体的运动和力关系知识中的重要物理学概念,对惯性和惯性定律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既有助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又可以以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观察、思考、理解、学习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物体在传送带上的运动是高中力学部分的一个难点,正确分析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是处理这类问题的关键,学生在解答这类问题时,往往感到无从下手。为了帮助学生找出物体运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本文拟对物体在传送带上运动时所受的摩擦力,结合例题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