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晓燕 《学苑教育》2012,(16):26-26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更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我们应努力将“读”和“写”融为一体,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最终达到双促双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正>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最重要的教学方法,它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读"来促进"写",通过"写"反过来促进"读",是读写结合的基本原则。语文专家崔峦说:阅读教学要体现读写结合,要引导学生读中悟写,从读学写,加强读写的联系。不应把阅读仅仅作为理解内容的手段,还应把阅读和品词析句、揣摩表达作用、学习文章写法结合起来。否则,是跛脚的阅读教学。随文练笔不失为引导学生在  相似文献   

3.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二者教学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它们之间的联系却不可忽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语用能力,教师要善于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进行有效结合,在阅读学习的基础之上开展随文练笔活动,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有效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文章基于语文教学过程中读写结合的教学优势,分析语文教学中随文...  相似文献   

4.
“大纲”提出“作文教学要和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在作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崔峦同志也说:“在我们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这就是明确地指出了学语文就是会用语文!一、以读写结合为主线,贯穿作文教学过程实践告诉我们,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那么应该怎样做到读写结合呢?  相似文献   

6.
小学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既是低年级看图说话、写话的延续,又是高年级作文的准备。因此,三年级作文教学对于高年级来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三年级作文教学能否顺利地由低年级过渡到高年级在整个小学阶段中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唐代诗人曾写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它准确地阐述了读与写的关系。然而,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却是另一番情景:读归读,写归写,读写脱节,读写游离,这是造成当前语文教学质量不高,学生读写能力不如人意的主要原因。针对以上情况,近几年我们学校在三年级开展了“读写结合平缓过渡”的作文教学实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谈谈我们前一阶段的做法。  相似文献   

7.
叶传标 《生活教育》2012,(14):49-50
读写结合是语文学习的常规模式。读是吸纳,写是输出;读是写的本源,写是读的目标。同时,读是为了更好地写,写也是为了更好地读。读写结合,读写相互促进,这是提高读写能力的不二法门,这已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作为只有在实践中方能提高的语文读写能力,需要我们语文教师用实证的精神在操作层面探索多种途径,找到学生读写结合的兴奋点、契合点,让学生在读写中学会读写,在读写结合中提起兴趣,提高读写实践水平。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关于写作教学的实施建议中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那么,怎样将读写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呢?根据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我以为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崔峦先生曾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而所谓的“向读学写”,就是将读与写紧密结合起来,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一、真实情境下向读学写实践的必要性在当下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阅读本位偏重”或“习作本位偏重”的问题,不少教师认为阅读和写作应当作为单一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20,(97):29-30
读与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读写是学生提升语文知识素养、增强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读写的相互融合,以促使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提升。那么文章将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谈一谈读写结合教学的策略,以期引导学生展开有效地语文读写学习。  相似文献   

11.
韩晗 《家长》2023,(32):154-157
<正>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阅读与写作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培育学生良好的语文思维与语文素养的重要“两翼”,存在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遵循了知识的内在逻辑与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小学语文教育提高教学实效、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积极运用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促进学生综合读写能力的提升,助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懂得写作与交流,就是说阅读教学中的理解是为了运用,运用是对阅读的促进,重点是要以摆正读写结合点,整合读写信息,提高表达效益为目的,力求寻找读与写的最佳结合点。即阅读与写作相互配合、相互渗透,即读中指导写、写中促进读、读中渗透写、写中深化读.以达到语文教学的事半功倍,有效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从而提高自主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3.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因此,在小学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读写结合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实现读写结合,全面理解语用、落实语用、发展语用之目的,我们进行读写结合训练时,要充分认识到读写结合的层  相似文献   

14.
阅读与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读写能力是小学生必备的语文能力,坚持读写结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读写结合方法是以阅读教学为载体,通过对例文的阅读教学,学习例文的表达艺术,习得习作方法和策略,以丰富习作素材、提高习作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好教材中精美课文的价值。具体到教学中,应从例文之中学立意、学构思、学表达、学策略,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相似文献   

15.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于永正老师认为,语文教学承载的是识、写、读、背、说、作、习。再简单一点,即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在教学中,应该自始至终贯穿一个“读”字,特别是朗读。  相似文献   

16.
姜忠勇 《新教师》2020,(1):33-34
当前,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与习作脱离较严重,造成了学生习作能力异常薄弱的现象。如何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要寻找有效的契合点,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让读与写高效结合,促进读写双丰收。一、品味佳段,表达真情作文训练并不是孤立的,它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育专家崔峦说:“阅读教学要体现读写结合,要引导学生读中悟写,从读学写,加强读写的联系。不应把阅读仅仅作为理解内容的手段,还应把阅读和品词析句、揣摩表达作用、学习文章写法结合起来。否则,是跛脚的阅读教学。”可见阅读和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阅读教学是学生积累语言的主要途径,课堂练笔是阅读教学过程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因此,指导学生写好课堂内的小练笔,能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中的读写目标,使阅读教学得到进一步深化。那么,怎样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妙笔生花”呢?长期在一线教学,在阅读教学中,我常根据课文后的“思考、练习”的提示,创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小练笔,引导学生从读学写,以写促读。  相似文献   

18.
葛莉玲 《天津教育》2022,(17):150-152
<正>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重视读写结合,编排了一定数量的读写教学训练点,读写结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路径,需要教师读懂编者的编写意图,靶向语文教学核心价值。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在读中看透“规则”,通过读与写的双重转化,合理组合读写资源,精准靶向读写要素,明确指向读写目标,实现在写的过程中写透“规则”,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统编版教材注重读写结合,在很多课后习题中安排了“小练笔”学习内容,这些内容指向读与写的结合。  相似文献   

19.
阅读和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两个部分又是相互联系不可以分割的,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本文探讨了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能力的培养,以及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涂卫国 《小学语文》2014,(11):30-33
随文练笔也称课堂练笔、小练笔,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它融读写为一体,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学生负担小,效率高,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受到众多教师的认可与追捧。随文练笔是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写作因素,把写的训练有机、有度、适时地融合于阅读教学之中,做到读写结合,使读写相得益彰。随文练笔对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它显现出一种角度丰富、细水长流、经常训练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